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4/18 00:03:34瀏覽2696|回應7|推薦308 | |
少年學子、辣妹口中叼根菸,快樂似神仙!一名婦女20年來每天都要抽1包菸,去年出現容易喘和頭暈症狀,經診斷確定是冠狀動脈阻塞,連續做2次氣球擴張及支架置入術,才緩解症狀,醫師要她戒菸,並改善生活作息。 「狹心症」的典型症狀為胸悶、胸痛、呼吸困難、流冷汗。女性狹心症發作時的可能症狀還包括噁心、嘔吐、倦怠、頭暈、昏倒、焦慮、手臂疼痛等,不少女性誤以為是更年期症狀,甚至有40%的婦女無明顯症狀。 近年研究顯示,婦女在心肌梗塞時,超過一半的人呈現喘不過氣或虛弱症狀,近半數有不尋常的疲倦或暈眩,也就是超過2/3的女性都以非典型的症狀來表現。 很多人常誤以為心血管疾病是男性的專利,其實長久以來,心臟病及中風是台灣女性第2及第4號殺手,每年死亡的人數是婦癌(乳癌及子宮頸癌)的4到5倍。 研究顯示,女性發生心血管疾病的年齡、風險因子、症狀、診斷及治療上都與男性略有差異,可能造成診斷困難,延誤就醫。 過去認為,女性的心血管疾病較男性晚8至10年發生,多在停經後;三高(高血壓,高血脂及高血糖)是重要的風險因子。 值得注意的是,女性一旦得到心臟病,病情往往比男性還要嚴重,死亡率較高;接受血管支架或繞道手術的好處不如男性,再發第二次心臟病和中風的機率也比男性高。 心臟位於胸骨和肋骨的後方,偏向身體左方。一個健康的成人心臟約和握緊的拳頭一般大小。心臟是人體循環系統的一部份,像一個幫浦般負責全身血液的推動,體內含有氧氣與養分的血液經由心臟的擠壓,送到主動脈---這是人體最大的一條動脈血管---再經由主動脈分枝分出的大小動脈血管送到身體各處,而身體各處使用過且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經上、下腔靜脈血管的收集回流到心臟,然後再經由肺動脈送到肺臟,血液在肺臟將二氧化碳排出體外,並加入人體呼吸時所吸入的氧氣後經由肺靜脈再流
冠狀動脈系統 心臟和身體其它器官一樣,其本身也需要有動脈血管來供應它的氧氣和養分。這三條主要的動脈分別是:左側的兩條---左前降枝和左迴旋枝。右側的一條---右冠狀動脈。其中左側 的左迴旋枝和右側的右冠狀動脈,合起來看形狀像個皇冠,因此我們稱心臟自己的動脈系統為冠狀動脈系統。 臨床表現 當冠狀動脈內因膽固醇的堆積,造成斑塊產生,導致動脈硬化、血管內徑變狹小,此時供應心臟的血流量減少,心臟之供氧量與需氧量無法達到平衡時,便會造成心肌缺血而對心臟造成傷害。 當冠狀動脈內只有部份阻塞時,心臟的供血量部份減少時,稱為「狹心症」;若是完全阻塞,造成供應心臟的血流阻斷,心肌得不到血液及氧氣的供應便會發生組織壞死,就可能為「心肌梗塞」。 我們知道冠狀動脈乃是輸送血液、氧氣、養份到心臟肌肉細胞的動脈血管。當冠狀動脈的血液供應,因阻塞或狹窄導致心臟肌肉無法獲得足夠的血液供應時,即會造成心肌缺血、缺氧,而冠心病的臨床表現極具多樣化,可從無症狀、心絞痛(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等)症狀、心肌梗塞,或者突然瘁死來表現。 病理變化 當在冠狀動脈內(其他地方的動脈也一樣)流動的血液中的脂類過高時,低密度的脂肪蛋白質便大量侵入動脈血管壁的中層,堆積在平滑肌細胞內與細胞外,破壞組織細胞,引起細胞的增殖,纖維化與鈣化,使血管壁變硬且局部腫大,其內常含沉積的脂類,呈黃色狀如濃粥,故稱動脈粥狀硬化。腫大的粥狀硬化物向血管內壁鼓出,血管內徑因而減少,即造成冠狀動脈狹窄。 這種血中脂肪向四週血管壁侵襲的能力,會在液壓高(高血壓)與缺氧(抽煙)的情況下,更加速進行。糖尿病人的血管內膜更缺乏對這種脂肪攻勢的阻力。血管壁一但形成粥狀硬化,破壞血管內膜,使更多的脂肪蛋白經由被沖潰的第一道防線長驅直入管壁中層,加速血管硬化的進行。同時破壞的血管內膜也易招惹血小板的沉積,終致形成血栓,使原已狹窄的動脈變成完全堵塞不通。無論是冠狀動脈狹窄或是完全堵塞,其在臨床上所引起的問題便是心肌得不到充分氧氣與營養。 此時可能於胸骨下、胸骨後或心前區產生短暫陣發性之疼痛,感到像「脹氣疼痛」、「心燒灼感」、「很重的東西壓在胸口上」或「類似針扎的嚴重胸痛感」;疼痛位置有時會擴散到下巴、頸、肩、二側的手臂、上臂、背部或頸部…等。 有15%冠狀動脈阻塞的病人從未發生過胸痛,但第一次發作時就是「心肌梗塞」,其死亡率為50%,可見此病之早期發現與預防保健之重要性。 高危險因子 1.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高膽固醇。