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淡淡幽情
2010/12/23 18:05:23瀏覽1398|回應0|推薦2

楔子

這是我們家的第一部的高級音響

記得有人說過,每一個人都可以找到一首歌來聯想到某個時期的自己,關於這一點我十分贊同,所以如果我很努力的回想的話,我可以想起大約三、四歲的時候,老爺子、老媽帶著我們全家到百貨公司買回我們家第一部高級音響(事隔將近四十年,老機器早就不知道丟到哪裡去了,但想不到網路上竟然可以找到這部機器的照片,真是太感動了),如右圖所示這台機器以 007 手提箱為造型,打開後黑色很像筆記型電腦螢幕的是他的喇吧,可以聽卡帶、收音機、最重要得是可以聽黑膠唱片。我記得那一天為了買這台機器折騰了好久,特別是在選唱片的時候,因為買完機器後就沒剩多少錢了,所以只能再買一張。因此只見他們不斷地挑來揀去,老弟則在老媽的肩膀上睡著了,我和老姐則無視衣服專櫃小姐的白眼,在衣架間大玩捉迷藏,最後當我聽到『比吉斯合唱團( Bee Gees )』的『How Deep Is Your Love』這首歌,我知道我們終於可以回家了,因為這是老媽最喜歡的(四十年後我再放這首歌給老媽聽,居然她說沒印象了)。所以之後我只要看見唱片,不管是不是黑膠的,耳邊總是會想起這首歌來。然後再想起這段往事。不過這首歌再我小的時候造成一點困擾,我以為合唱團裡面有女生,後來以為是屁精,最後才知道原來人家是用假音再唱歌啦!哈哈!

淡淡幽情

如果說,比吉斯合唱團可以勾起我 3、4 歲時的回憶,那麼鄧麗君的《淡淡幽情》則可以勾起我高中時的回憶,那時剛好正對中國古典文學產生了興趣,同時也對隔壁班那位經常和我一起搭公車上下課的女生產生興趣的時候。而這張專輯恰好陪伴我那段青澀的歲月。

《淡淡幽情》是鄧麗君親身參與策劃的第一張唱片。碟中的十二首歌均選自宋詞名作,是經過了上千年歷史檢驗的文學精品,配上現代流行音樂後,用她與生俱來的幽幽情懷唱出來,典雅、莊重又溫柔、多情,頗具唐宋風範。充分彰顯出鄧麗君情歌演唱的絕代才情和曠世才華,像碟中歌曲《但願人長久》有些歌手像王菲、張學友都曾予以翻唱,但是其韻味皆相差甚多。

一直以來這張唱片被當作完美人聲試音碟。從音效上看,整張碟以人聲為主,配樂的音量較低,樂隊的位置也明顯靠後,《獨上西樓》出場時的的獨白如真似幻,具有極好的表現力和空間感,人聲如水晶般純凈,音色如溫暖清麗;與蔡琴的『被遺忘的時光』非常有得一拼;當然在配樂方面亦表現不俗,民樂和管弦伴奏音質平滑有光澤,那兩段不疾不徐富有節奏的梆子聲帶有清亮的回音,使你幾乎能“看”到周圍空氣的流動——即便是在普通的器材上播放亦能感覺到,可見錄音效果之好。尤其是當你想到這張唱片從作詞到作曲、演唱,前後經歷了上千年的時間,凝聚著十幾代文藝人傑的超卓才華時,會更加感到她的珍貴!

詞曲欣賞    (以下摘自 -- 國際線上-文化頻道)

【蘇幕遮(芳草無情 范仲淹(詞) 鐘肇峰(曲)  鐘肇峰(編)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註釋》

此調原為西域傳入唐教坊曲。“蘇幕遮”是當時高昌國語之音譯。宋代詞家用此調是另度新曲。又名《雲霧斂》、《鬢雲松令》。雙調,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韻。

黯:形容心情憂鬱。黯鄉魂:用江淹《別賦》“黯然銷魂”語。
追:追隨,可引申為糾纏。旅思:羈旅之思。

《作者簡介》

范仲淹:西元 969 ~ 1052 年,字希文,吳縣(今屬江蘇)人。宋真宗朝進士。慶曆三年(1043)七月,授參知政事,主持慶曆改革,因守舊派阻撓而未果。次年罷政,自請外任,歷知州、鄧州、杭州、青州。卒謚文正。他不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成就亦傑然可觀。散文《岳陽樓記》為千古名篇,詞則能突破唐末五代詞的綺靡風氣。有《範文正公集》,詞僅存五首。

