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06/22 23:14:26瀏覽6626|回應5|推薦24 | |
三個月前去超商,瞥見門口報架有一小疊紙。仔細看,原來是蘋果日報。拿起來掂了掂,心想,啊,老朋友,你怎麼這麼骨瘦如柴!它是那麼單薄,前胸貼後背,表示沒有油水(廣告),心裡浮起一個念頭,難不成當年橫掃媒體界的蘋果,大去之日不遠?
果然今天看到蘋果日報大裁員的新聞,心裡一點都不驚訝,只有「時候終於到了」之嘆。如果蘋果內容沒有實質改善,或找到翻身的資源,那麼真的就氣數將盡。廣告客戶不是慈善單位,景氣不好時,誰會把珍貴的資源投給己經宣告走下坡的媒體呢? 蘋果把財務困難推給疫情是不確實的,因為它從去年就傳出經營困難,把線上報紙改為收費會員制更是一步錯走的險招。網上盛傳「八卦已經泛濫,誰還要花錢去買?」它的閱報率大幅下滑,財務更是雪上加霜,這都是疫情發生前就盛傳的事。 蘋果進入台灣是2003年,當時我還在媒體圈工作,影響真的很大。身邊有些朋友加入它,有些則受它衝擊,故事多到說不完。雖然它一進來就引起爭議,但老實說我並沒有那麼討厭蘋果。無可否認,初期的蘋果和一週刊,在內容方面展現相當的創意、效率和品質,屍體和裸體只是「吸睛」的誘因,站得住腳還是靠它確實有優秀的編輯、設計團隊。 然而近年我卻愈來愈排斥蘋果。主因是它逐漸形成「我即輿論」的霸道態度。記得以前在報社工作,前輩教導不管個人喜惡,還是要中立、要平衡,這是讓人相信的根本之道。但是晚期的蘋果把媒體立場化的做法推到極端;它支持的,就狂報、狂捧;反對的,就要批臭、打死。到最後,甚至宣稱「支持正義,就挺蘋果」,某種程度也是一種情緒勒索,不是嗎?讀者只是要看個報導,有必要加入它的包袱和戰爭嗎?其實傾某立場的讀者,自然會選擇立場接近的媒體,這是人之常情。但媒體不要做得太過頭了,像個失心瘋一樣,最後必然會失去讀者的信賴和尊重。 現在的網路世界,哪裡看不到露胸露腿?屍體更是多到讓人反胃。當年蘋果吸引人的兩大味精,現代人味覺已經麻痺。這個世界永遠是變幻莫測、循環擺盪的,主事者如果不能明察時勢,尋找自己篤定的立足點,塑造能受尊重的媒體人格,恐怕會溺死在自己先前創造的漩渦裡。 (楊忠衡/2020-06-22) |
|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