冠狀動脈疾病的病人中有約60-70%有高血壓的情形,其中高血壓患者罹患此病更是正常人的三倍。糖尿病患者因血管易產生病變,故易造成腦中風、冠狀動脈疾病、腎病變或眼睛疾病…等併發症的產生。 2.肥胖症、缺乏運動。肥胖者,尤其"中廣型"肥胖,也較易發生冠狀動脈疾病。 3.抽菸。香菸中的尼古丁會造心血管的傷害。而吸煙會使動脈粥狀硬化之發病率及致死率達2-6倍。 4.有家族史。父母雙方有一人罹患冠狀動脈疾病者,其子女發生冠狀動脈疾病機率會增加。 5.不良情緒。根據研究指出,A型性格(急性子)、缺乏耐心、易怒或對自我要求高而造成精神緊張的人,其體內的內分泌會產生變化,進而易誘發冠狀動脈疾病的發生。 6.停經後的婦女。其中某些因素與先天體質或遺傳有關,例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肥胖症,但它們卻可靠後天的努力來改善。 7.年齡與性別:冠狀動脈疾病的發生率會隨著年紀的增長而增加,40歲以上的男性及停經後的婦女較常見。 8. 種族:根據統計,白種人得冠狀動脈疾病的機率較其他種族高。 9.不適當的飲食:常進食高膽固醇、高脂肪、高鹽或高糖的食物,或是蔬果攝取不足,都易使罹患冠狀動脈疾病機率增加。 10.職業:從事較不耗體力之工作、腦力活動緊張或經常有壓迫感的工作較易罹患冠狀動脈疾病。 冠狀動脈疾病檢查 醫師會評估您的狀況藉由心肌酵素、心電圖、心肌核子掃描、冠狀動脈電腦斷層攝影及心導管檢查來確定病情。 冠狀動脈疾病治療 藥物治療:包括Aspirin(阿斯匹靈)Plavix(保栓通) 、抗凝血劑、乙型阻斷劑、硝酸鹽片。 目的是要維持血管的通暢,降低血小板活性及血液粘滯性,另外服用硝酸鹽類血管擴張劑,讓狹窄的地方能繼續保持擴張,不要讓狹窄的地方完全阻塞住。但提醒您藥物治療只能改善不適症狀及並不能改變及消除已阻塞之部位。 侵入性療法:POBSA &
藉由導管經由股動脈或橈動脈進入到冠狀動脈狹窄處,利用導管上的氣球將狹窄處撐開,達到增加血管管徑的效果。但於治療結束後,狹窄的管腔雖然擴大,但受了傷的管腔則可能藉著血管受傷後的修復過程,而易使管腔再度狹窄變厚,尤其是本身有糖尿病、高血壓且又未改變生活習慣的人更易發生再度狹窄的問題。 心臟支架 支架種類 裸支架 塗藥支架 支架植入後,血管內膜會慢慢生長蓋過支架,將支架永久的連合在血管壁。這期間,您需服用抗血栓藥物以防止血凝塊過度生長在支架內,造成亞急性血栓,引起急性冠狀動脈阻塞。 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Coronary
其主要目的是增加心臟的血液循環,改善心肌缺氧的問題。阻塞的冠狀動脈,就像古老且擁擠的道路,不但是路面狹窄,兩邊又充滿違章建築及攤販。要把道路拓寬很難,不如重建一條大道。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就等於是為擁塞的道路另闢一條高速公路,使血流通暢無阻。這樣的方法就像搭高架橋以緩解或避開壅塞的車流一樣,因此對岸亦將之稱為搭橋術。這條心臟的高速公路大多是取病人腿上的隱靜脈或內乳動脈來建立的。繞道狹窄阻塞的冠狀動脈段,以避開阻塞的區段,增加心肌血流的供應,而原來狹窄阻塞的部分,則不特別作處置。此冠狀動脈繞道手術亦被認為是維持冠狀動脈長久暢通最好的方法。 傳統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1960年代晚期,由於心肺機的普遍使用,使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成為治療冠狀動脈阻塞疾病的常規手術。傳統的冠狀動脈繞道手術,需藉助心肺機及一些心肌麻痺液、高鉀溶液使得心臟停止,讓外科醫師在心臟停止跳動的狀況下來完成繞道手術。心肺機可被視為一個"幫浦";因為在手術當中,它持續地將氧氣及養分供應至身體。 不停跳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有別於傳統的手術方式,不需使用人工心肺機,心臟仍維持跳動的情況下,使用局部穩定器即可進行血管吻合。其好處是大大降低因使用人工心肺機所造成的合併症,例出血、腎功能損壞、神經方面的異常如中風等,對手術前即有腎功能不良、腦中風的個案,更能提供手術中的安全保護。 微創手術 不經胸骨之微創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微創手術):傳統的繞道手術必須將胸骨鋸開,不但傷口大,出血量大,術後胸骨若感染骨髓炎,更是令人聞之色變的併發症。