《品評》

此詞抒寫鄉思旅愁,以鐵石心腸人作黯然銷魂語,尤見深摯。“碧雲天,黃葉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現了際天極地的蒼莽秋景,為元代王實甫《西廂記》“長亭送別”一折所本。“秋色連波”二句,落筆于高天厚地之間的濃郁的秋色和綿邈秋波:秋色與秋波相連于天邊,而依偎著秋波的則是空翠而略帶寒意的秋煙。這裡,碧雲,黃葉,綠波,翠煙,構成一幅色彩斑斕的畫面。“山映斜陽”句復將青山攝入畫面,並使天、地、山、水融為一體,交相輝映。同時,“斜陽”又點出所狀者乃是薄幕時分的秋景。“芳草無情”二句,由眼中實景轉為意中虛景,而離情別緒則隱寓其中。“芳草”歷來也是別離主題賴以生發的意象之一,如傳為蔡邕所作的《飲馬長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李煜的《清平樂》:“離恨恰如草,更行更遠還生”。埋怨“芳草”無情,正見出作者多情、重情。下片“黯鄉魂”二句,徑直托出作者心頭縈繞不去、糾纏不已的懷鄉之情和羈旅之思。“夜夜除非”二句是說只有在美好夢境中才能暫時泯卻鄉愁。“除非”說明舍此別無可能。但天涯孤旅,“好夢”難得,鄉愁也就暫時無計可消了。“明月樓高”句順承上文:夜間為鄉愁所擾而好夢難成,便想登樓遠眺,以遣愁懷;但明月團團,反使他倍感孤獨與悵惘,於是發出“休獨倚”之嘆。歇拍二句,寫作者試圖借飲酒來消釋胸中塊壘,但這一遣愁的努力也歸於失敗:“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全詞低徊婉轉,而又不失沉雄清剛之氣,是真情流溢、大筆振迅之作。


【相見歡(獨上西樓)】 李煜(詞)  劉家昌(曲)  東尼(編)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註釋》

此調原為唐教坊曲,又名《烏夜啼》、《秋夜月》、《上西樓》。李煜此詞即有將此調名標為《烏夜啼》者。三十六字,上片平韻,下片兩仄韻兩平韻。

鎖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籠罩。 
離愁:指去國之愁。 
別是一般:另有一種。

《作者簡介》

李煜,西元937 ~ 978年,或稱李後主,為南唐的末代君主(因為其父南唐中主李璟在位時,已向後周皇帝柴榮稱臣,去了帝號),祖籍徐州。李煜原名從嘉,字重光,號鐘山隱士、鍾峰隱者、白蓮居士、蓮峰居士等。政治上毫無建樹的李煜在南唐滅亡後被北宋俘虜,但是卻成為了中國歷史上首屈一指的詞人,被譽為詞中之帝,作品為千古流傳。

《品評》

詞名《相見歡》說的卻是離別愁。此詞寫作時期難定。如係李煜早年之作,詞中的繚亂離愁不過屬於他宮庭生活的一個插曲,如作于歸宋以後,此詞所表現的則應當是他離鄉去國的錐心愴痛。起句“無言獨上西樓”,攝盡淒惋之神。“無言”者,並非無語可訴,而是無人共語。由作者“無言”、“獨上”的滯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見其孤獨之甚、哀愁之甚。本來,作者深諳“獨自莫憑欄”之理,因為欄外景色往往會觸動心中愁思,而今他卻甘冒其“險”,又可見他對故國(或故人)懷念之甚、眷戀之甚。“月如鉤”,是作者西樓憑欄之所見。一彎殘月映照著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著他視線難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陣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憶?而俯視樓下,但見深院為蕭颯秋色所籠罩。“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這裡,“寂寞”者究竟是梧桐還是作者,已無法、也無須分辨,因為情與景已妙合無垠。過片後“剪不斷”三句,以麻絲喻離愁,將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歷來為人們所稱道,但更見作者獨詣的還是結句:“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詩詞家借助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來表現離愁時,或寫愁之深,如李白《遠離別》:“海水直下萬里深,誰人不言此愁古”;或寫愁之長, 如李白《秋浦歌》:“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或寫戀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雙溪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或寫愁之多,如秦觀《韆鞦歲》:“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李煜此句則寫出愁之味:其味在酸鹹之外,但卻根植于作者的內心深處,無法驅散,歷久彌鮮;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訴諸人們的視覺,而直接訴諸人們的心靈,讀後使人自然地結合自身的體驗而產生同感。


