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2/25 14:44:38瀏覽412|回應0|推薦7 | |
【2012年3月墨爾本本地多元風情 免費市民活動預告】 【中東工會團結文化節Enosi Uniting Cultural Festival】暨 【立陶宛國慶 Lithuanian National Day】 資料提供:墨爾本華文作家協會 Australian Chinese Melbourne Society of Authors Tel : 9893 4424 (M) 0400 762 938 E Mail: picnicgarden@hotmail.com ~ 〈圖片左起:黎巴嫩Lebanese,希臘Greek,土耳其Turkish和 立陶宛Lithuania國旗〉 日期: 2012年3月11日星期日 時間:自中午12.00至晚間10.00結束 地點:Federation Square 聯邦廣場 2 Swanston Street Melbourne VIC 3000 【費用】活動本身免費,但往返車費及餐飲需自理。 【報名】免報名,活動可自由來去,穿著涼爽輕鬆舒適為主。 請別忘了防曬和照相機。 【活動內容】: 【希臘工會團結文化節Enosi Uniting Cultural Festival】 這是黎巴嫩Lebanese,希臘Greek,土耳其Turkish和塞浦路斯Cypriot社區團結在墨爾本的一個文化節。 每個社區都有攤位分享和展示他們的食物food、音樂music、舞蹈dance和文化傳統cultural traditions.。 有黎巴嫩,希臘,土耳其和塞浦路斯社區美食競賽food competition 黎巴嫩,希臘,土耳其和塞浦路斯社區文學展示literary presentation,舞蹈dancing和社區的慶祝表演活動。 在下午3時開始黎巴嫩,希臘,土耳其和塞浦路斯社區演講會Speeches 下午4時,開始黎巴嫩,希臘,土耳其和塞浦路斯社區文學literary演示 【立陶宛國慶 Lithuanian National Day】 日期: 2012年3月11日星期日 時間:下午2.00開始 至4.00結束 地點:Federation Square聯邦廣場 2 Swanston Street Melbourne VIC 3000 【活動內容】: 立陶宛的民歌和舞蹈的免費音樂會 民間舞蹈團將表演立陶宛傳統音樂和舞蹈。 【說明】 因主辦國社團眾多,也因篇幅的關係,僅概略簡單介紹受內戰顛沛流離滄桑較多煎熬,極度渴望人民及政黨團結的國家,以突顯團結及國慶節日的多元文化意義。 【黎巴嫩共和國Republic of Lebanon】 黎巴嫩是一個歷史非常悠久的地區,早在2000多年前,腓尼基人就生活在這片土地上,腓尼基人是第一個環非洲航行的民族,發明了腓尼基文字。 由於黎巴嫩扼守亞非歐戰略要道,所以不少民族都曾經佔領過黎巴嫩。相繼受埃及、亞述、巴比倫、波斯、羅馬統治;七至十六世紀初成為阿拉伯帝國一部分。1517年被奧斯曼帝國佔領。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成為法國委任統治地。1941年6月英軍在自由法國部隊協助下佔領黎巴嫩。同年11月自由法國部隊宣布結束對黎的委任統治。1943年11月22日黎巴嫩擺脫法國委任統治宣布獨立,成立黎巴嫩共和國。1946年12月英、法軍全部撤離黎巴嫩。 1975年4月,黎巴嫩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兩派爆發內戰。敘利亞自1976年10月起在黎巴嫩駐軍,並扶植國內的真主黨游擊隊;而以色列亦控制過南黎巴嫩一段時期作報復。1989年10月,伊、基兩派議員達成「塔伊夫協議」,重新分配政治權力。1990年,黎內戰結束。2005年4月26日,敘利亞遵照聯合國決議,自黎巴嫩撤軍,結束29年的直接干預。2006年7月12日,以色列與黎真主黨爆發衝突,8月14日,以色列與黎真主黨接受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的第1701號決議,雙方實現停火。2009年6月7日,黎巴嫩舉行第十四屆議會選舉,薩阿德•哈里里被任命為總理並於11月9日組成新一屆內閣。 1975年,黎巴嫩爆發了一場持續了15年的內戰,嚴重破壞了黎巴嫩的經濟,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據估計,有15萬人遇難,20萬人受傷,約90萬人(占戰前人口的五分之一)流離失所。1990年,各方簽署塔伊夫協議(Taif Agreement)結束內戰,但黎巴嫩的很多地方已經成為一片廢墟。 【南北賽普勒斯Cyprus】 南北賽普勒斯之間複雜的政治與民族關係起源於非常久遠以前的時代。 歷史上可以找到、關於南北賽普勒斯最早的歷史記載,說明賽普勒斯是屬於亞述帝國的版圖之一,島上的民族屬於古代腓尼基人與希臘人族裔,並且在公元前58年時,成為當時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省。 