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2/14 23:48:25瀏覽922|回應3|推薦7 | |
總體經濟最有趣的部分就是常常出現和個人經驗不對等的邏輯,譬如說:節約是美德,但是每個人都力行節約,就是經濟的大災難,還有像是努力出口賺外匯,卻忘記若每個國家都如此,哪兒來的外匯好賺?腦袋好像只會想到自己方便的一半? 2008年美國金融風暴時,美國聯準會(FED)出手,救了許多該倒卻沒倒(TBTF),包括美國和歐洲的許多大銀行,現在一般同意次級房貸和衍生性商品是主要引爆點,但是禍首是銀行為了賺錢審核放水,玩衍生性商品玩過頭,還是申請房貸的貸款人呢? 2010年南歐國家出狀況時,媒體與社會的觀感一面倒指責南歐國家的人民懶惰欠債,希臘尤其像是禍首。但希臘人在原來歐元區國家工作時間最長的紀錄卻無人聞問,借錢給南歐人民的債權銀行及背後拿利息的投資人也無人指責。德國得以大量出口賺(外匯)的事實呢?這好像在商業上,生產廠商只求銷售,不查客戶信用度和還款能力就貸款給客戶,以便於購買自己生產的產品,等到客戶還款出問題了,一方面由央行(ECB)出面將貸款轉至央行帳上,自己貸款獲得清償,錢賺了還罵客戶懶惰,真是得了便宜還賣乖!這個現象若用總體經濟眼光來看,和美國次級房貸在泡沫化之前,不幾乎是一個樣? 在歐元拆款系統裏一個主要失衡的帳戶是所謂的Target2,簡單說,Target2就是歐元的付款系統,所有使用歐元國家的商業銀行,都可以透過本國的中央銀行轉帳,譬如說:德國出口商有批產品銷售給希臘買主,買方在希臘當地的付款和出口商在德國的收款,都在Target2系統內透過各自的中央銀行立即完成,亦即德國央銀在Target2的帳上有筆收入(credit)紀錄,而希臘央行在Target2的帳上有筆付款(debit)紀錄,但都只是數字變化。由於德國對南歐的出口遠大於進口,南歐的歐元不足,德國廠商/銀行,就貸款/授信給南歐買主繼續消費,使得德國央銀在Target2的帳上餘額逐年擴大,而希臘央銀在Target2的帳上的欠賬也逐年增加。Target2帳上的利息很低,但即使如此,由於金額龐大利息依舊可觀。德國央行是最大受益者,過去幾年紀錄裏: 2011年 利息收入 33億歐 2012年 利息收入 60億歐 2013年 利息收入 45億歐 換句話說,從2011年至2013年,德國央行的利息收入將近138億歐元,其他如荷蘭利息收入也至少有數十億歐以上。這些都是南歐國家支付的利息,所以,如果南歐國家倒閉,是不是德國的大部分商業銀行也要跟著倒閉?(德國央行在Target2的帳上餘額實際來自德國的商業銀行) 目前媒體與社會的道德聲浪都一面倒,說北歐國家救了南歐國家,我們若用總體經濟眼光看,事實上所有紓困的貸款,幾乎只是以新債換舊債(debt roll over),並沒有新增的貸款,現金流向則是從南歐到北歐。對Target2而言,新債的機會成本根本接近零,所以北歐國家是獲得免費午餐的一方,真正如網友所謂:躺著吃利息! 假如我們將希臘的情形和美國金融風暴時由聯準會購買債務相比,前者是錢(利息)流出國外,後者是錢回到自己的財政部而已。若只用數據做比較,或用道德高標準讓南歐國家倒閉,我不禁想問:是德國對南歐國家紓困(bailout),還是南歐國家對德國紓困? 附註:ECB的利息轉成負值(-0.2%)後,是不是德國央行的存款要開始付利息給南歐國家了?對於只會打自己小算盤,腦袋只用一半的人,這個帳該怎麼算?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