【醜奴兒(欲說還休)】 辛棄疾(詞)鐘肇峰(曲) 肖唯忱(編)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
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
欲說還休,卻道新涼好個秋。

《註釋》

又名《採桑子》,四十四字,平韻。

博山在今江西廣豐縣西南。因狀如廬山香爐峰,故名。淳熙八年(1181)辛棄疾罷職退居上饒,常過博山。

強說愁:無愁而勉強說愁。 
李清照《鳳凰臺上憶吹簫》:“多少事,欲說還休。”

《作者簡介》

辛棄疾,西元 1140 ~ 1207 年,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少年是曾聚眾參加耿京的抗金義軍。渡江南歸後,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淅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屢陳恢復大計,因而頗遭當權者之忌,曾長期落職閒居於江西上饒一帶。寧宗開禧年間,曾知鎮江府,不久又被罷黜。其詞與蘇軾齊名,多抒寫報國雄心和有志不伸的感慨,豪縱奔放,沉鬱悲壯,在南宋愛國詞中領袖一代。有《稼軒長短句》、《稼軒詞》。

《品評》

這首詞以“少年”與“而今”對比,表達了一種深刻的人生感受。上片說少年時登高望遠,氣壯如山,不識愁為何物。無愁說愁,是詩詞中常見的文人習氣。下片轉入“而今”,轉折有力,不僅顯示時間跨度,而且反映了不同的人生經歷。在涉世既深又飽經憂患之餘,進入“識盡愁滋味”的階段。所謂“識盡”,一是愁多,二是愁深。這些多而且深的愁,有的不能說,有的不便說,而且“識盡”而說不盡,說之亦復何益? 只能“卻道新涼好個秋”了。比之少時的幼稚,這或許是老練成熟多了。其實“卻道”也是一種“強說”。故意說得輕鬆灑脫,實際上也是難以擺脫心頭的沉重抑塞。周濟說辛詞“變溫婉,成悲涼”。讀此詞者,當能辨之。


【玉樓春(木蘭花)(萬葉千聲)】 歐陽修(詞)劉家昌(曲)東尼(編)

別後不知君遠近,觸目淒涼多少悶。
漸行漸遠漸無書,水闊魚沉何處問。
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
故欹單枕夢中尋,夢又不成燈又燼。

《註釋》

魚沉:無書。傳說魚雁可以傳書,如今魚沉水底,捎信無望。

燼:燈芯燒後剩下的灰燼。此指燈已燃盡熄滅。

《作者簡介》

歐陽修,西元 1007 ~ 1072 年,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天聖進士。官館閣校勘,因直言論事貶知夷陵。慶曆中任諫官,支援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誣貶知滁州。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王安石推行新法時,對青苗法有所批評。謚文忠。主張文章應“明道”、致用,對宋初以來靡麗、險怪的文風表示不滿,並積極培養後進,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風與其散文近似,語言流暢自然。其詞婉麗,承襲南唐余風。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編為《集古錄》,對宋代金石學頗有影響。有《歐陽文忠集》。

《品評》

分別,遠別,無音信,夜聞風竹,尋夢不成,燈又燼。千愁萬恨,由遠到近,自外及內,從幻到實,由淡及濃,讓人無處躲藏,亦無法消受。

較之韋莊《木蘭花》的“千山萬水不曾行,魂夢欲教何處覓”,`薛昭蘊《小重山》的“愁極夢難成”,此詞情境更深一層。


【烏夜啼(胭脂淚)】李煜(詞)劉家昌(曲)  奧金寶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
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註釋》

《烏夜啼》原為唐教坊曲,又名《相見歡》、《秋夜月》、《上西樓》。三十六字,上片平韻,下片兩仄韻兩平韻。

謝:凋謝。 

胭脂淚:指女子的眼淚。

幾時重:何時再度相會。 

《品評》

此詞將人生的無限悵恨寄寓在對暮春殘景的描繪中,是即景抒情的典範之作。

起句“ 林花謝了春紅 ”,是傷春惜花之語;而續以“太匆匆”,則使這種傷春惜花之情得以強化。春去匆匆,其中不乏人生苦短、來日無多之喟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是說花命還是說人命?無論花命人命,如此都已不堪。無奈!無奈!換頭“胭脂淚”三句,轉以擬人化的筆墨,表現作者與林花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花本無淚,實際上作者移情于花。“留人醉”至“幾時重”,寫出了人與花共同的希冀和自知希冀無法實現的悵惘與迷茫,讀此可以使人心灰。 結句“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涵蓋了整個人類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境界頓出。


