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轉載:如果老闆把你賣了
2007/05/26 23:07:26瀏覽954|回應2|推薦1
這篇文章堪稱是CHEERS月刊創刊至今最重要的文章.
當時台灣購併風潮剛起步, 現在大家已經司空見慣了.
雖然是2000年10月的舊文章, .但還是值得一讀再讀....

---------------------------------------------------------------------------- 

在新經濟時代裡,誰最可能出賣你?

 不是你的同事,也不是你的朋友,更不必猜測你的情人。答案是,你的老闆。換成新經濟最時髦的企業術語來說,這叫「購併」。
 根據公平交易委員會的統計,去年至少有1032件購併案(含加盟店),今年到八月為止,也有835件,比起兩年前,有顯著上揚的趨勢。

公司被購併,你永遠最後才知道

 如果你覺得你的公司永遠不可能被出賣,因為你們是市場上的前幾大,那麼,請看看京華證券的例子。

 去年十一月,京華證券市場佔有率達3.5%,穩坐證券市場的第三大。儘管如此,去年底,券商龍頭元大證券仍然併了京華,改名為「元大京華」,要與第二名日盛證券遠遠拉開距離。

 京華的員工非常錯愕,「本來一直以為是我們要去合併別人,沒想到自己成了消滅公司,」業務專員陳秋君表示,她經過幾個禮拜心情才平復。

 如果你仍然覺得購併與你無關,因為你的老闆不可能把公司賣掉,那麼請看看德碁半導體的例子。

 三年前,德碁的營運績效走到谷底,而世大半導體剛成立,頻頻向德碁員工招手。當時的德碁董事長施振榮大聲疾呼,「留下來為德碁奮鬥」。「許多同事就是因為施先生的精神感召而留下來,」會計部經理侯其祥回憶。

去年十二月底,施振榮卻宣布,「基於產業長期發展考量,」德碁併入台積電,從此消滅。「永遠最後被告知」的員工才發現,自己已經被最尊敬的施振榮董事長,賣給作風全然不同的張忠謀董事長。

 更諷刺的是,一個星期後,台積電又買下世大半導體,換股比例的優惠程度卻是德碁的兩倍。儘管換股比例都是經過企業精算,德碁員工仍不免有被「賤賣」的感覺,許多當初「因為施先生的感召而沒有跳槽世大」的員工,更為自己的忠心感到不值。

令你意想不到的購併

 即使你的公司不被購併,卻有可能去購併別人,對你也不可能沒有影響。

 台積電的八千多名員工就受到影響。在世大的換股比例(兩股世大換一股台積電)出爐時,他們心情激動的程度可能不下德碁的員工。

 「世大簡直是暴發戶。我們在台積這麼辛苦,他們卻可以憑空換這麼多我們的股票,」一位工程師憤憤不平地說。許多人認為,購併別人,到頭來會稀釋自己的利益。

 購併還有更令你意想不到的,就是你的公司,可能被比你小的公司購併。

 去年《天下雜誌》兩千大企業中,金融業排名第84的喬治亞人壽,合併了排名第19的安泰人壽,真實上演了「小蝦米吃大鯨魚」,原因是喬治亞人壽所屬的荷蘭國際集團(ING),買下了安泰國際集團。

 若非後來決定保留「台灣安泰」的名稱,否則安泰的業務員,不知道要花多少時間,向180萬名保戶解釋,為什麼熟悉的「安泰」不見了,換成了「喬治亞」。

 購併,不只是換了老闆,它背後牽扯的問題更如千絲萬縷。

會被解僱嗎?薪水、職等會有影響嗎?工作內容改變怎麼辦?換了新主管、新同事怎麼辦?

了解自己的權益,適應新企業

 CHEERS雜誌採訪了兩位國內處理勞資糾紛最權威的律師劉志鵬、魏千峰,以及企管專家,並以台積電、元大的例子為索引(因為他們各為半導體及金融界最大型的合併案,處理方式可能會被其他企業引用),來幫助你,如果你遇到了購併,應該怎樣保護自己的權益,並且調整心情、重新出發。

(一) 你會遭新公司解僱嗎?如果會,資遣費怎麼算?或是你主動離開,可以要求資遣費嗎?

