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不要臉的抗議
2008/07/23 23:00:48瀏覽2040|回應4|推薦8

因為爛系狙殺隊(按:媒體稱“假考部隊”,其實是偏袒爛校爛系的貶抑名稱)公布了爛校爛系黑名單,壞了惡校的買賣,擋人財路引起爛校的聯合反攻,逢甲經濟的鄒繼礎投書,竟然用悲憫弱勢族群來立論,來號召社會公義。指鹿為馬可以從咸陽梅花鹿一路扯到撒哈拉長頸鹿,真讓人瞠目結舌,嘆為觀止!

1。來自弱勢家庭的子女,書一定念的爛?爛到只考18分?

2。我們理解弱勢家庭缺乏經濟強勢,也相信他們子女無奧援讀得吃力,成績受影響,但要爛到只考18分?真的不簡單!!!!在弱勢家庭,是命運,并非選擇,弱勢的是社經,不是能力與資質,只因為窮,《哥哥爸爸不偉大》,要進大學,就一定得躺著等補助、等憐憫、等通融?你為了學店飯碗,侮辱他們,這算什么公義?

3。不長進的爛校爛系,不思改進,搭了“廣設大學”的順風車,游走在脫序的教育政策邊緣,只要粉飾門面還能繼續騙錢一天,就再醉生夢死一天,如果縱容病態繼續惡化,還要害多少人?這就叫公義?

4。這樣的爛校爛系繼續上市騙錢,照鄒繼礎的解釋:學生又都是來自弱勢社經家庭的子弟,請問他們混四年畢了業連高中的程度都沒有,這樣的教育對提升他們的社經弱勢,有何意義?這就叫公義?

5。這樣的爛校爛系,變成弱勢階級的專屬,等于要他們祖祖輩輩永保弱勢,這叫公義?

鄒繼礎枉為知識分子。為五斗米折腰,我懂,不須苛責;但為了爛東家護航,保鏢保到引經據典,用社會經濟學的學理,把老鴇說成照顧弱勢雛妓的公義角色,讓人慨嘆!

殷海光曾嘆息,他教哲學,教方法學,是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要培養有脊梁堅持是非,有勇氣說真話的學者,帶來國內文化的改革。結果竟有學生把學來的方法學,拿去阿諛政客,諂媚當道,用希臘羅馬取回來的經,來拍高級馬屁,……。士大夫之無恥,是為國恥,這樣曲解狡辯的抗議,是馬屁學術化,學術馬屁化,不必替他留臉,就是不要臉。



附錄:

假考欺弱 階級傲慢

零分也能上大學代表什麼意義?

從單純的高等教育供需來說,過去的制度變革與人口生育的下降,現在已經達到了市場的供需均衡。想念大學的人,都有進入大學的機會。但這當然不代表人人都可以進入心目中的理想學校與科系,前段、中段與後段的高中畢業生,各有他們自己的選擇、掙扎與限制。

從國家投注資源的多寡來區分,大學大抵上可以區分為優勢大學(明星國立大學、國立大學等)與弱勢大學(比較後段的私立大學),當然介於兩者中間是有很多樣化的分配的。優勢大學的學生群來源,集中於幾個大都會區域,他們來自於中產階級以上的家庭,家長教育程度大學以上,從小學至大學補習英文、數理、才藝等科目。而弱勢大學的學生家長社經地位平均而言低於優勢大學。

優勢大學以及它們被高額補貼的低廉學費,造成優勢大學在市場上供不應求;較後段的弱勢大學,除了資源的不足,再加上高昂的學費,在需求逐年遞減的趨勢下,會有供過於求的現象(招生不足額)。但這些大學卻肩負了提供相對最弱勢的一群家庭子女就學機會的責任。目前的評鑑措施,和極為唐突的假考部隊,就是要打擊這一群最弱勢大學與弱勢家庭子女的教育機會,充滿了階級的傲慢。

其實,政府若必須投資高等教育,這群弱勢大學是最好的投資對象,相對於少數菁英國立大學動輒數百億元的經費,弱勢大學只要相對上很少的經費,就可以在空間硬體或其他師資上有很大的改善。畢竟,教育仍是低社經家庭子女往上移動的最主要管道。

所以,假考部隊成員要省思:他們在攻擊什麼?他們複製了社會上優勢族群的,人云亦云的「意識形態」:大學太多。他們以教育部評鑑未通過的系所名單為攻擊對象。他們有沒有省思,教育部評鑑本身就是優勢霸權評鑑弱勢的作為。一年接受國家補助數億元至數十億元不等的國立大學,學費比私立大學便宜一半,對新設立的,特別是後段的弱勢私立大學,評鑑本身就是不公平的。

假考部隊更需要反思:他們是為誰發聲?他們認為的不公義是什麼?剝奪弱勢社經家庭子女念弱勢大學的機會,是一件公義的事情?他們認為弱勢家庭補貼優勢家庭子女念大學是一件公義的事情?