【生查子(人約黃昏後)】歐陽修(詞)劉家昌(曲) 東尼(編)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註釋》

此調原為唐教坊曲,又名《楚雲深》、《陌上郎》、《綠羅裙》等。

《品評》

此詞亦見朱淑真集,南宋曾慥《樂府雅詞》以為歐陽修作。曾氏曾將歐詞中諸多可疑者盡予刪芟,而不疑此詞,其著作權當歸於歐陽修。詞以靈光獨運的藝術構思,使今與昔、悲與歡互相交織、前後映照,從而巧妙地抒寫了物是人非、不堪回首之感。上片追憶去年元夜的歡會。“花市燈如晝”,極寫元宵燈火輝煌。自唐代起,就有元夜張燈、觀燈的習俗,至宋而其風益盛。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六記燈市景象雲“燈山上彩,金碧相射,錦繡交輝”。可知,“花市燈如晝”乃狀其實況,略無誇飾。但描寫燈市不過是為了展示歡會的時空背景,因而一筆帶過,不多著力。“月上柳梢頭”二句含“賓”就“主”,再現那令人沉醉的情景。“黃昏後”,交待主人公與其情侶相會的時間。“月上柳梢頭”,既是對“黃昏後”這一時間概念的形象示現,也是對男女主人公約會的環境的補充描繪——明月皎皎,垂柳依依,是那樣富於詩情畫意!“人約”,點出男女主人公並非邂逅燈市,而是早有密約。這表明他們即便尚未私訂終身,至少也彼此傾心。值得稱道的是,作者沒有正面涉筆他們相會前的心馳神往,見面後的歡聲笑語以及分手後時的意亂情迷,而僅用一句“人約黃昏後”提示, 深得藝術三昧。 下片抒寫今年元夜重臨故地,不見伊人的感傷。“月與燈依舊”,說明景物與去年一般無二,照樣月光普照,華燈齊放。但風景無殊,人事全異。“不見去年人”二句情緒一落千丈:去年鶯儔燕侶,對訴衷腸,今年孤身支影,徒憶前盟,主人公怎能不撫今思昔,淚下如注。因何“不見”,一字不及,或話有難言之隱,或許故意留下懸念。全詞的藝術構思近似于唐人崔護的《遊城南》詩(去年今日此門中),卻較崔詩更見語言的迴環錯綜之美,也更具民歌風味。


【雨霖鈴(相看淚眼)】 柳永(詞)古月(曲) 陳揚(編)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註釋》

此調原為唐教坊曲。相傳唐玄宗避安祿山亂入蜀,時霖雨連日,棧道中聽到鈴聲。為悼念楊貴妃,便採作此曲,後柳永用為詞調。又名《雨霖鈴慢》。

《作者簡介》

柳永,西元 987 ~ 1053 年,字耆卿。本名三變,字景庄,後改名永。排行第七,又稱柳七。福建崇安(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人。北宋文學家、詞人。

淳化三年(992年),柳永父柳宜通判全州,柳永被安置於福建崇安。至道元年(995年)回到汴京。柳永與張先齊名,並稱張柳。柳永的父親、叔叔、哥哥三接、三復都是進士,連兒子、姪子都是。柳永本人卻仕途坎坷,四十六歲時,參拜宰相晏殊時,因《定風波》中「綵線閒沾伴伊坐」一句被掃地出門,景祐元年(1034年),才賜進士出身,是時已是年近半百。曾授屯田員外郎,又稱柳屯田。出言不遜,得罪朝官,貶為平民,從此出入名妓花樓,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詞作極佳,流傳甚廣。其作品僅《樂章集》一卷流傳至今。描寫羈旅窮愁的,如《雨霖鈴》、《八聲甘州》,以嚴肅的態度,唱出不忍的離別,難收的歸思,如「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一句極富感染力。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評說「耆卿詞格固不高,而音律諧婉,語意妥帖,承平氣象,形容曲盡,尤工於羈旅行役。」

