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剪報心得--簡體字風波:台灣的文化定位問題
2006/04/21 00:04:38瀏覽462|回應1|推薦2
聯合報社論
簡體字風波:台灣的文化定位問題

傳聞聯合國將「廢除」繁體字使用,引發一場「搶救繁體字」運動。此事業經聯合國秘書處之下中文處官員的澄清,乃屬不實傳聞。但是,簡體字、繁體字爭「正統」的風波,方興未艾。  @ http://udn.com

就在四月十日,教育部宣布,國中基測的作文如果寫簡體字要扣分。同一天,新竹市長林政則卻指示教育局,編製常用簡體字手冊作為國中補充教材。同樣地,當教育部長杜正勝表明自己不是「杜正胜」,以強調維護繁體字文化的同時,台北市卻有書店正舉辦清倉大拍賣,將改為經營簡體字書籍的專賣店。

台灣正陷入的這場「語文分裂症」,說穿了,其實是弄不清楚自己的文化定位問題。

文字的使用,既有承襲文化傳統的使命,卻也有約定俗成的必然趨勢。台灣保留了中文正體字的使用,另方面也免不了受到簡體中文在國際間流行的影響,本來並不是沒有兼容並蓄的空間,也無須搞成「漢賊不兩立」的角力鬥爭。但尷尬的是,台灣的政治發展正熱中於「去中國化」路線;也因此,面對中共官方採用的簡體字流行趨勢,某些人遂出於政治對立的考量而表現出「文化保衛戰」的使命感。

台灣所使用的「正體字」,確實是承載中華文化傳統的主要文字工具;東亞國家如日、韓等國在其文化淵源之中,也都認知漢字的重要性,且援引的主要為繁體字中文。因此,台灣官方應堅定立場,盡一切可能的力量維護並推廣繁體字文化,乃是毋庸置疑之事。國民教育根據標準字體教學,對學生的作業和考試亦作此要求,都可說是維護繁體字的「基本功」。

不過,要使文化運動扎根,必須要有珍視文化傳統的誠心和一貫作法。老實說,台灣在近年來「去中國化」的政治氣氛之下,根本就偏離了重視國語文教育的基本路線,這才是真正的危機所在。根據台北市教育局的一項專案研究,有高達百分之九十八點六的中學國文老師認為現在學生的國文程度低落。學生從國小低年級開始,同時要進行英文教學和鄉土語言課程;因此,正統國語文上課時數大幅降低。幾乎所有的老師都感受到學生國文程度降低的危機,但教育部仍執意進行減少教材的文言文比率、淡化教材中有關中華文化傳統影響的種種課程改造工作。又由於教改的走向號稱教學和甄試「多元化」,教育內容對學生的基本能力要求亦有所偏廢,學力測驗連「火星文」都入題。這種輕忽中文傳統的大環境之下,此刻進行的「保衛繁體字」運動難免顯得有氣無力。

傳遞中文繁體字文化之美,本來就是台灣重要的文化使命,卻也不必因此將簡體字汙名化、甚或妖魔化。台灣應先思考自己的文化定位,才能在語文使用的議題上不至於輕重失衡。近年來,執政黨出於政治考量而輕忽中文教育的正統地位,連海外的僑胞教育和近年風行國際的華文教學園地也一步一步棄守。不少文史學者連番呼籲重視中文教育,政府卻回應冷淡,使很多人感到灰心。對比之下,中共官方以國家力量向國際間推展簡體字教學運動,並挾豐沛的人力而大量進行外文作品的翻譯工作,快速攻占了華文出版品的市場,很多台灣的學者和愛書人不得不倚賴簡體字書籍;這也是台灣文化事業的危機之一,卻又何曾見到政府的積極作為?

這次誤傳聯合國將「廢除」繁體字的風波,台灣才忽然生出保衛繁體字的警覺,可說仍是以政治思維左右文化定位問題,也凸顯出文化上「去中國化」之荒謬。教育部長如果不願意將自己的名字寫成「杜正胜」,希望不只是出於對抗中共的政治理由,更要考慮文化扎根的意義!

【2006/04/20 聯合報】


其實捍衛正體字的活動,一直有人在做,只是不見得有人注意,這回聯合國廢繁體字的事件雖然證明是烏龍一場,但引發大家對正體字的重視。新聞落幕了,還是可以看到後續的討論持續發酵著,相信這股維護正體字的力量持續在擴大中。

蠻懷念以往一句口號:復興中華文化----台灣何時才懂珍惜我們這塊文化復興基地呢?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aylinn&aid=245105

 回應文章

子鳴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中華文化的再次浩劫
2006/04/21 08:56

真正能傳達中華五千年優美文化的是繁體字

繁體字,它的字源、字義、字形,代表美學及歷史沿革,每一個字都是涵義深遠的故事,祖宗的心血,值得玩味品賞。

但是,中國的興盛,所創的簡體字已逐漸取代繁體字,成為中國的主流文字,也被世界認同,可想而知的,多年後,其他各國民眾,甚至華人,在使用文字時,只剩下表情達意的單純意義,而失去「字」本身的深層文化價值。

「字」成為符號,與文化完全脫節,萬代子孫將無法從「字」去體會中華文化的浩大、優美、祖宗的辛勞,實令人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