 根據勞基法(Albert 註:勞基法二十條)的規定,新公司可以解僱你,它有權選擇它要用的人。

 資遣費的部分,每一年年資,發一個月的平均工資,未滿一年,按月數比例計算。例如,你的平均月薪是四萬元,工作了兩年半, 資遣費=四萬元×2.5=十萬元。

 如果你不想為新公司效力,兩位律師均認為可以要求資遣費,然而,台積電及元大均堅持不發資遣費。

 台積電和元大的合併案,發生爭議最大的,並不在於員工抗議被解僱,反而是台積電及元大想留住員工,員工卻想離開,並要求資遣費。

 一位世大的員工表示,「八年前我就可以進台積,但我就是不想進去,不喜歡台積的企業文化,現在卻被購併,我寧願被資遣。」半導體業求才若渴,他並不擔心找不到工作。

 元大的企業文化同樣不為部分京華員工認同。宣布合併後半年內,京華離職員工超過230人,占京華總人數的14%。

 兩家企業對求去的員工,均堅持不發資遣費。「他們其實早就找好工作要跳槽,為什麼我還要發資遣費?」元大總經理張立秋義正嚴辭地說。

 但是魏千峰律師主張,勞工非商品,並不是像機器設備被賣過去,他有權選擇離開。勞委會也做出解釋令,支持離開的員工可要求資遣費。

 然而問題是,台灣目前並無規範這部分的法條或類似的判例,因此,台積電及元大寧願打官司來解決,元大與離職員工的訴訟正在進行中。

(二) 薪水、職等會受購併影響嗎?

 薪水、職等不應有改變,在購併後,應由新公司概括繼受。

 元大京華的政策是,半年內薪水、職等沒有任何改變。

 德碁和世大員工則由台積電、德碁、世大三方面的主管,根據台積電的薪水職等對照圖(mapping table),決定新員工的待遇。結果有三分之一維持不變,三分之一減薪,三分之一加薪。對薪水、職等不滿意,有申訴管道,約30%的人在申訴後獲得調整。

 如果申訴後仍不滿意,兩位律師均表示,可以要求資遣。

(三 ) 新公司會承認過去的年資嗎?

 除了分紅年資有爭議,其他年資如休假、退休年資,應該承認。

 然而,勞基法並沒有規範「分紅年資」。合併後,台積電將德碁、世大員工的分紅年資歸零重新起算,引起部分員工的反彈。

 劉志鵬律師表示,分紅年資在法律上很難單獨請求。

(四) 購併之前員工認購的股票可否發還?

 應該發還。

 這是高科技公司特有的紛爭,也是這次台積電購併世大的過程中,引發最大激戰的部分。

 三年前世大成立時,員工可以低於市價認股,但必須集中保管三年,每年發還三分之一。台積電購併世大後,有些世大員工想離開,台積電卻宣布要繼續將股票「鎖滿」三年,間接逼使世大的員工不得不留,否則拿不回股票。一位世大員工憤怒地說,「購併又不是我願意的,現在我想走,卻拿不回自己花錢買的股票。」

 然而,台積電做這項決定的原因,卻也不難理解。

 世大和台積電的換股比例二比一,若以當時的股價換算,擁有一張世大股票,合併後當場增值約五萬元。如果世大員工這時以離職為由領回所有股票,再換成台積電股票在市場上交易,一個研究所畢業、工作一年的工程師,約可現賺三、四百萬元。

 「那不是等於鼓勵他們離職嗎?而且對台積電的員工也不公平,」台積電人力資源副總李瑞華說。而他不能因為世大一千五百名員工,忽略台積電八千多名員工的心情。

 「不應該因為購併而有得失,」李瑞華重申立場。

 即使台積電「鎖股票」的理由可以理解,但「鎖股票」在法律上稱為「集中保管」,兩位律師異口同聲表示,「違反公司法。」

 不過,兩位律師也指出,「打這類官司很沒意義,」因為訴訟時間估計要二到三年,還沒有打完官司,股票都已經領回了。

(五) 購併後,工作內容改變怎麼辦?

