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4/28 09:57:37瀏覽1344|回應0|推薦6 | |
教育體制讓台灣變兩種世界
「三級貧戶之子」飛黃騰達之後,台灣的教育體制已漸失促使所得平均化功能。以往窮人翻身的最佳途徑是努力向學,現今的升學體制反倒成為阻止階級流動之障礙。無情的環境與制度,正在打造成「一個台灣,兩種世界」。 @ http://udn.com 下列幾項新聞對於中上階層家庭可能無所謂,但對於弱勢族群來說則是難言之痛。民生物資一片喊漲之際,大學也醞釀調漲學費,漲幅可能高達百分之二,此其一。能力分班於法不容,許多國、高中遂以「資優班」為名,行能力分班之實,此其二。近來大學推薦甄試與申請入學結果陸續放榜。許多學者指出,推甄和申請的升學管道不利弱勢族群。錄取名額百分之三十用於推甄和申請,就代表弱勢族群只剩百分之七十登記分發機會,此其三。 面對不友善的環境與制度,弱勢族群獲救的唯一機會,來自體制外雪中送炭者的棉薄之力。李家同教授率大學生為貧困學童補習;花蓮蕭媽媽陪伴貧童讀書等,都是感人的故事。然而全台只有一個李家同、一個蕭媽媽,但是等待拯救的貧童卻成千上萬。 公義的社會不只追求所得成長,更重視分配之平均。偏頗的社會則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窮人的短壽、高死亡率、低識字率常發生在貧富差距極大的國家。一味追求經濟成長的社會不在乎這些現象,重視公義的政府絕不坐視貧民的困境不管。 借用上述經濟發展概念,公義的教育體制不僅重視升學率,更在意好壞學生的差距是否縮小。目前教育體制的誘因系統只鼓勵各校「棄卒保車」,至於關照弱勢學生的工作則只憑老師的良心。 李教授及蕭媽媽照顧弱勢學生的做法正確而有效,但這些義行杯水車薪、緩不濟急。大學教育相關科系以及教育學程的學生,就是李家同背後的生力軍。如果規定這批準教師在畢業前,須有一學期輔導弱勢學生的經驗,這對於他們日後的教師生涯必有重大啟示。 二十五日民意論壇陳邦富教授為文呼籲大學生走出校園,關懷、守護折翼天使。陳文立意甚佳,但擁有公權力、肩負照顧弱勢學生責任的教育部如不積極主導,此道德呼籲終究無法落實。如果主管當局面對李家同毫不臉紅,台灣底層教育注定只能依賴民間自力救濟! 貧者因書而富,富者因書而貴。雖然「書中自有黃金屋」的論調顯得庸俗,但現今這種情況,弱勢學生還有翻身的機會嗎?台灣教育的重大災劫在此..... 引用文章誰來改善教育環境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