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教育觀念漫談 - 是父母,還是孩子出了問題?
2009/12/18 06:30:06瀏覽3099|回應12|推薦19

最近有許多教育相關爭議的新聞,如洪蘭教授指責台大醫科學生上課啃雞腿,吃泡麵,以及錢致榕教授的(文理不分家),這些批評台灣教育的人,多是被打成不通情理或美國式鴨霸。然而,若讓一步來看,事實真是如此嗎?網上不也有很多批評美國教育的文章?台灣人有多少人會抗議?美國華人聚居多的地方,不也是學業補習班,SATACT補習班,才藝班林立,生怕輸在起跑點上?我想關鍵並不是因為人在外面高人一等,不食人間煙火的高調,台美兩邊華人的觀念其實近似,對洪/錢教授不同的意見,台灣的反應,恐怕是護短的心理作祟吧?至於受批評者心裡受委屈,若坦然將行為攤開來檢視,所為是對,一句:謝謝指教,事情就過去了。否則立即改正,或說明妥協的原因,然後提出解決的辦法,事情也會圓滿落幕。但若錯的事,還找出一堆可笑的理由來辯護,只有貽笑大方。現在洪/錢兩位見過世界水準的教授下台了,走了,而學生行為依舊,這是進步了,還是更向下沉淪了呢?所謂井底之蛙,夜郎自大,不就是形容沒見識,不知改進的人嗎?

我們上一輩的父母,鮮少受過高等教育,遑論有機會以第一手經驗,和美國的教育制度作比較,更不可能主導子女的受教方式。他們只知道努力工作,賺錢供子女唸書,付生活費。尊敬老師,校長,有高等學位的學者專家和教育部的高官。總之,一切都相信學校和政府。民國五/六十年代的學生,也只能按照學校安排的課程上課。早期一些好學生,常為了家庭經濟原因,進入公費師範院校或職業專科學校,俾早日畢業就業,補貼家用。就讀普通高中準備升大學者,由於大學名額有限,家長財力及社會環境也不允許出國唸書,進不了大學就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所以升學競爭激烈,學習變成為了考試,教育扭曲,但對於當時的父母,我們如何能忍心責備?時至近四十年後的今天,只要想唸書,人人都能上大學,大學師資的陣容,也媲美或更勝於三十年前最好的大學,高中後出國唸書的機會大增,為什麼學生還在拼考試?是學生受教育,還是家長爭面子?

學測科目多,一綱有數百版本,但是依照正常作息,至少可以唸完一綱一本吧?和老師溝通,他可以補充多本,但我家孩子只唸一本,真正思考理解這一本,做不到嗎?身體第一,作息正常,安心慢慢念,如果還是唸不完,我們可以檢討,是否孩子不適合唸大學,該轉技職學校,還是內容太多太深?假如是前者,就別唸普通高中,如果是後者,則告訴孩子安心唸,學多少算多少,等進了大學再學。考試盡力做答,無論各種考試都以平常心參加,結果出來,與孩子討論後,選他能錄取,也最適合的學校唸,我想不出會有什麼問題。一個朋友的孩子唸高職,最後一年才想念大學而準備學測,雖然沒考到60級分,但一樣有個中部還不錯的大學唸。我回台灣時所了解,即使在他準備學測,也沒有我們在美國的孩子唸書認真,對拼75級分的學生,他的分數可能是個笑話,但是就受教育而言,有差嗎?

改變教育現狀,需要長久的努力,但是孩子不能等。雖然美國教育制度彈性大,實際上也是我們自己爭取來的,從小學裡數學課用自修代替上課,替孩子爭取不以(新數學)為學習或答題方式,拒絕作白老鼠,請學校代為接洽初中課程自修,上高中時和學校交涉修課替代方案,討論成績計算方式等等,雖然我們不親自教孩子,但是嚴密注意他們的進度和學校狀況。老大打頭陣,等於是家裡的白老鼠,吃了一些修課的虧,弟妹時我們就不讓學校安排,自己了解狀況來排課,所以老三不但唸的輕鬆,修的進階課和兄姊一樣多,更能提早一年畢業,省掉無謂浪費時間。我發覺有一個嚴重認知不同之處:美國高中畢業學分要求低,但是好學生修課目標不是只為達到畢業要求而已,若真正想唸書,在意的應該是學校開的課是否夠多夠深,能否滿足需求。台灣觀念裡的修課,卻以考試拿高分和滿足畢業要求為目的,所以埋怨學分多,不想(需)唸的課多。