零分進大學一點都不是問題,問題出在我們看待這個問題的階級歧視性的心態;問題出在高中教育、家庭教育、家庭社經階級以及地域教育資源分配等因素。

這群假考部隊的年輕人,有台大研究生、台大畢業生,在這股迷失的思潮下,出來打擊最弱勢大學系所,成為執行制度上不公平的評鑑規則,幫助教育部執行關閉系弱勢系所的幫凶,真像是被煽動的「假考紅衛兵」!

這些被點名受攻擊的校系,你們師生心理有何感受?你們或許可以原諒這群假考部隊,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儘管掌控資源的權力完全不對等,你們有勇氣站出來正面迎擊與批判這一系列不公義的作為嗎?

【2008/07/23 聯合報】@ http://udn.com/

李家同:廢指考 我欲哭無淚
【聯合報╱李家同/清大孫運璿榮譽講座教授(新竹市)】
   
2013.12.03 02:11 am
 

教育部規畫,未來要廢止大學考試中的指定考試,也就是說,所有的學生都要經過甄試、申請或是繁星計畫進入大學,這個方向對我來說,實在是不可思議。如果一定要形容我的反應,我想只有兩句話可以表達,那就是「無語問蒼天」,以及「欲哭無淚」。

我真沒有想到教育部如此地傲慢,這麼多的人反對十二年國教,完全置之不理,教育部官員非但不修改十二年國教,而且要將這種精神延長到大學入學考試去。顯然地,他們有恃無恐,認為大權在握,要怎麼做就怎麼做,至於有人反對,則認為這些人都是沒有學問的人,不值得理會。

廢止指考以後,所有的學生都要申請入學,申請一個學校就要繳一筆報名費,報名費最低大概是八百元,最高可能到一千五百元。一個孩子如果申請十所學校,可能會要繳交上萬元的報名費。再加上很多學校都要求面試,也就是說學生參加面試,來回的車費以及住宿費至少也要兩千元,十所學校就要花上兩萬元。如果你是一位弱勢孩子,不要說三萬元,就連三千元都有問題,因此我說欲哭無淚。

教育部要將競賽表現和證照訓練等列入入學標準,難道他們不知道現在的競賽表現已經列入入學參考?很多科技大學也早已將乙級證照的取得與否列入入學考慮。他們又說,現在的弱勢學生,要在考試上贏過別人是不可能的,因此他們會要求頂尖大學要招收一定比例的弱勢學生。我本人是電機系畢業的,我在高中的時候,念書沒有什麼太大問題,可是在念電機的時候,始終覺得電機系是不容易念的,我因此完全不能了解,將一個程度不好的學生硬要送到頂尖大學去,對學生和大學來說是好的嗎?

弱勢孩子是應該受到注意的,教育部應該做的事乃是將弱勢孩子的程度提高,他能不能進頂尖大學根本不重要。教育部老是在入學管道上打轉,用盡花招,其結果是,程度非常差的同學依然程度非常之差;舉個例,一所小學小三到小六的學生中,只有一位學生寫全英文廿六個字母,一所國中國一升國二的學生中,沒有一位通過小學六年級數學程度,百分之八十的學生應該要讀小學四年級的數學。教育部不設法提高弱勢孩子的學業程度,卻花上無數的精力、時間和金錢來修改入學的方法,根本是抓不到教育的重點。

申請入學絕對幫助了社經地位好的孩子,聯合報新聞說,即使繁星計畫,也已使私校生大獲其利,而且繁星計畫的結果使得補習班成了最大贏家。我相信教育部的官員都聽到了反對意見,可是他們會認為他們永遠都是對的,家長的反應永遠可以置之不理的,我因此只有無語問蒼天了。

【2013/12/03 聯合報



還在亂開藥單

2018-01-21 聯合報黑白集

多所大學的中文、台文系碩士班新生註冊率低達兩三成,有的大學甚至不到一成。有校長認為,這是受台灣社會「大學實用論」影響,害慘了人文科系;政府不應只想著「產學合作」,把大學當成「職業訓練所」。