柳永一生都在妓院巷裡親熱唱和,大部分的詞誕生在青樓笙歌艷舞、錦榻?被之中[2],當時歌妓們的心聲是:「不願君王召,願得柳七叫;不願千黃金,願得柳七心;不願神仙見,願識柳七面。」柳永晚年窮愁潦倒,死時一貧如洗,是他的歌妓姐妹們集資營葬。死後亦無親族祭奠,每年清明節,歌妓都相約赴其墳墓祭、掃,並相沿成習,稱之「吊柳七」或「吊柳會」。

柳詞可分俚、雅兩派。蘇軾稱『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聲甘州》之『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此語於詩句不減唐人高處。』

《品評》

柳永多作慢詞,長于鋪敘。此詞表現作者離京南下時長亭送別的情景。上片紀別,從日暮雨歇,送別都門,設帳餞行,到蘭舟摧發,淚眼相對,執手告別,依次層層描述離別的場面和雙方惜別的情態,猶如一首帶有故事性的劇曲,展示了令人傷心慘目的一幕。這與同樣表現離情別緒但出之以比興的唐五代小令是情趣不同的。北宋時柳詞不但都下傳唱,甚至遠及西夏,“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避暑錄話》)。柳詞盛行于市井巷陌,同他這種明白曉暢、情事俱顯的詞風不無關係。下片述懷,承“念”字而來,設想別後情景。劉熙載《藝概》卷四:“詞有點有染。柳耆卿《雨霖鈴》雲‘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念宵酒酲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上二句點出離別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確實,“今宵”二句之所以被推為名句,不僅在於虛中有實,虛景實寫,更因為以景“染”情、融情入景。“今宵酒醒何處”,遙接上片“帳飲”,足見雖然“無緒”卻仍借酒澆愁以致沉醉;“楊柳岸、曉風殘月”,則集中了一系列極易觸動離愁的意象,創造出一個悽清冷落的懷人境界。“此去”以下,以情會景,放筆直寫,不嫌重拙,由“今宵”想到“經年”,由“千里煙波”想到“千種風情”,由“無語凝噎”想到“更與何人說”,迴環往復又一氣貫注地抒寫了“相見時難別亦難”的不盡愁思。宋人論詞往往有雅俗之辨,柳詞一向被判為“俗曲”。此詞上片中的“執手相看淚眼”等語,確實淺近俚俗,近於秦樓楚館之曲。但下片虛實相間,情景相生,足以與其他著名的“雅詞”相比,因此堪稱俗不傷雅,雅不避。


【卜算子(思君)】  李之儀(詞)  陳揚(曲)  陳揚(編)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
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註釋》

又名《百尺樓》、《眉峰碧》、《缺月挂疏桐》等。雙調,四十四字,仄韻。

《作者簡介》

李之儀,西元 1035 ~ 1117年,北宋詞人。滄州無棣(今山東無棣)人。字端淑,號「姑溪居士」。

宋神宗熙寧六年(1073年)進士,與蘇軾,黃庭堅,秦觀交往甚密。曾深陷新舊黨爭。元祐初年,被任命為樞密院編修官。不久又為原州(今屬甘肅)通判。崇寧初年,提舉河東常平。不久遭蔡京迫害被流放。崇寧二年(1103年)被編管太平州(今安徽當塗縣),身上長滿癬瘡[1]。終官朝議大夫[2]。葬當塗藏雲山致雨峰。

李之儀作詞主張學習晏殊,歐陽修,追求「語盡而意不盡,意盡而情不盡」的意境。其詞清婉峭雋,「次韻,小令更長於淡語、景語、情語」[3]。代表作《卜算子·我住長江頭》,《姑溪居士文集》,《姑溪詞》。