受過高等教育的父母,應該有信心拿回子女教育的主導權,不論環境如何,都能堅持自己。孩子是自己的,制度好壞,結果都是自己的孩子承受,與其埋怨不合理,不如挽起袖子來,自己決定方向。擔心競爭力衰退的父母更不妨想一想,職場上不就是如此嗎?看著公司或大環境變化,我們是坐等著被淘汰,還是主動出擊,開展自己的方向?

所以,當父母的我們,在談子女教育時,不妨擱心自問:到底是自己,還是孩子出了問題?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att22&aid=3599222
 引用者清單(1)  
2009/12/19 11:59 【 蘋果蘇打的海岸線】 也許讀什麼校系並不是那麼重要?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蘋果蘇打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不容易
2009/12/21 02:10
學校願意這麼做,很不容易。

我覺得特殊表現的孩子,真的不能被體制綁住,
筆試對於不會考試的孩子很吃虧。



matt22(matt22) 於 2009-12-22 04:10 回覆:
特例不正常,所以只有過一次。術科好的學生實在不必氣餒,在哪兒都能有成就,就像我說的例子,南加大(U of Southern California)還是向史蒂芬史畢爾伯格(Steven Spielberg)道了歉,結局皆大歡喜,傳為佳話。

蘋果蘇打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回覆您的問題
2009/12/21 01:11
您說的例子是在台灣?還是美國?在台灣,如果家長把自己的孩子的作品
直接送到學系,看是否能得到額外名額,我覺得其結果應該是:得不到。

學校不能這麼做,如果破例了,那將來他們要如何處理更多類似的例子?
除非是【保送】進入該校,但我不知現在台灣還有此制度嗎?



matt22(matt22) 於 2009-12-21 01:39 回覆:
我說的是幾年前的台灣,親戚是我近親,和術科特優學生沒有任何關係,但不忍心失去一個好學生,所以還是開了個特例,過程當然費了一番心思,不能有違法或不公平的紀錄。話說回來,那個學生也是運氣好吧,但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我們總是盡力而為,重點是:校系沒那麼重要。

時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美國家長的觀點?還是台灣家長的觀點? (I)
2009/12/20 11:43

有時候真想對 Matt22 說:您真的不了解 教改對台灣學子的摧殘。

您說的家長的看法:到底是 美國家長的觀點?還是台灣家長的觀點?

聽一聽台灣的家長怎麼說:

1. 翟本瑞/南華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 投書:考公民…他們的生命還感受不到

『聽到教育部計畫將「公民與社會」加入大學指考考科,我的頭皮開始發麻,也為女兒和兒子將來要繼續受到荼毒感到憂心。
           
自己大學時主修經濟學,對政治學有興趣,拿了社會學博士,曾經教授社會心理學,長期關心台灣社會,目前擔任社會科學院院長,對教育部這麼重視社會科學,豈非最應感到高興的人嗎?怎麼這麼不領情?

‧‧‧略去一段‧‧‧
           
有時在送小孩上學途中,會和他們談些時事、社會現象及國際趨勢,培養他們基本的社會科學素養,即使如此,他們總告訴我,考試時社會科好難,不管小學、初中都一樣,我知道,他們的生命感受還不到那個階段。我回想高中以前的社會科教育,自己也同意這點,社會科學是要有生命體驗和成長歷練才會感受的,憑空讓孩童在考試壓力下學習社會科學,只會產生反效果,認為社會科學只是背誦的學科。』

 

2. 彭廣林陪3千金走教改路

彭家三千金目前分別就讀大二、高二、國三。七年級後段班的大女兒是實施教改前的最後一屆,大女兒的國中課本,彭廣林和在擔任小學音樂老師的太太都還看得懂,老大只需要補數學和理化就可以;二女兒開始學建構式數學,就「很慘很慘!慘到必須補全科」;等到小女兒上國一,這對學音樂的父母覺得,「哇塞,連社會課本都超級難」!