事實上,大學的招生困境,是少子化、社會變遷、教育政策失靈的多重產物,並非全錯在「實用論」。問題在,台灣多年來的教育政策都是一窩蜂,教育改革如此,廣設大學如此,系所設置亦如此;往往一味追求政治時髦和社會新鮮感,卻不問學生性向或社會需要,當然導致供需失調。

以中文和台文所雙雙招生不足為例,這其實是台灣階段性政治狂熱種下的因,如今必須食其果。台文系所的大爆發,是兩千年陳水扁執政後掀起的熱潮,在「本土化」的號召下,從六所擴增到廿幾所,並因此嚴重影響到中文系的生源。在二○○九年的高峰過後,台文系所招生即呈現直線下降,主要原因是職場上不認為該系所畢業生有何特殊才能,導致就業困難。

簡單地說,政治熱潮造成台文系所紅極一時,但政治熱並未創造出相對的市場需求,因此由盛轉衰。七年前中山醫學大學台文系宣布停招,即預告了死亡記事;今天多所大學招生不足,其實只是各校不願面對的真相。

不願面對真相的不止大學,還有我們的政府。教育部忙著改教科書,卻仍無法讓大學退場,蔡英文則還指示要降低學貸利率;這些,都在亂開藥單。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eimei3&aid=2072798

 回應文章

yichun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11/16 06:41
聯合/頂大無寒門:教育世襲化的警訊
2015-11-16 01:07:24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教改二十餘年,三級貧戶之子靠教育翻身的故事成為絕響,我們的教育反變成社會流動的障礙。根據教育部統計,台灣大學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等弱勢生比率不到一%;而公立大學的弱勢生比率只有九%,私立技專則高達廿三%,嚴重失衡。頂大無寒門,私大多弱勢,反映的正是日益嚴重的教育世襲化問題。

為讓寒門子弟進頂大,各大學正陸續規劃扶弱措施,擴增弱勢生名額,也放寬弱勢生入學門檻。也因此,當教育部宣布明年十二所頂尖大學將招收一千五百名弱勢生時,有人為此叫好歡呼「窮人翻身」。然而,區區一千五百個特設名額,美其名為「窮人翻身」,會不會太天真?如果教育不能往下扎根,給予貧童足夠的教育支援,落實十二年國教的「高中均優質化」理想,只強將若干弱勢生納入頂大,恐怕治不了標也治不了本。

當年我國教改的主要目標,就是廣設大學,讓人人都可以唸大學。如今,台灣變成全世界大學密度最高的地方,但過度擴充的高教規模,卻破壞了藉由教育促進社會流動的功能。許多原本沒有機會念大學的弱勢生,現在可以念大學了,但公立大學沒有他們的份,他們只能進入私立大學或技專,付出更高學費,卻無法享受相對的資源。當大學生滿街跑卻又遇上青年低薪的年代,這些出自私校的弱勢生,身上還背著學貸,如何在就業市場找到自己翻身的機會,實令人懷疑。

諷刺的是,為協助弱勢生就學,教育部與各校分別訂有多項助學計畫;但其前提,卻是弱勢生必須先跨得過入學門檻。問題是,如果跨得過門檻,誰還會選擇進入私校?如果高牆橫阻,牆內準備好多少補助又有何用?因此,各國立大學——尤其是頂大要能擴增名額、放寬門檻,才有助於弱勢生翻過高牆。

但高教擴充沒為弱勢生打開向上流動的管道,反而擴大了教育世襲化,主要癥結,就在升學制度的扭曲,使得多元入學淪為階級複製的推手。以目前升大學的三個管道而言,「個人申請」雖然體現多元入學精神,但終究是「多錢入學」擅場;「考試分發」雖具公平競爭精神,但弱勢生畢竟比不過砸錢補習考出來的成績。只有「繁星推薦」,在平衡區域分布上略見成效,弱勢生錄取國立大學的機會逐漸提高。不過,強調升學策略的私立明星高中,近年來也利用這項區域平衡機制,搶攻繁星推薦名額,弱勢學生又面臨擠壓。

事實上,弱勢生升學受限,更早在中學階段就隱現涇渭分明之勢。十二年國教實施後,升學制度反客為主,成為廝殺慘烈的戰場。「考試至上論」反映了菁英家庭的優勢,「多元優先論」也難解「多錢入學」之慮,兩者皆無弱勢生置喙之地。許多都會中高階級以上家長,更乾脆讓孩子先擺脫前景難料的會考戰場,逕奔私立中學,以圖「六年一貫」,直取頂大。如此一來,十二年國教「高中均優質化」徒託空言,公立國中學生減少、私立國中人數逆增,凸顯了教育世襲化向下延伸的趨勢。

