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不出氣 先儲氣
2011/04/24 21:50:10瀏覽860|回應2|推薦56

 

 

一位父親,牽著蹣跚學步的小孩逛街。由於高度關係,小孩的手,幾乎是180度直立地被父親拉著。我心想,小手被這樣牽久了,會酸吧!什麼時候父親會想到換手牽。結果,從巷口到巷尾,姿勢沒變過。

如果人際相處,連父子之親,都無法做到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又如何嚴求服務業的第一線人員,永遠有著體貼入微的細膩呢?

服務業,要臻至完美,確是一個高難度的理想。尤其,當重要主管與員工,成為管理變數時,建立優質制度,是可行可遠之鑰。

有一家名聞遐邇的連鎖餐廳,老闆原來是賣花生油的,在油行生意日漸被沙拉油取代,正當苦無出路時,朋友介紹兩位做包子的師傅給他,幫助他做起包子的生意。

其中,一位技術比較好的師傅,愛打麻將,為了偷閒,找人代班,教老闆開遊覽車的兒子轉業學習包包子。這位兒子一面學習,一面揣摩箇中技術。有一天,兩位師傅都離職了,老闆的兒子只好一肩扛起生計,經營起包子店。

他除了用心維持包子的品質與創新口感外,還建立一套中央廚房的系統與人員管理制度。他力求品管穩定,也追求更有效率,甚至永續經營。

有了這套央廚系統,任何大將小員的離職,甚至另起爐灶,都不足以傷及這家餐廳的本根。

這家店,就是在1993年被紐約時報選為全球十大餐飲店的「鼎泰豐」,如今成了觀光客來台必「到」的觀光點,門庭若市。

每一種服務業,都有其管理上致命性的威脅點。餐飲業最怕的就是「廚房兵變」,外加店員的「離職潮」。這家店,也不例外。經營者接受電視專訪時說,「餐廳沒有生意會關門;生意好,沒有服務人員,也得關門」。

在這條走了30年的餐飲管理路上,無疑地,人事的穩定與教育訓練,曾是經營者最大的痛,卻也促使他面對挫折後,成為成就最大、最具競爭優勢的轉捩點。

 

看完專訪,感動他有著柔軟堅持的特質。在遇到瓶頸時,他「不出氣,先儲氣」。先沈澱,等深思熟慮後,再提因應之道。像極了打太極拳,出手前,手肘先往後屈,儲滿能量,一舉外發,爆發力十足。

 

(作者是matchwell麻雀餵了諮詢網負責人, www.matchwell.com.tw

2006/10/15 經濟日報】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atchwell&aid=5131987

 回應文章

沉潛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儲氣
2011/04/25 19:05

所以說,善養氣,也就善持志啦。
志氣果真是一體兩面的。對年輕人而言尤其重要。

至於偶老人家,就天天學習隨氣任氣、隨機應機罷。

陳瑩珍(matchwell) 於 2011-04-25 19:14 回覆:

沈潛老師

其實您提的   隨氣任氣、隨機應機

是更高的修練層次啊

那背後

需要煉藏多深厚的內蘊啊


Café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雜感
2011/04/25 12:32

我覺得台灣服務業“以客為尊”的理念或理想在退化中,以餐飲業來說,產品的推陳出新勝過服務的精緻與客制化的追求。

而消費者也盲目地攀附著這股風氣,逐漸養成了某些商家的老大心態,長期以來結果論的教育模式,造成的是服務業以客為本中心思想的衰退。

難怪陳老師也喜歡尋找一些規模不大,主人卻溫馨待客的小店囉?那彷彿是在記憶深淵中尋求一段再次的感動,一段與自己擦身相遇的古典情懷。

陳瑩珍(matchwell) 於 2011-04-25 13:45 回覆:
caf'e

好久不見,你好嗎?我有把有關永康美食的一篇文章連結在你的訪客簿喔。

是的,我真的很喜歡去那些有特色又用心經營的小店。台灣商界與消費習慣,的確有您提到的一些現象。

還歸本根,台灣很多現象,還是要消費者自己要求與選擇。例如:我們的電視新聞與節目品質,唉!

我在上海看到他們有一電視節目,只請一位專家學者,站在講台上講述,沒有華麗布景、燈光,沒有任何額外包裝,就是專家的學識傳達。這節目,收視還不錯呢。

或許,哪一天,udn格主們,慢慢形成一些意識或討論、整合,總是由小眾人口「發聲」吧!很多社會的改變,還是需要有心人努力或參與吧。

或許,可以從永康社區努力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