matt22(matt22) 於 2009-12-20 12:48 回覆:
全世界關心子女的父母心情都是一樣的,差別只在如何面對子女的問題。我已經說的非常明白了:自己來決定子女的教育,今天受教育的選擇那麼多,不要在乎制度及考試。不合理的教材內容,就像建構式數學,拒絕接受,不就得了?害怕跟不上進度?沒那回事!您又擔心輸在起跑點?如我前面回應的:零分都不在乎,但是絕不允許因循苟且混日子!我們不去擠明星大學不行嗎?18分都能上大學,還怕沒有地方去嗎?我們的孩子是真正在學習,怕沒有競爭力嗎?相反的,我相信腳踏實地的去學,慢沒有關係,學到有用的知識,才是真正的競爭力!不同意的父母,大可繼續送子女去補習班,不停抱怨。時和兄請仔細閱讀我的立場,想法及實際行動的例子,我們對本篇的討論就到此為止吧。

時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是美國家長的觀點?還是台灣家長的觀點? (II)
2009/12/20 11:41

3. 教改怨與願 蒼白的歲學得好累 2009/12/18

現在的高中生,每天晚上即使讀到12點,也不見得能跟上進度,眼睛也近視了、身體也搞壞了。這是整個教改出了問題!

不論學生、老師和家長,對台灣的教育都抱怨連連。國中生認為上國中只代表更多考試,基測是刑罰;高中老師替學生叫屈,台灣高中生要上23門學科,負擔居全球之冠,忙得只能利用上課時間吃飯;家長則因參考書是教科書數十倍重,把孩子壓垮而不捨。

政大教育系教授周祝瑛說,她之前看到一群高中生,看起來「吃不好、睡不飽、跑不動、學不了」,十七、八歲的孩子走路是用拖的,穿的衣服垮垮的。
------------

假如學生跟不上進度,當然得靠補習班的補救。

教改的問題出在課程太多太雜,樣樣都要考,學生應付不來,學生無法吸收,只好求救於補習班。

教改前聽說補習班都快倒光了,但是教改以來,補習班暴增幾倍、增加了上萬間:教改10年 補習班暴增上萬家

可見得是教改出了問題,課程太多太雜,樣樣都要考,學生應付不來,學生無法吸收,不補都不能。

真正的作法應該是 減少不必要的課程,減少不必要的考科,學生有時間有能力自修,對補習班的依賴自然會減少。
---------------

真的不知道 Matt22 是美國家長的觀點?還是台灣家長的觀點?



時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家長的觀點? 還是教育家的觀點?
2009/12/19 23:45

>> Matt22 的標題:教育觀念漫談 - 是父母,還是孩子出了問題?

聯網城邦中 時和 從不諱言 時和 佩服 時季常教育博士的觀點,那是因為他談到了教育現場真正的問題,以及應該改進的地方。

什麼是教育的問題?試舉幾例:
1. 英美教育為什麼會辦不好? (時季常)
2. 有趣的現象:拼命不讓學生多上課 (時季常)
3. 北美與東亞升學就學機會本質之不同 (時季常)
4. 及早立志,力行不懈:台灣與美國教育分流作法,孰優孰劣?  (時季常)
5. 美國教育這麼差,為什麼還是世界強國?  (時季常)
6. 有趣的師生對話:談美國中學的短期停學處分  (時季常)
7. Dropout Nation:美國十二年國教卻造成有三分之一中輟生的報導 TIME Magazine, April 17, 2006
8. 歐巴馬力倡提升數學與科技教育 2009/12/10
9. 時代周刊:歐巴馬應向中國學5件事 2009/11/15

2. 重視教育,向下扎根:
中國政府數十年來大力投資教育,識字比率已達90%,比美國的86%還要高。最近並全力推動科學、數學、英語教育,要求小學數學和科學老師需有相關學位,美國八年級數學老師有數學學位的不到一半。而且中國學生學生作功課的時間是美國學生的兩倍,甚至小學生周末也去補習數學。中國的諾貝爾獎得主也許不如美國多,但未來中國不僅提供廉價勞工,也能提供「聰明勞工」。

10. 學貸爛帳 美大學頭痛 2009/12/16
11. 逾四成美國父母 幫子女還債 2009/12/16 


matt22(matt22) 於 2009-12-20 06:42 回覆:
謹於下篇一併回覆時和兄。

時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家長的觀點? 還是教育家的觀點?
2009/12/19 23:26