不停跳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外,更致力於不經胸骨之微創冠狀動脈繞道手術,以更少的侵入性過程來治療冠狀動脈疾病。 當您只有左前降枝冠狀動脈阻塞疾病的病患,可以內視鏡在免鋸胸骨情形下摘取內乳動脈以作左前降枝的吻合,稱內視鏡輔助之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合併有左迴旋枝疾患者,則須另外擷取大隱靜脈當移植材料,經左側第五或第六肋間進入胸腔後,利用特殊牽引器將皮膚及肋骨撐開作血管吻合,此稱為左側開胸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經由左側開胸來 完成主要冠狀動脈的縫合。好處除了傷口小,失血量少之外,由於不需要碰觸到上升主動脈,中風的機率降低。對於心臟功能不佳,且心臟擴大的患者,經由左側胸的途徑,可以讓手術進行時對心臟的操作範圍減小,因此有更多的患者可以以不停跳的方式來完成手術,省去了體外循環相關的許多併發症。 最小侵入性的鎖骨下動脈/腋動脈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另外傳統的冠狀動脈繞道術的源頭多為主動脈,但在嚴重動脈硬化的主動脈上接血管易產生粥狀硬化的小碎片掉落,隨血流飄出導致腦中風的危險。利用左鎖骨下動脈當源頭以避免因粥狀硬化的小碎片掉落所導致的腦中風。也因為可保留大部份胸骨及肋骨的連續性,這對術後復原尤其有利,特別是肺功能不佳的老年人及有骨質疏鬆的年長婦女等患者在手術後很快就可脫離呼吸器並下床走動。 代替冠狀動脈的隱靜脈與內乳動脈能維持多久? 開刀一年之後,隱靜脈的構造即類似動脈。它是否能長期維持通暢呢?答案是肯定的。第一次開始以隱靜脈來做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是一九六七年,至今已有近40年的歷史,因此臨床上已證實隱靜脈可維持十幾年以上的機會約有50到60%,在更好的藥物使用之下,相信還可維持更長的時間。至於取內乳動脈來當移植物其十年暢通率更可達80% 以上。 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只是治療冠狀動脈疾病的一個環節,造成動脈硬化的基本疾病,並未因手術而消除,故術後病人終生需針對減緩或消除動脈硬化作治療,否則接上靜脈移植物及本身的冠狀動脈仍會持續進行血管硬化而再發生心肌缺血。故戒煙,控制體重,適當運動,注意飲食成分,治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基本原則仍須繼續遵行。 繞道手術的材料 我們知道,拿來做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的材料有常見的內乳動脈(位於胸骨兩旁左右各一條)、大隱靜脈(雙腿下肢),尚有胃網膜動脈、橈動脈等。於文獻回顧及臨床研究証實利用動脈移植物作為繞道材料,其長久的暢通率優於靜脈移植物。因此,隨著開心手術的安全性提高及術後照護品質的提昇,有愈來愈多的病患在接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時,使用全動脈移植,以提供病患最佳的長期暢通率。 大隱靜脈拿掉會影響行走嗎? 隱靜脈在腿部成網狀分佈,同時與肌肉內的深股靜脈系統也互相連通,而且隱靜脈位於皮下脂肪內肌肉之外,因此取掉一段隱靜脈不會影響腿部的行走。 少部分的病人開刀後腿部會有輕微浮腫現象,不過經過一段時間就好了。於術後可穿彈性襪來改善其下肢血循不良及預防術後之血栓靜脈炎之發生,此浮腫狀況即可改善。 冠狀動脈阻塞患者:李登輝、廖風德(亡)、蔡萬霖(亡)、吳火獅(亡)。有15%冠狀動脈阻塞的病人從未發生過胸痛,但第一次發作時就是「心肌梗塞」,其死亡率為50%,可見此病之早期發現與預防保健之重要性。 什麼是心絞痛?當冠狀動脈內的血流不足夠供應心臟所需時就會導致胸痛(心絞痛)。心絞痛通常發生在心臟工作量比平常大的時候,例如運動或情緒激動時心臟對血液的需求增加,狹窄的血管無法增加血流供應足夠血液,就導致胸痛。當休息時心臟對血液的需求回復正常,胸痛便緩解而且不會對心臟造成永久性的傷害。 什麼是心肌梗塞?供應心臟所需血流的冠狀動脈,突然阻塞以致心臟肌肉的血流供應中斷,心肌因,而發生局部或廣泛的組織壞死,就發生心肌梗塞。 冠狀動脈阻塞患者越來越年輕化,少年學子、辣妹在吞雲吐霧的同時,也正在造冠狀動脈阻塞的因!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