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7/29 21:46:35瀏覽609|回應3|推薦6 | |
網友 B 以人人上大學拿博士文憑,能幹啥呢?充分說明對文憑的盲從,浪費個人青春與國家 的資源。 過來人看句句箴言:學習是一輩子的事,做過事的人都有同感。唸書拿文憑只是科舉制度下,大多數人最好改善生活的途徑,現代人糊里糊塗盲從,不是很愚蠢嗎?再用不同角度來看:每個人天賦不同,有些人天賦就是會唸書,剛好社會重視文憑,我們只能說這些人運氣好吧。王建民若早五十年出生,他的棒球黃金時期落在民國四十年至六十年之間,還能有他發揮的機會嗎? 有人會覺得我說這些話是酸葡萄心理,畢竟是只有少數人拿博士文憑,我只希望崇拜文憑的人,能夠真正去觀察那些有文憑的人,是真高人一等呢,還是只因尊敬別人的文憑,而失了自己的判斷力?譬如說,有目共睹的教改,不就是一些超博士頭銜的人,鬧的大家團團轉嗎?我們還會覺得他們做對了嗎? 文憑學位,假如不摻水的話,代表的是專業領域裡獨立思考的能力,所以在討論專業問題時,是應該多聆聽專家的意見。但是出了專業領域,大家立足點是一樣的,只有人生智慧不同罷了。 金融風暴以後這幾年,人們在問,那些博士教授經濟學家都到哪而去了?為什麼沒有事先警告我們呢?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在紐約時報上和芝加哥學派的另一批經濟學學者大打筆戰,其他像加大柏克萊/史丹佛/哈佛/加大聖地牙哥/耶魯/威大麥迪遜等,幾乎能叫出名字來的大學通通參戰,由於現在寫文章,都有連結可看,每個專家在過去幾年對經濟看法的紀錄,通通搬上檯面,耐心去追蹤一段時間,不難看出有名的專家學者在本行裡也會錯的離譜。我想,人們不應該問:這些人在本行裡都不認錯,離開了本行我們還能相信他們說的嗎?甚或有堂堂名教授,以年收入 45 萬美金(太太是醫生比較會賺錢),細數家庭用度捉襟見肘,批評政府加稅,文章在大學教授個人網頁登出來後,遭網路撻伐;他答辯或認錯均可,想不到竟然是偷偷撤下網頁,沒料到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更暴露出幼稚與心虛。 說個我母親經歷的真實笑話:一個全家移民美國的老鄰居,家中子女都是台大畢業,也都在美國拿了博士,其中一個單身兒子在民國七十年代回國教書,那時是大學副教授。他母親也回台灣,因為和我母親要好,我們兄妹都在美國,家中有空房間,所以暫住我家。一天晚上九點多,正在聊天,教授兒子從大學宿舍打電話來:他喉嚨痛,身體不舒服。他母親答:喝點水休息就好。等到半夜十二點半,全家都睡了,他又打電話來說:媽媽,我發燒了,怎麼辦? -- 我小學畢業的母親問我們:怎麼博士教授會這樣不懂事?從此再也不會在乎我們兄妹唸博士! 我接觸的博士不少,太太娘家的兄弟都是博士,自家兒女也在唸研究所,姪兒們也是台大畢業的美國博士或醫生,高文憑看多了,雖說幽默聰明的有,但是自家兒女在內,愣頭的比例還真不少。然而,若不是生活很親近的人,是很難想像的。 平均而言,有博士學位的待遇,只能說還過的去,比起在工商業界工作,其實還差一籌,我一位同事先生,在美國公立大學拿到終身職( tenure ),收入只及太太半數,我想,假如人人上大學拿博士文憑,是為了經濟理由,大可不必,假如是興趣天賦,則是個人造化,否則,會唸書拿文憑,又如何呢?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