 購併後,通常部門的員工人數會增加,但業務量也因公司擴大而增加,最常發生的情況,就是工作的切割更細膩,每個人負責的領域更專精。但是,如果新公司沒有相對應的部門,就不得不轉換工作跑道。

 例如,元大沒有財務顧問部門,京華的財務顧問部員工,就被併到承銷部。雖然仍與財務有關,但工作內容改變很多。一位因此離職的員工形容,「我就像被擺錯位置的棋子,」她更建議,如果發現自己的價值無法發揮了,不如離去。

 保聖那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許書揚,則提出較正面的建議:「員工常常會因為對新工作陌生而產生排斥感,其實,許多人被迫開始發展另一種專長後,才發現對未來的職場生涯,有很大的幫助。」

(六) 如何和新公司的主管、同事建立良好關係?

 不論是被購併,或是購併別人,主管階級難免重新洗排。員工多半會憂慮,「不知道我的新老闆好不好?」尤其過去和主管相處融洽的員工,更擔心新老闆是否能了解自己的優點,會不會楚材晉用。

 「不要以為後母就比較差,」真理大學財金系助理教授伍忠賢說。事實上,主管擔心適應問題的程度,不下於員工。他們還要負起部門的營運績效,多半會更主動了解員工,縮短磨合期。

 原德碁會計部經理侯其祥在購併後,手下有來自台積電、德碁、世大的員工。為了讓大家更快彼此了解,他設計了兩天一夜的戶外workshop,讓大家腦力激盪,建立起部門的新願景。

 侯其祥也在大家交流的過程中,對員工有了新發現:「台積電人才濟濟名不虛傳,員工個個優秀﹔德碁和世大則因為過去資源相對顯得不足,員工必須是多能工,因此效率和彈性非常好。」侯其祥的任務,就是將大家的優點,融合成新組織的優點。

 員工更應該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回應。

 「現在已經不流行默默工作這一套了,」許書揚指出,「你有責任把你的能力和誠意,讓你的主管知道。」

 許書揚看過一個例子讓他印象深刻。一位員工在公司合併後,主動辦了一次卡拉OK同樂會,邀請所有即將共事的主管及同事一起同樂,事後新加入的主管和同事,都暗暗感激這個貼心的安排。

(七) 舊員工如何適應新企業文化?

 台積電和元大的購併案中,不少員工因為不認同企業文化而離職,無獨有偶的,這兩家企業都是業界出了名的「治軍嚴謹」。員工說不認同企業文化,其實就是不認同管理方式。

 一位世大的員工抱怨,「管理應該有鬆有緊,台積只有push、沒有放鬆,我們像機器一樣。」

 元大同樣也以「嚴格、拼勁」讓一些京華員工卻步。總經理張立秋表示,「在元大,每個單位都是利潤中心,你不能成為組織的包袱,所以絕不可以打混。」

 事實上,台積電和元大的員工,絕大多數都以自己的企業為榮。台積電工程師張鴻淵就說,「台積電管理嚴格沒錯,但是就因為嚴格,今天才有能力購併別人。」元大客服公關部林黛華也表示,「元大人自我要求都很高,如果擔心合併進來會不適應,那是因為自己太鬆散了。」

 「文化適應問題,還是要留待時間去解決,」許書揚建議,「員工不要急著想離開,不妨給自己一段時間去試試看,也許並不如你想像、或外界傳言那樣糟糕。」

(八)最後,有幾點實用建議,是由幾位經歷購併、有所體悟的員工所提出,可以幫助你調整心態,化壓力為挑戰。

在購併之初,企業的競爭對手為了希望合併不成,會利用各種管道放出消息。員工自己要有覺察的能力,不要情緒被別人牽著走。

合併不是今天一加一,明天就大於二。給自己,也給新老闆、新同事一些時間。

合併,其實是很珍貴的經驗。你不再只看到一家公司的企業文化,也有機會學習別人的優點。主動觀察你的新同事,他們有什麼優點是值得你學習的?自己又應該改進哪些缺點?
( 時事評論媒體出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atth5560&aid=985825

 回應文章

Lucent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謝謝您的回應
2007/05/27 23:03

我也贊成您的看法

本來電子系所畢業生的就業機會就多

請政府不要再錦上添花砸大錢

補助所謂兩兆雙星高科技產業

只是肥了那些大老闆

肥了那些見利忘義的電子新貴

謝謝您寶貴的意見!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謝謝貼文
2007/05/27 12:53

半導體業求才若渴,他並不擔心找不到工作。

這句話說明他的好命

但職場上不是所有人都有類似的好命

所以我們中高盟專心要求勞委會

要將預算放到弱勢就業族群上

不要如天女散花

亂用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