12. 教改怨與願 蒼白的歲學得好累 2009/12/18

不論學生、老師和家長,對台灣的教育都抱怨連連。國中生認為上國中只代表更多考試,基測是刑罰;高中老師替學生叫屈,台灣高中生要上23門學科,負擔居全球之冠,忙得只能利用上課時間吃飯;家長則因參考書是教科書數十倍重,把孩子壓垮而不捨。

政大教育系教授周祝瑛說,她之前看到一群高中生,看起來「吃不好、睡不飽、跑不動、學不了」,十七、八歲的孩子走路是用拖的,穿的衣服垮垮的。

13. 從「學測英文作文抱蛋人數高達2萬2462人」談起
14. 大學生中文差 這才恥辱   2009/12/19
15. 18分上大學 前台大校長:假公平 2007/8/23
16. 教改白老鼠 大一數理直直落
  2009/5/4

時和 對小孩就讀在台北市的公立國中的班級以及全校同學做過課業分析,在國中二年級時,主要學業成績有六科:國文、英文、數學、理化、歷史、和地理。從成績列表單上可以看出:全二年級有百分之四十的同學六科平均成績不及格;全二年級有超過百分之六十的同學數學成績不及格。這可以推論出:小學的基礎教育就失敗了。

高中通識課程太重,公民(包括社會、法律、政治、以及經濟)尤其應該改為選修。現在的高中生,每天晚上即使讀到12點,也不見得能跟上進度,眼睛也近視了、身體也搞壞了。時和 認為:教改最大的錯誤就是延後分流,莫名其妙增加沒有急迫性的通識課程,卻排擠到了更重要的主科課程。
-----------------

以上列舉 16 篇文章,我們探討教育問題,真正出狀況的地方和 家長 都沒有關係。

Matt22 的標題:教育觀念漫談 - 是父母,還是孩子出了問題? 讓 時和 感覺Matt22 您只是家長的觀點? 而非教育家的觀點?

教育家關心的是未來國家整體的實力,有近半的學生學業平均成績不及格代表的是什麼意義?有三分之一的高中生 dropout 又代表的是什麼意義?

Matt22 您有想過嗎?

是教育執行方法本身出了問題?還是家長?或是小孩出了問題?


matt22(matt22) 於 2009-12-20 06:40 回覆:
如您所說(只是家長的觀點)為主,我不是教育專家,所以儘量也不談教改,只分享個人經驗和做父母的應對。台灣的教育,意識型態掛帥,或一昧效法國外情結太嚴重,而美國是國家太大,各學區吹各學區的調,談美國教育,容易以偏蓋全。時季常先生所指以及時代雜誌中輟生的報導,都是事實,但不能反應多數關心教育的華人所在(相對少數)學區的個別性。任何制度,都不免利益團體糾葛,這是民主社會自然的現象,妥協多數利益,難免無法顧及少數需要,如本文中所說,我們是現代父母,(與其埋怨不合理,不如挽起袖子來,自己決定方向)。我的觀點一直是:先做好或調整好自己的孩子,從而影響週遭同學,家長,學校。教育出狀況,受影響的是自己的孩子,怎能說和家長無關?每個關心子女的家長都自己主導,教育的問題就解決一部份了。基測,學測,指考,通識課程,一綱多本,提早/延後分流,主科課程等,我們都一以貫之,平常心看待,該學的學,不該浪費時間的就不學,我在文中所提(替孩子爭取不以新數學-建構數學為學習或答題方式,拒絕作白老鼠),從小四起,上數學課時,別的孩子上課,我家的幾個孩子就拿書上圖書館自己唸,或著到班上角落去坐著看自己的書,一直到上初中。不就是我應對教改的方式?我一點都不擔心孩子輸在起跑點。您覺得台灣大多數家長敢丟掉多餘的參考書?只唸一綱一本來減輕書包重量?和老師談條件,減少作業,每天要孩子睡足八小時?考試不好,我們家長自己負責?您熱心疾呼教改,當然有效,我也很敬佩,事實上,教改也一直在修正,我覺得和我所提的事情只有互補,沒有衝突,假如多數家長走向和老師談條件,而結果又滿意時,您認為老師/學校還會堅持己見?我要是(全二年級有超過百分之六十的同學數學成績不及格)的家長,就會建議學校直接給我家小孩數學零分,省掉他們上數學和考數學浪費時間,讓孩子從小學數學重頭唸起,至少學點東西,為什麼還因循苟且混日子?許多家長都這樣做時,學校的數學老師,還談什麼一綱多本,參考書?通識課程?等教育制度修正了,這些孩子,都已經是18分的大學生了,我們有時間等嗎?如果百分之六十家長要求這麼做,學校只好因應這批學生,這不是教育部還沒改,我們自己就先做起教改了?您能說,這不是家長的問題嗎?

