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轉貼新聞--人民品質是永續成長的關鍵
2006/05/07 09:22:54瀏覽515|回應0|推薦7
經濟日報社論
人民品質是永續成長的關鍵

行政院蔡英文副院長日前指出,台灣經濟正面臨少子化、人口老化、福利制度效率不足、外流資金無法課稅、資本活動凌駕工業生產、重化工業與環保的矛盾,大學生找不到工作而企業找不到勞工,貧富差距擴大,以及中國大陸經濟興起等等中長期的問題。她認為這些結構性的問題若不處理,五到十年之內我們就會面臨經濟成長的瓶頸。這些問題確實都很重要,我們也希望在永續成長會議中政府能提出全盤解決的對策,以集思廣益形成可以持續推動的共識。不過我們面對的問題可能還不只這些,因此我們建議政府應公開籲請各界廣泛提出重大的長期結構性問題並共謀良策。  @ http://udn.com 

眼前就有一個比前述問題更基本的問題:人力的品質不足。麻省理工學院的梭羅教授曾明白指出,以前的人只要生在富裕國家,就多可獲高所得;但在全球化的時代,同樣能力的人在不同國家的所得,將相差無多,能力較弱的人即使住在富裕國家,所得依然不高。這是因為在以前的封閉經濟裡,只要高所得的人甚多而低技術的人不多,當低技術的工作不易找到人手,其工資自然上漲,而使低技術者同享高所得。然而全球化使很多低技術的工作開始外移,因此高工資、低技術人力也會供過於求,很多人會失業,工資也可能下降,甚至降到和低所得國家差不多。

這種國際工資或要素價格均等化的力量,幾乎在所有已開發國家都會造成傷害,我國的問題比一般已開發國家還要嚴重。原因之一是,我國在技術和地理位置等方面,都比其他已開發國家更接近正快速發展的開發中國家,對開發中國家投資的比例也遠高於其他國家,因此要素價格和開發中國家均等化,將工資拉下去的力量也就特別大。

另一個原因是,以前先進國家低技術工人的工作已大部分被四小龍捷足先得,因而近年開發中國家主要爭奪的就是四小龍的工作機會。香港和新加坡早已發展出有國際競爭力的服務業,而且香港亦因中國大陸人力大量移入等因素,已習慣較大的貧富差距。而韓國則在較不受開發中國家挑戰的汽車、鋼鐵和造船等產業有高於我國甚多的競爭力,並有超大的企業及國際知名品牌。唯獨我國過去20年發展的許多高科技產業,卻是建立在勞力密集的組裝加工上,因此也面臨和傳統產業類似的外移壓力。於是我國低技術工人所感受到的失業及工資下降壓力特別大。

簡單地說,我國以往和先進國家密切合作,許多人猶如身在富裕國家一樣,所得自然不低;但現在開發中國家大量人力加入世界市場,我國有許多人的能力依目前全球的行情,已無法再得到以往那麼高的所得。這些人若不願接受較低的薪資,就可能會失業。

這種問題不能全靠社會福利解決,因為那會使其他人的稅負提得太高,使產業和資源外流,最後財政將無法負擔。有一些人可以藉再訓練以獲致價值較高的能力。有一些人可藉傳統產業升級或發展服務業及其他內需產業來得到薪水尚可的工作。但仍有很多人必須認清情勢接受較低薪的工作才不會失業。因此教導國人認清這個事實而調整心態,接受符合自己能力之行情的薪資,可能是我們最重要的工作;否則大學生和低技術工人都一樣要失業。

個人薪資決定於其能力在全球的客觀價值,因此一國其高能力者比例愈高,其每人平均所得也傾向愈高。高能力者比例偏低的國家,經濟很快就會接近成長的極限。而若各國人民天生能力的分布相差不多,希望人才比例較高或所得較高的國家,就須有好的制度讓更多國民能把他們天生的能力發揮出來。這裏我們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要避免人民因為貧窮、居住偏遠,或者其他因素而失去學習的機會。我們也要減少大家忽略或誤判自己能力的情況。教育體系更要多元化以因才施教,並讓人民有終身學習的機會。換言之,教育改革是提升人民品質能力以追求國家永續成長極重要的關鍵,但今天的教育卻背道而馳。希望永續成長會議能找到力挽狂瀾的妙方。

【2006/05/07 經濟日報】


這是我們的孩子面臨的重大挑戰,我們還在為那考卷上的一二分斤斤計較嗎?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aylinn&aid=264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