傳說,在賽普勒斯屬於羅馬帝國統治的時代,包括保羅、巴拿巴與馬可在內的幾位耶穌門徒都曾造訪過賽普勒斯島,保羅將基督教帶到該島上,而巴拿巴則建立了第一座賽普勒斯教會。因為此因素,賽普勒斯成為地中海地區最早開始信奉基督教的地區,而今日島上的希臘裔居民也都是信奉基督教,屬於希臘正教的一支。 信奉伊斯蘭教的土耳其人則是到了16世紀以後才來到賽普勒斯島。 1570年奧圖曼帝國從當時擁有著賽普勒斯島的威尼斯共和國手中搶下此島的控制權,開始鼓勵土耳其士兵主動攜家帶眷移民到該地,新進入的土裔移民對於島上原本的希臘裔居民來說有很強烈的排擠效應,因而種下數百年後分裂狀況的伏筆。在17世紀奧圖曼帝國最強盛的時代,是移民潮的高峰,在這段期間島上的希臘正教教會是希臘族裔唯一的凝聚力量。 1878年時,為了防止帝俄勢力的南侵,奧圖曼帝國以賽普勒斯換取英國在俄土戰爭中對該國的支持,正式將該島的行政權轉移給英國,但是保留該島的宗主權。 1925年英國與土耳其簽訂洛桑條約,賽普勒斯正式成為英國殖民地,而島上也有許多土耳其裔居民在此時搬遷回土耳其本土。在英國統治的期間,賽普勒斯島上的希臘居民一直在討論與爭取回歸希臘「祖國」的可能性,甚至組成極端右翼的賽普勒斯鬥士國家組織(Ethniki Organosis Kyprion Agoniston,EOKA,成立於1955年)進行地下抗爭活動。在EOKA組成後的四年間,他們持續地攻擊了許多屬於英國的設施目標,而英國當局也以保護土耳其裔居民的理由武力反擊。 原本的南北賽隔離線裝置有包括水泥牆、有刺鐵絲網、暸望塔、反坦克溝渠與地雷區之類的阻隔設施,戒備非常森嚴。目前這條隔離線是由聯合國維安部隊負責巡邏管理。 從2003年4月起,北賽普勒斯的土耳其裔政權在長達30年的封鎖之後,首次開放了這條隔離線的邊界,允許隔離區南北兩側的人民互相到對面拜訪旅遊。 【立陶宛國 Lithuanian 】 立陶宛共和國 (英文:Republic of Lithuania),立陶宛是一個歷史古國,與俄羅斯一直在北歐及東歐爭雄。 昔日曾一度與波蘭合邦為波蘭立陶宛聯邦,後來成為沙俄附庸國並最終遭吞併。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曾一度獨立,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被史達林領導下的蘇聯吞併,成為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1990年再度爭取獨立並成功。 立陶宛人屬遠古印歐語系的一支,於公元前即已來到波羅的海沿岸定居。 12世紀起受日耳曼人侵略。1240年立陶宛大公國成立。 1370年波蘭王室絕嗣,1386年波蘭公主海德維希嫁給立陶宛大公約蓋拉(Jogaila),兩國的結合使國力倍增,儼然成為歐洲大國。 1569年依據盧布林條約正式合併,成立波蘭立陶宛聯邦。 由於對外長期戰爭,加上國內動亂不止,國力迅速衰退,最終在1772年、1793年和1795年為俄羅斯、普魯士及奧地利的三次瓜分後滅亡。立陶宛大公國的領土,自此成為沙俄版圖的一部份。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立陶宛被德意志帝國佔領。 1917年俄國接連爆發二月革命及十月革命,最後由列寧主導成立蘇維埃政權。 1918年2月16日,立陶宛宣佈獨立。 1939年德蘇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立陶宛被劃入蘇聯勢力範圍,1940年6月14日,即德軍進入巴黎的當天,蘇聯指責立陶宛政府破壞《蘇立互助條約》,進行反蘇活動,要求馬上逮捕挑釁禍首,保證蘇軍在立陶宛境內自由通行,在戰略要地駐軍。 立陶宛應允,15日,蘇軍佔領立陶宛。1941年德蘇戰事爆發,德軍跨出東普魯士,迅速佔領立陶宛。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立陶宛被蘇聯吞併。 1990年3月宣布獨立,1991年6月蘇聯承認其獨立地位。2006年5月30日,阿達姆庫斯總統對來自勞動黨的兩名涉嫌腐敗的部長表示不信任,勞動黨因此於5月31日宣布退出執政聯盟。2006年6月1日,總理布拉藻斯卡斯向總統遞交辭呈並獲批准。擔任財政部長的巴爾齊蒂斯被阿達姆庫斯任命為代總理。 中國男籃前主教練尤納斯就是立陶宛人。 尤納斯·卡茲勞斯卡斯(Jonas Kazlauskas,1954年11月21日),前蘇聯及立陶宛籃球巨星,先後出任球員和教練等職司,曾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帶領中國男籃爭取得打入八強的成績。 尤納斯曾經培養過的球員包括〈阿維達斯·薩博尼斯Arvydas Sabonis 〉是一名退休立陶宛籃球員,場上位置為中鋒。(扎伊德魯納斯·伊爾格斯卡斯Žydrūnas Ilgauskas) 1975年6月5日生於前蘇聯立陶宛考那斯,立陶宛職業籃球運動員兩位高中鋒,也曾指導過姚明。【更多圖片在(個人相簿)中,歡迎瀏覽】
|
|
( 在地生活|紐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