蘋果蘇打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引用
2009/12/19 12:41
引用您的文章,並增補些內容。
謝謝。

蘋果蘇打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贊同
2009/12/19 11:21
贊同您的想法!

不過,有些說法可能我辭未達意,在此做解釋。

家長們說的{考高分才有權力選擇},事實上是表達出考試機制的呆板,
有時候,孩子想念的科系ㄧ定得達到要求的分數才能進得去,
比如,我朋友孩子想唸某校的設計科系,因該校在設計方面的教學創新,
對於培養學生將來成為設計人才頗有成果。
我朋友的孩子,術科方面很強,但是學科較弱,在大考時,第ㄧ階段的筆試
測驗【即學測考試】沒有達到標準,因此也無法參加第二階段的面試了。

也許您了解,第二階段面試是可以盡其發揮所長,在設計方面,當場考創意
測驗,那孩子很希望有機會可以表現給面試的教授看,但考試成績先將他刷
下來,也因此無緣面試,和他的校系擦身而過。
孩子的母親說,孩子如果考高ㄧ點,至少有機會表現才能給考官看啊!

當然,這孩子如果夠優秀和努力,他到別的校系,ㄧ樣可以盡其發揮,被師長
發現他的才能,但如果能讓他早些達其所願,受到更專業的訓練,至少可以少
繞些路啊!
您認為呢?您看法如何?
matt22(matt22) 於 2009-12-20 06:39 回覆:
了解您的想法,這是學系的規定,如果我是家長,我會做的,是將學生的作品(或比賽紀錄)直接送到學系,看能否得到額外的機會,一位曾主考資優學生選拔的親戚告訴我,他即以此方式幫忙一位術科特優學生,越過學科門檻。當然,選拔結果仍以委員會投票決定。一個有趣的例子:曾導演大白鯊,E.T.,拯救雷恩大兵等名片的大導演史蒂芬史畢爾伯格(Steven Spielberg),當年曾三次申請有名的南加大(U of Southern California)電影學院(School of Theater, Film and Television)都因為學科成績沒過,被打回票。後來成名了,學校請他演講及捐錢,他還是心儀南加大,所以慷慨答應,但條件是要當初拒絕他入學的所有審查委員簽名道歉,承認他們沒錄取他是個錯誤的決定。我想表達的是:制度是死的,但人是活的。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繞個彎未必是壞事,孩子肯上進,加上父母的鼓勵支持,比起唸那所學校(或學系)重要多了。

安歐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答案再明顯不過
2009/12/19 11:16
孩子是白紙、白老鼠,就算有問題也是受害成份居多。
當然是父母和教育體制出了問題,父母問題更甚於體制問題。
體制必然有好有壞,個人都必須去適應,適應也是一種能力的培養。
然而父母問題最大,孩子逃脫不了,不能適應時,便成了悲劇。

台灣的教育體制是有很多問題,但有許多國家更糟,日本就是一個,
從幼稚園就開始「東大班」,這種菁英教育體制,造就了現在的日本,
世界第一了嗎?一路下滑。反而沒有上一代教育資源不足的世代強。

親戚朋友中的台灣中學生,有人輕鬆愉快,玩照玩,一樣進台清交,
有人從國小一年級就補習,最終還是讀吊車尾大學。相同的體制啊!
人天生是不公平的,體制再怎麼公平,一樣是高者高,低者低。
重點在於天下父母心,從不認為自家小孩可能比人低,一定要高,
用盡手段也要高,分數高,學校高,家族聲譽高,比不完。
說穿了,不就為了自己面子,難道還真能塑造、雕刻子女。