然而,不論升學制度如何改善,能夠進入頂大的弱勢生,畢竟仍屬少數菁英;要確保弱勢階級有翻身機會,廣大弱勢生的學習更值得關注。學習M型化現象,雖屬老生常談,卻攸關偏鄉與弱勢生肆應升學或就業的基本學力。而教改之後技職教育逐漸崩解,也不僅斫傷國家的生產力,讓走不出特色的私立大學與技專漸入絕境,更使充塞其間的廣大弱勢生,徒然耗擲昂貴學費,虛度求學光陰。

頂大無寒門,問題不全在頂大;私大寒士多,反映的是教育世襲化的結構性警訊。我們要提醒:國立大學不能忘了教育的目的和社會責任,教育部以及地方教育當局也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除了提供扶助與輔導,必須從改善升學制度到重建技職教育著手,更要往下扎根,確保弱勢生從小到大皆能得到足夠的教育養分。如果社會流動受阻,階級固化嚴重,弱勢翻身無望,台灣要付出的政治與社會代價恐怕更大。

yichun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沒牙的退場機制
2013/09/06 18:57
無牙的退場機制 | 社論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教育部宣稱,政府已經擬妥私立大學「退場機制」,隨時都可以「啟動」。聽起來好像很容易,彷彿教育部設置了一個開關,官員只要按一下鈕,一所不夠格的大學就會從通風口被拋到外太空一樣。

但誰都知道,事情沒那麼簡單。根據教育部所訂的四個標準:學生不滿三千人且註冊率低於六成、評鑑太差、積欠薪水、違法等,只要符合上述任一項,都將專案列管要求改善;若輔導無效,即啟動退場機制。試想,光要走完上列無明定期限的改善、輔導程序,就要耗掉多少時間;而且,萬一教育部下令要某大學退場,它就是打死不退,誰能奈它何?

教育部為私校訂出了四大門檻,但它給自己設下的目標,卻只是希望在幾年內把現有的十餘所問題大學列為輔導對象。換句話說,三年後,少子化海嘯席捲大學時,我們卻還有一百五十所大學,遠遠超出教育專家認為「至少要關一半」的標準。試想,那些財務、師資岌岌可危的學校,校務和士氣均已廢弛,將留給學生什麼教育?

以屏東永達技術學院為例,六年來學生從一萬多人降到一千多人,校方已經七、八個月未發放教職員薪水,董事會也無意再出資發薪。就連這樣的學校,教育部都沒辦法對它開刀,又奢談什麼「退場機制」?屆時,若欠薪、減薪的教師四處抗議,政府難道還得代為處理?

諷刺的是,當初民眾捐資興學,都說是為了公益、為了教育;如今臨到該要退場,董事們心中放不下的,卻都是那些增值的土地和校產。台灣高等教育走到這步田地,談大學退場,卻還得先給這些校董法外開恩,豈不荒謬!

橘子
別在呼弄大家
2008/07/24 14:51

鄒繼礎所持論點完全站不住腳,通篇文章只見護航立場。按照他老兄的邏輯,對於那些要倒的爛學校政府反而要投入資源讓它們繼續生存,因為這些學校是打破階級壟斷,維護貧窮子弟的重要手段。

事實上整個核心的問題是他老兄的專業─經濟問題,也就是供需失衡;台灣不需要這麼多的大學,當市場明顯供過於求時,市場淘汰法則自然出現,某些學校要倒是早晚問題。教育部的不明快作為,只是讓更多的學子受到傷害(沒辦法,這些所謂的教授社經關係良好,也不能完全怪教育部這些沒用的官員),至於鄒繼礎的建議─拿全國人民的血汗錢養這一些過多的學校,你覺得公平公義嗎?用膝蓋想也知道答案,虧他還是經濟學博士。

假考部隊的行為反道應該讚揚,因為這是人民自發的行動,是政府無能下的無奈行為。你以為這些人都閑閑沒事做,然後大熱天的頂個大太陽,花個幾千塊來這玩阿,還不是因為看不下去。鄒教授請拿出知識份子的道德良知來,隨便呼弄幾句階級之類地口號就指鹿為馬,顛倒是非,說到底還不是維護自身階級利益。


萬人考大學
我看到了
2008/07/24 01:08

謝謝你的聲援

我剛好也寫一篇文章

號昭更多人響應萬人考大學

裡面的觀點和你差不多

感謝你的聲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