《品評》

借水寄情,始於建安詩人的徐斡的《室思》:“思君如流水,何有窮已時”。但唐宋文人詩詞對這種手法的運用卻更為嫺熟、精到與豐富,而此詞則又是其中的獨出機杼、尤耐尋味者。詞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深于情、專于情的女子。其芳心早以有所屬,但心上人卻與她天各一方,別多會少。“我住長江頭”二句便揭示她們之間的地理距離,言外頗有憾恨之意。接著,“日日思君不見君”句則將這種憾恨之意和盤托出,令人想見女主人公徒自佇立江頭,翹首企盼的怨望情態。“共飲長江水”句復作自我慰解:兩地情思,一水相牽;既然同飲長江之水,自必心息相通。跌宕之間,深情畢見。“此水幾時休”二句仍舊寄情江水,卻又推進一層,以江水之永無竭時,比喻離恨之永無絕期。這是反用《漢樂府·上邪》中的“江水為竭”之意。同時,為求變化生新,作者還採用設問句式,使語感得以強化,令人如聞女主人公呼天告地時的心靈顫音。“只願君心似我心”二句是女主人公對心上人的期望——期望他象自已一樣心無旁屬,守情不移。“只願”二字,既表明女主人公別無所求,但求兩情天長地久也透露出其內心唯恐對方負心的隱憂。雖屬直抒胸臆之筆,卻亦有不盡之意見於言外。全詞托為女子聲口,發為民歌風調,以滔滔江流寫綿綿情思,不敷粉,不著色,而自成高致。毛晉《姑溪詞跋》推許作者“長于淡語、景語、情語”,並稱讚此詞“真是古樂府俊語矣”,堪稱中的之論。


【水調歌頭(但願人長久)】 蘇軾(詞) 梁弘志(曲) 肖唯忱(編)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昔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註釋》

「何似」,就是把兩件事物拿來對比的意思。
「轉朱閣」的「轉」是指光陰悄悄的,無聲無息的流走。「朱閣」,就是華美的樓閣。
「低綺戶」的「低」字,描繪出月色已經西沉了,快落下去了。「綺戶」,是雕刻精美的花窗。
「照無眠」,指照著心懷離愁不能入眠的人。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嬋娟,就是美麗的月光。

《作者簡介》

蘇軾,西元 1037 ~ 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中國北宋大文豪。其詩,詞,賦,散文,均成就極高,且善書法和繪畫,是中國文學藝術史上罕見的全才,也是中國數千年歷史上被公認文學藝術造詣最傑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又與陸遊並稱蘇陸;詞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名列「蘇、黃、米、蔡北宋四大書法家『宋四家』之一;其畫則開創了湖州畫派。

《品評》

詞人運用形象描繪的手法,勾勒出一種皓月當空、美人千里、孤高曠遠的境氛圍,把自己遺世獨立意緒和往昔的神話傳說融合一處,在月的陰晴圓缺當中,滲進濃厚的哲學意味,可以說是一首將自然和社會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此詞通篇詠月,卻處處關合人事。上片借明月自喻孤高,下片用圓月襯托別情,它構思奇特,畦逕獨闢,極富有浪漫主義色彩,是蘇詞的代表作之一。


【虞美人(幾多愁)】李煜(詞 ) 譚健常(曲)  陳揚(編)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品評》

此詞大約作於李煜歸宋後的第三年。詞中流露了不加掩飾的故國之思,據說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麼,它等於是李煜的絕命詞了。全詞以問起,以答結;由問天、問人而到自問,通過淒楚中不無激越的音調和曲折迴旋、流走自如的藝術結構,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貫穿始終,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應。誠然,李煜的故國之思也許並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離不開「雕欄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宮闈秘事。但這首膾炙人口的名作,在藝術上確有獨到之處:「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卻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卻;小樓「東風」帶來春天的信息,卻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歎,因為它們都勾發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棖觸,跌襯出他的囚居異邦之愁,用以描寫由珠圍翠繞,烹金饌玉的江南國主一變而為長歌當哭的階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結句「一江春水向東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顯示出愁思的長流不斷,無窮無盡。同它相比,劉禹錫的《竹枝調》「水流無限似儂愁」,稍嫌直率,而秦觀《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則又說得過盡,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可以說,李煜此詞所以能引起廣泛的共鳴,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賴於結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將愁思寫得既形象化,又抽像化:作者並沒有明確寫出其愁思的真實內涵——懷念昔日紙醉金迷的享樂生活,而僅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態——「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樣人們就很容易從中取得某種心靈上的呼應,並借用它來抒發自已類似的情感。因為人們的愁思雖然內涵各異,卻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那樣的外部形態。由於「形象往往大於思想」,李煜此詞便能在廣泛的範圍內產生共鳴而得以千古傳誦了。


【桃園憶故人(清夜悠悠)】 秦少游(詞) 古月(曲)  東尼(編)

