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7/28 07:49:03瀏覽649|回應8|推薦4 | |
上回我在談教育資源的分配時,提及(良好制度規範下的資本主義,是最有效資源分配的社會),Jacaranda網友曾質疑:(良好制度規範下的資本主義)須要明確界定。我完全同意,但是經濟或公共政策不是我的專長,所以只能試著以個人在大公司裏訂的制度/觀察/經驗的結果來談。簡單的說:凡是會增強個人經濟誘因,使整體社會獲得更大利益,就是好的制度規範。 以高等教育為例:統計資料顯示,受過高等教育者收入較高失業較低,所以政策上應鼓勵人民接受高等教育(即增強個人經濟誘因),但是為了避免高等教育浮濫擴充,浪費社會資源,政府應嚴格審查大學/研究所的設立,訂定評鑑,學生畢業資格標準(即制度規範)。至於學生投入意願及學校成長發展,由學生及各校自行決定,政府只做整體國家規劃,建議/公佈未來各行業發展所需人才資訊,供人民參考。換言之,教育部只審查院系設定標準,如師生比例,學生畢業資格等,但不決定全國院系數量,學生人數,更不做(吃大鍋飯)式的補助。如果為了避免私校壟斷確保競爭,政府協辦高水準公立大學,但經費要充足,收費不能低於私立大學,也不可以降低或限制學生使用教育資源機會,對低收入或弱勢家庭學生,則以減免學雜費因應。 我們以台灣的國立大學為例,公辦一流大學立意甚佳,但是收費低於私立大學,學生教育資源卻相等或高於私立大學,根本是不合理競爭。我們若再縮小範圍只看醫學系:由於個人經濟誘因已經很高,公立醫學系實無必要,應轉為民營。若為了政策目的,如推廣教育政策(繁星計畫),平衡城鄉差異,照顧偏遠地區醫療而發展,則應改為完全公費,否則公立醫學系的低學費政策等於是反向補貼,亦即低收入大眾補貼未來高收入醫生,就是教育資源分配不公平的現象。 以美國加州大學(UC)而言,本州/外州學生學費差異可以理解,但由於對本州收費平均偏低,州政府補助又不足,學生教育資源明顯受限。由於對外州學生收費相當於第一流私立大學,當然也不可能收到真正第一流的外州學生。甚至本州一流學生,為了獲得更多教育資源,都會轉唸私立大學;原因很簡單:家境優裕的學生,在意教育資源而不在乎學費,家境貧困但極為優異學生,有私校的全額獎助學金,高學費並無影響,所以政府只插手一半的結果,唯有降低品質而已,這是另一個浪費政府教育資源的例子。 總體來看:政府教育投資的制度規範面,應優先運用在職業教育,使國民都有一技之長,提升社會生產力,增加社會財富,達到使整體社會獲得更大利益的目標。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