我是個宿命論者,一向認為大部分的父母「加持」,都是多餘。
子女若不是讀書的料,再怎麼全家努力,也是沒用的。
人的一生靠自己,無論在什麼國家,什麼領域,什麼階段,都是一樣的。


沙塵人間.難滌心垢.虛擬世界.反見真情.

matt22(matt22) 於 2009-12-20 06:37 回覆:
安兄是赤手空拳,被情勢逼出來的創業起家,我是過來人的覺悟。基本上,我們相信自己,也知道個人都有個極限,我不是宿命,但相信量力而為,如同國文課裡屈原的文章「卜居」一文中(用君之心, 行君之意),結果就不必太計較了。我的經驗告訴我,父母對子女的鼓勵和支持,是非常大的影響力,遠超出任何制度能約束。

時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一直以來感覺 Matt22 是獨善其身的想法? (I)
2009/12/18 16:37

一直以來感覺 Matt22 是獨善其身的想法?

>> Matt22 說:受過高等教育的父母,應該有信心拿回子女教育的主導權,不論環境如何,都能堅持自己。孩子是自己的,制度好壞,結果都是自己的孩子承受,與其埋怨不合理,不如挽起袖子來,自己決定方向。擔心競爭力衰退的父母更不妨想一想,職場上不就是如此嗎?看著公司或大環境變化,我們是坐等著被淘汰,還是主動出擊,開展自己的方向?

我們談教育,看到的是整個學生世代的茫然,想到的是未來這批學子的競爭力與扛起社會責任的能力。

教改總體檢/怨→蒼白的十五歲  2009/12/17
教改總體檢/願→籲政府速召開教改檢討會 2009/12/17
冷眼集/本位主義 壓得孩子喘不過氣 2009/12/17
教改怨與願 蒼白的歲學得好累 2009/12/18

現在的高中生,每天晚上即使讀到12點,也不見得能跟上進度,眼睛也近視了、身體也搞壞了。這是整個教改出了問題!

不論學生、老師和家長,對台灣的教育都抱怨連連。國中生認為上國中只代表更多考試,基測是刑罰;高中老師替學生叫屈,台灣高中生要上23門學科,負擔居全球之冠,忙得只能利用上課時間吃飯;家長則因參考書是教科書數十倍重,把孩子壓垮而不捨。

政大教育系教授周祝瑛說,她之前看到一群高中生,看起來「吃不好、睡不飽、跑不動、學不了」,十七、八歲的孩子走路是用拖的,穿的衣服垮垮的。

Matt22 您有沒有注意到,您討論的觀點和教育人員關心的方向不同。


matt22(matt22) 於 2009-12-19 07:06 回覆:
就是因為不獨善其身,才會寫出我的想法來分享。我們反對教改,但孩子不能等到修正了以後才長大。如果我們做的對,先救了自己的孩子,然後其他的家長起而效尤,最後,教改自然達到修正的一天。比方說,如果只唸一綱一本,充分吸收運用,成績反而提昇,老師及學校不就會檢討一綱多本的必要性?問題是很多父母不敢要求子女只唸一本,怕他們輸在起跑點,不是嗎?結果是惡性循環,永遠走不出來。我自己當年是惡補的受害者,反覆考試,解題快,但都是背題型,自己不會想。一大堆考前分析,猜題,秘訣,搞的暈頭轉向,自以為很認真,其實完全都錯了,我若少一點心思在補習考試,多一些時間自己唸書,消化吸收,我有信心結果一定更好,從小和我一起唸書的好朋友就是如此,他不補習,不參加模擬考試,每週討論功課時,我解有題型的問題比他快,但是他能解任何問題,包括沒有題型的怪題,實力高下已經分出來,但我可是比他還用功呢,有用嗎?學習內容越深,越須要思考,所以台灣教育變成(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典範,不是嗎?(大學罩門,恐怕還不只是原文書了,恐怕是不會思考吧)。我不讓子女重蹈覆轍,就我所知道自家孩子在美國唸書的經驗和台灣剛好相反,從小學沒功課,中學多一些,高中更多,到大學最忙。老大的研究所弄到熬夜做實驗。但是,我根本就不去管他了。
頁/共 2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