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災難仍頻,地球怎麼了?
2006/10/23 17:54:07瀏覽263|回應0|推薦0
2005.09.02  中國時報

柳中明


哀哉紐奧爾良市,密西西比河的重要港口,爵士樂的起源地,美麗的新月城市。卡崔娜的無情摧殘,使其百分之八十淹沒在水中,現在,若要將保護市區的堤防破洞修護,再將積水排出,至少需三個月以上的時間,居民們才可能回到汙穢損毀的家園。未來的紐奧爾良將不會再回到過去,都市的一部分將永遠沉在水中,數十萬人正在規畫遠離。人們已在哀悼一個古城的滅頂,在回顧這古城中曾有的情愛,短短數小時的風雨竟使得數十萬人的夢境破滅,天災何其無情!

紐奧爾良市三面環水,七十%面積低於海平面,平均海拔在海平面以下,主要靠防洪堤、排洪渠和巨型抽水馬達抽水,才能免於受到緊鄰的密西西比河、Pontchartrain湖的水患威脅。而在這一次,原來預測的是大浪與暴潮將使得河水及湖水溢過堤防,配合不停的豪雨,將使得整個都市如碗盆般持續蓄水,但是只要堤防不破與各抽水站發揮功能,則這保衛家園的一役仍是可戰。所以,仍有五分之一的居民守著家園,不願撤離。

但是,這一次就是長期以來水利專家們口中所說的最可怕的一次,瞬間破裂的堤防湧入巨量的大水,所有的一切竟是如此脆弱。未來,許多名謠故事將永遠流傳著這個難忘的傳說:一群愛家的人們堅守著鄉土,看著生命的離去,仍不後悔!而這一切,實起因於長期以來「人定勝天」的謬誤。

如今,天災頻繁,人口又大量往都市開發區集中,而這些區域又多在河川下游、湖畔或海岸旁;再加上河川上游水土保持不良、山坡地過度開發、低窪地超抽地下水與地層下陷,以及排水管淤積,豪雨來時積水已成常態,四圍高大的堤防與抽水站更是都市景觀之一。如高人口密度的台灣,每雨必災,每颱必淹,只是災難地點會變,災難的發生卻已成常態。

再如一周前,歐洲中部及東部豪雨成災,各國損失慘重。人口聚集、都市成形,非屬一朝一夕,然而,當都市竟成為面對天災最脆弱的地區時,我們如何能於短期內加強防災機制,降低風險?

很明顯的,人類的經濟持續成長,對於地球資源的需求也愈大。但是,面對天災的因應能力也愈來愈弱,並且因為長期根深柢固的工程能夠克服一切的觀念,面對重大抉擇時,往往會因循茍且。譬如紐奧爾良市的建立,迄今已近三百年,隨著人口增加與工商開發,早已不適於承載四十八萬人口,更早該放棄部分土地供洪水調節。但是,頑固的人類卻非要等到毀滅的那一刻,才知道臨界點位於何處,其所付出的跨越代價,竟是如此之大。

所以,防災首重避禍,地震斷層帶、土石流危險區、地層下陷區、淹水頻繁區等,政府應優先規畫居民永久撤離,並應停止開發利用,但可進行林木重生與加強水土保持。再者是疏通排水溝渠與河道,讓無法蓄積在山林中的雨水快速入海,以免河水溢流堤道,沖垮路基與橋墩。至於在依賴提防與抽水設施防護的下游地區,除了要密切維護各項工程、機械等設施的正常操作,居民們更要隨時提高警覺,遲鈍與猶豫都可能會令人抱憾終身。雖然,這些工作均非短期投入就可迅速看到成效,但若是長期忽略,則是明顯可以感受到災害損失的持續惡化。

再以石門水庫上游濫墾,下游水質不良為例。問題已是長期忽略累積所致,而若要根本解決,山區果農必須撤離,山區房舍必須大量拆除,植樹造林,加強上游水土保護,必須趕緊開始。而水庫功能重新定位,輸沙、濾沙功能加強,才可能解決飲用水的需求。不過,這些長期計畫暫時仍無法行動,所以中期方案如翡翠水庫的供水聯通,必須趕緊完成。但是,石門水庫的蓄水、供水功能絕不能放棄,所以短期內行政院與桃園縣均應加強執行上游開發管制,並且提出五至十年的上游回復策略,由緊縮開發、限制供水與電、限制山區進出、強制植林等,不僅逐年縮減已開發面積,更當逐年增加植林保護面積。

或許石門水庫搶救計畫將會影響桃園縣的觀光倍增規畫,但是紐奧爾良市最重要的經濟資源就是觀光,而就是為了維續該市的觀光資源,才毀了整個都市。桃園縣若為了山區的觀光與農產資源,非要等到跨越無法回復的臨界點時,也就是長期無水可飲時,才能真正面對上游濫墾的根本問題,屆時就已太晚!(作者為台灣大學全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

( 時事評論環保生態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ako&aid=504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