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9/20 21:49:57瀏覽744|回應0|推薦10 | |
競爭力?競爭甚麼? 在<<台灣競爭力下滑 台聯:ECFA效應是禍根>>報導中,提到瑞士世界經濟論壇的「2014~2015年全球競爭力報告」,台灣排名下降,且為5年來最差,其中「創新及企業成熟」更降了4名...。(來源網站:http://www.epochtimes.com/b5/14/9/4/n4240812.htm),報導中藍綠惡鬥的壞毛病立刻浮現。這裡先暫不討論政治議題,我們來想想:競爭力是甚麼? 世界經濟論壇所謂的「競爭力」,指的是國家整體性的表現,並對照於其他國家的評比,排出優劣順序。主要評分有基本需求(制度、基礎建設、總體經濟、健康、基礎教育)、效率(高等教育、商品、勞動、金融、技術、市場規模...)、以及創新與成熟度。奇怪的是,加入貿易組織如何傷害創新與成熟度?我們是否提高貿易障礙,保護本國產業就可以提 高創新與成熟度??啊!話題扯遠了,回到主題:我們要的競爭力是甚麼?我們習慣以分數導向來評斷優勝劣敗,所以願意投入大量資源以提高分數。學生時代老師鼓勵「熟背重點」、「考前猜題」;到了社會,大家號召按讚衝虛擬人氣,這都是作弊的行為,但卻被合理化,並且由教育體系延續作弊的香火。關心國家競爭力的執政決策者大多也是吃台灣的米長大的,很容易就會落入「考前加強」的陷阱,專注於提高分數,而蓄意忽略「不會考」的部分。高學歷的人當雞排店老闆就是浪費教育資源嗎?立志到血汗工廠,將青春最寶貴的部分獻給公司,並努力上進,取得由公司決定的報酬,才是有競爭力嗎?社會上有很高比例的人(尤其是為人父母者),期望年輕人能夠考好成績、讀好學校、進大企業、當大官坐大位、拿高薪才有前途。以夢想構築幸福、立志為社會服務、或發願解救眾生的人哪裡去了?他們有被列入評分表當中嗎?台灣要的,不應只是與大陸、南韓等國家在代工製造業流血廝殺,一較高下,這世界上還有很多事要做,有很多等著被開發的機會:用盡一生的力量,為客人做出一杯好喝的咖啡,這是是競爭力;經營一家書店,只賣「真正」的書,給顧客靈魂的歇息處,並有能力與主流書店抗衡,這是競爭力;開一間麵包店,提供溫暖腸胃與心靈的麵包,並將香氣分享給左鄰右舍和路人,這也是競爭力。我們只討論把事情做大,卻不在意有沒有人把小事做好。市場占有率、股價、營收、公司資本、年收入、甚至是蘇富比排名...這都是聯考的遺毒,讓台灣人深陷在題庫裡面,不敢跳出框框,看一下外面的世界。 超馬好手陳彥博,憑著毅力跑遍極地、喜馬拉雅山、世界各國,他沒有在竹科當工程師、沒有努力加班、也沒有假日進修學習製造業新知,到處跑馬拉松能用競爭力來量化嗎?顯然的,他的努力已經足以感動和激勵人心,所以許多公司競相邀請他分享人生經驗。我們都能認同陳彥博的「成功」,為何不能認同社會上努力於各行各業、執著於某項理想的人,而非要以金錢、教育程度等標準來衡量競爭力?快樂指數、幸福指數不能列入競爭力嗎?一個國家經濟不發達,只有快樂而幸福的國民,應不應該趕緊檢討並改善? 可不可以有一位有勇氣的官員說:「去他的世界經濟論壇!!」? 賈伯斯曾經提到:「時間有限,別浪費時間去實踐別人的期望」。現在40-60歲的人,已經有能力去實踐自己當年的夢想,願不願意實行端看自己(退縮總是有藉口的)。而競爭力是甚麼,大概老早也已經定型了。但請記得,您當年曾經批評過僵化的社會制度與社會期待,現在卻又利用權力將它套用在年輕人身上,並且為聽話的年輕人貼上乖寶寶標章,這 是何等的蠻橫?成功就是當大官賺大錢---去他的!! 後記:在此直接點名郭台銘,地球的運轉並非由大工廠大企業推動的,放年輕人的靈魂一條生路吧。 |
|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