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0/07 08:39:19瀏覽6835|回應3|推薦14 | |
雖然聽說過好幾任美國總統都曾參加,我還是不懂美國大學校園內的兄弟(姊妹)會有什麼意義。老大唸大學時,曾在某個兄弟會宿舍待了一陣,房租比宿舍還便宜,但座落在波士頓,我總覺得都市車多,每天要騎腳踏車過河來上課,冬天又會下雪,所以沒同意他加入。其實真正原因,是我頭腦太僵化,不想他參加,雖然他再三要求,並且保證,這個宿舍以成績優秀為傲,還是沒住進去,折衷結果,是選了個自由度較高的宿舍。 等到老大每週寫日記 Email 回家,讓弟妹一起分享,我才逐漸了解,原來這是另一種方式找志同道合的朋友,自己管理宿舍,分工合作(燒飯,洗浴室),培養友誼。尤其,畢業多年校友,每到波士頓附近出差,也都會回來和學弟(妹)聊天,分享經驗,畢業找工作,當然自家優先,連宿舍房子數十萬美金,都是學長捐贈兄弟會買的,和學校無關。這些經驗,在台灣唸大學的我,聽了真是天方夜譚。還有的宿舍以特別語言結合,比如說法文宿舍,規定在宿舍用法文溝通等。 同學間跨學科( across discipline )住一起,上下數年級,對做學問與將來做研究更是莫大幫助,三十多年前,我們多以同系在一起,修課也很少要求跨學科,大學教改,不知有沒有注意到?即以醫科為例,多數都是考大學時就決定了,很少聽說,有電機系(機械或其他系)背景的醫生,醫療器材的創新或設備,永遠只有等待先進國家的支援,我們最聰明的學生,多半只留在診所裡賺錢。 老大早已唸研究所了,還常回大學時宿舍,先前以為是回去看女朋友,現在女朋友也都畢業在同一學校唸博士班了,兩人還約了一起回去,美國大學還真是不一樣。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