玉樓深鎖多情種。清夜悠悠誰共?
羞見枕衾鴛鳳,悶即和衣擁。
無端畫角嚴城動,驚破一番新夢。
窗外月華霜重,聽徹梅花弄。

《註釋》

玉樓:指華麗的樓台。一本作「秦樓」。
悠悠:長久之意。
無端:無緣無故的意思。
嚴城:戒備森嚴的城市。
弄:樂曲。

《作者簡介》

秦少游,西元1049~1100 年,宋代詞人。名觀,字太虛、少游,號淮海居士。揚州高郵人。北宋元豐八年(1085)進士,授定海主簿,調蔡州教授。後經蘇軾、范純仁等舉薦,參加制科考試,授為宣德郎、太學博士,校正秘書省書籍。不久又任秘書省正字,兼國史館編修官。此間,秦少游發表過許多切中時弊的言論,並望朝廷審時度勢,安都定策,區別朋黨,任用賢能,遂遭舊黨攻擊,屢遭貶謫。紹聖元年(1094)調任杭州通判。又因御史劉拯讒他增損《實錄》,貶為處州監酒稅。復以他罪削職流放郴州,後又除去名籍,貶謫橫州。元符二年(1099),貶徙雷州。徽宗即位,大赦黨人,秦少游復為宣德郎,還放至衡州,途經籐州,游光化亭(一作華光亭),為友人吟誦夢中長短句《好事近》,索水欲飲,水至,笑視之而卒。秦少游長於議論,文麗詩深,兼有詩、詞、文賦與書法多方面才能,尤以北宋婉約派詞宗馳名於世。著作有《淮海集》40卷、《淮海詞》(又名《淮海居士長短句》)、《勸善錄》、《逆旅集》。又輯《揚州詩》、《高郵詩》。

《品評》

此首寫困居高樓深院,與外界隔絕的婦女。長夜漫漫,誰與共處?而「枕衾鴛鳳」,最易惹人愁思。和衣悶臥,剛入夢境,卻又被城頭角聲驚醒。唯見窗外月華霜重,又斷續傳來梅花三弄,令人愁不忍聽。這首詞抒寫了幽閨深鎖,獨居無聊的苦悶。情思纏綿,意境淒婉。

在虢壽麓《歷代名家詞百首賞析》:此詠古代仕女冬夜閨情。上段寫獨居的苦悶,下段寫百無聊賴的遠思。「深鎖」一語,揭露封建社會對婦女的迫害。「玉樓」,是她們狹隘孤清的天地。「多情」,是她多愁善感的人生。這句為全篇總冒,下即扣定冬夜寫。總之,一片淒涼境地,無限幽怨情思,宛轉描來,非常深刻。況周頤《蕙風詞話》:若以少游詞論,直是初日芙蓉,曉風楊柳,倩麗之桃李,容猶當之有愧色焉。夏敬觀曰:少游詞清麗婉約,辭情相稱,誦之迴腸蕩氣,自是詞中上品(《吷庵手校淮海詞跋》)


【鷓鴣天(有誰知我此時情)】聶勝瓊(詞)  黃沾(曲)顧嘉輝(編)

玉慘花愁出鳳城,蓮花樓下柳青青。
尊前一唱陽關後,別個人人第五程。
尋好夢 夢難成,有誰知我此時情。
枕前淚共簾前雨,隔個窗兒滴到明!

