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轉載:解開台灣結構性失業謎題
2007/06/19 22:06:27瀏覽1398|回應0|推薦2

文/吳忠吉 (台大經濟系教授)

2003年

台大經濟系教授吳忠吉指出,台灣人力結構的調整速度,遠不如產業結構調整的速度,再加上國內服務業在1996年後,逐漸失去吸納失業人口的功能,使得失業成為難解的習題。

因人口出生率降低,教育發展延宕年青人口的工作年齡,及早期初級勞力漸趨老化,台灣島內資源秉賦於1980年代,逐漸由早期勞力充沛與資本不足,逆轉為勞力不足與資本過剩。資本過剩使投資意願衰降,從而壓擠出龐大的外匯準備。過多的外匯,一方面使國內貨幣供給激增,再方面也使台幣升值。

過多的貨幣並未衝殺消費市場,帶動物價的上升,反而基於投資理財動機,大量湧進房地產,導致1987年與1988年房地產價位的飆漲;飆漲的房地產值又全額灌入企業的淨值,也同時帶動股市的狂飆。企業以飆漲後的房地產或股票向銀行融資,並用於大陸投資,轉投資或購併其他企業。

飆漲的房地產誘發營建業的盲目擴建,終因餘屋過多,房地產價位於1994年往下滑落。於是民間財富縮水,企業淨值下降,甚至呈現負值。而且因抵押品價值的下跌,銀行超貸,企業賴帳,使金融機構呆帳與逾放比率升高;企業資金周轉困難,債務纏身而歇業逃亡,百業景氣陷入蕭條。

.大陸廉價勞力衝擊台灣

1980年代,中國大陸工業興起,加入國際競爭行列。以其超低廉的勞力優勢,打得諸多開發中國家出口貿易衰退。台灣也是深受其害的國家之一。大陸用之不盡的龐大廉價勞力,衝殺國際勞動市場的結果,使各國的初級勞力,由缺工逆轉為過剩,不僅工資下跌,而且失業擴大,社會所得分配惡化。同時也使得剛起步的工業化國家外資撤退,轉進中國大陸,以致經濟發展發生困難。

在與美日的貿易關係上,台灣廉價勞力的優勢不如大陸和東南亞;而在與大陸和東南亞的貿易關係上,台灣科技與管理的優勢又不及美國與日本。兩頭相對利益的萎縮,造成台灣自1980至1994年對外貿易依存度降低;直到1995年,台灣電子精密業取代傳統工業成為主要出口工業後,貿易依存度才又回升。

 台商也趁台幣升值且趨穩定的1990年,開始往海外投資。往大陸投資多為製造產業,往大陸以外地區的投資則多以服務業為主。而且,1990年代以後,台灣海外投資金額,已超越僑外商來台投資的金額。此後台灣不再是國際資金的輸入國,反成為國際資金的輸出國。

.服務業吸納失業人口

 後工業化時期的台灣,消費比率開始回升,一般勞工家庭收入於1990年後足以打點食衣住行的支出,往後的消費層級朝育樂推進。再者,教育發展過程中,兩性教育機會漸趨均等,女性高等教育的投資,提高女性勞動參與率,使諸多家務工作逐漸市場化。儲蓄的累積,也促成家庭投資理財需求的增加。這也帶動台灣金融保險服務業的發展。農工業的萎縮與服務業的發展,台灣產業有由工業往服務業轉型的趨勢。

  台灣貿易萎縮,轉往大陸投資,國內工業生產減少,製造業就業人口於1988年後開始減少,但減少的多為生產的初級勞力;基於投資管理與技術支援,對高級勞力需求反而增加。

 當製造業裁減初級勞力之際,營建業適時的擴張,吸納了製造業可能失業的男性初級勞力,而同時服務業的發展,則適時地吸納了製造業可能失業的女性初級勞力。結果,台灣的失業率不僅未見升高,失業率反而由1985年的2.92%下降至1993年的1.45%。

.人力結構調整速度緩慢

 1994年房地產價值下跌,企業財務危機浮現,關廠歇業降低勞力需求,失業率開始上升至1995年的1.79%。服務業在1988年至1995年的發展,其受雇人員平均年增率為7.18%,但在社會有效需求不振的1996年至2002年的受雇人員平均年增率卻降為0.06%。至此,服務業已喪失吸納失業人口的功能。同時營造業就業人口於1996年開始減少,對就業市場的失業更是雪上加霜,使1996年失業率跳升為2.60%,並逐年攀升至2002年5.17%的新高點。

 因國際競爭壓力,台灣產業結構調整迅速,人力結構調整相對顯得緩慢。工業部門整體就業比率下降,其用人結構是減少初級勞力需求,但卻增加高級勞力的需求。服務業就業人口比率雖相對增加,但卻多屬女性密集,與高級勞力密集的產業。

 萎縮的農工業多屬男性密集與初級勞力密集的產業,而擴充的服務業則多為女性密集和高級勞力密集的產業,因此男性初級勞力轉業困難,且失業時間隨年齡的增長而提高,並隨學歷的上升而下降,使得中高齡,低學歷的男性勞工生活陷入困窘。

.讓勞動條件更彈性化

 由於技能提升不易,形成勞動流動的障礙,產生結構性的失業。在初級勞力消化困難,高級勞力培養費時的情況下,台灣的結構性失業便難有有效的政策可資紓解。唯有等待初級勞力凋零殆盡,高級勞力培養成軍,台灣才能擺脫低成長與高失業率的陰霾。

 唯一能做的是修改勞工法令,鬆弛門檻,讓勞動市場的運作更趨靈活,或可稍解失業惡化的情勢。政府公共服務就業方案,或津貼中小企業雇用失業勞工,只是散財紓困,等錢用光了,一切都將回歸原點,而徒勞無功。這些一時的預算,只能當做生活補貼看待,不能視為解決失業的良方。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atth5560&aid=1036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