《作者簡介》

聶勝瓊,北宋都下名妓,生卒年不詳。與李之問情篤。李歸家分別後五日,她以《鷓鴣天》詞寄之。李妻見詞而喜,助夫娶回為妾。《全宋詞》存其詞一首,即《鷓鴣天》。

《品評》

這是一首根據在離別時的所感所受而做的詞。《青泥蓮花記》載:「李之問儀曹解長安幕,詣京師改秩。都下聶勝瓊,名倡也,質性慧黠,公見而喜之。李將行,勝瓊送別,餞欽於蓮花樓,唱一詞,末句曰:『無計留春住,奈何無計隨君去。』李復留經月,為細君督歸甚切,遂飲別。不旬日,聶作一詞以寄李云云,蓋寓調《鷓鴣天》也。之問在中路得之,藏於篋間,抵家為其妻所得。因問之,具以實告。妻喜其語句清健,遂出妝奩資夫取歸。瓊至,即棄冠櫛,損其妝飾,委曲以事主母,終身和悅,無少間焉。」這一段記載,敘述了聶勝瓊創作這首詞的全過程。聶勝瓊雖然是京師名妓,見到人非常多,但感情卻是何等真誠和專一。   詞的上闋寫離別,下闋既寫臨別之情,又寫別後思念之情,實與虛寫結合,現實與想像融合為一。   起句以送別入題,「玉慘花愁出鳳城」,「玉」與「花」喻自己,「慘」與「愁」表現送別的愁苦,顯示她淒涼的內心世界。鳳城指京都,她送別李之問時,情意綿綿,愁思滿懷,顯示了她不忍分別的真摯情感。   蓮花樓是送別的地方,樓下青青的柳色,正與離別宴會上迴盪的《陽關》曲相應:「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眼前的青青柳色與悲哀的離別之曲一起顫動著離人的心弦。何況「一唱《陽關》後」,心中的人兒馬上就要起程了。「別個人人」意謂送別那個人,「人人」指李之問,「第五句」極言路程之遠。在唱完一曲《陽關》之後,就一程又一程地遠遠離開了她。離別是痛苦的,但別後更苦;詞的下闋,敘寫別後思念的心情。   相見時難,別也難,但別後希望在夢裡依稀可見自己的心上人,更令人悲哀的,是難以成夢。「尋好夢,夢難成」句,寫相戀之深,思念之切。詞人把客觀環境和主觀感情相結合,以大自然的夜雨寄托了離人淒苦,「況誰知我此時情」一句,道出了詞人在雨夜之中那種強烈的孤獨感與痛苦的相思之情。接下去,「枕前淚共簾前雨,隔個窗兒滴到明」兩句,畫面感人而意境淒靜深沉,顯示了詞人獨特的個性,也突現了詞的獨特的美。「簾前雨」與「枕前淚」相襯,以無情的雨聲烘染相思的淚滴,窗內窗外,共同滴到天明。   好像大自然也被她的感情所感動,溫庭筠《更漏子》一詞的下闋,曾這樣描寫過雨聲:「梧桐樹,三更下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而萬俟詠的《長相思。雨》也寫到:「一聲聲,一更更。窗外芭蕉窗裡燈,此時無限情。夢難成,恨難平。   不道愁人不喜聽,空階滴到明。「跟溫庭筠詞相類似,都寫雨聲對內心情感的觸動。然相比之下,聶勝瓊這首詞對夜雨中情景交融的描繪,更顯得深刻細膩。它把人的主體活動與雨夜的客體環境緊密結合在一起,以」枕前淚「與」簾前雨「這兩幅畫面相聯相疊,而」隔個窗兒「更見新穎,突出了詞人的獨特之處,也更深化了離別之苦,因為這裡所刻畫的」滴到明「,不僅是」簾前雨「,而且也是」枕前淚「。難怪李之問的妻子讀到這首詞時,」喜其語句清健「。她欣賞作者的藝術才華,被作品中的真摯感情所感染,因而作了毅然的決定,」出妝奩資夫取歸「,讓聶勝瓊能遂所願。   宋時的歌妓得以從良成為士人的小妾,已是相當美滿的歸宿了。能得到這樣結果的人並不是很多的。聶勝瓊這位「名倡」注重自己的前途。這首詞和它的故事,與樂婉同施酒監唱和的《卜算子》詞所反映的感情來看,結局的喜劇和悲劇性質雖然不同,但對於理解當時歌妓的命運和她們的心理,具有樣的價值。

聲明啟事

本文所有圖片、音樂、視頻檔案,以及部份文字,皆來自網際網路,若有侵權?煩請告知,我將會立即移除,謝謝!

事實上這些聲音檔案從網路抓下來,音質爛的可以,隨便聽一聽還可以,但是若要欣賞,還是買原版聽起來比較過癮!?

照片欣賞

當兵的時候,據隊裡的前輩說鄧麗君勞軍來過好幾次,可以我都沒碰到過,不過我有看過她留在隊裡的照片,果然出眾的氣質與一般的歌手相比,不一樣就是不一樣!下面的照片都是從網路上找來的:

唐裝的鄧麗君

參考連結

千古絕唱-鄧麗君古詞專輯《淡淡幽情》(上)

參考影片

( 休閒生活音樂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hwu1&aid=4718965
 引用者清單(1)  
2014/09/29 21:16 【udn】 我還找到這個網頁!真情 情趣 件式 依偎比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