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8/29 23:38:26瀏覽12502|回應9|推薦32 | |
我對魏德聖的「海角七號」尤其推崇備至,很多人問我為什麼這麼喜歡? 台北電影節參加「傳媒大獎」投票時,我孤掌難鳴 (幾乎沒人支持),但胸有成竹 (這當然是今年最強的台灣電影),隔天看到評審團把「百萬大獎」給了它,証明我自己品味無誤。 「海角七號」強在那裡? 簡單說,它是台灣很久 (不知多久) 沒見過的大型商業娛樂電影,台灣新生代導演不少,但誰能成功駕馭商業大片? 超過10幾20幾個角色,每個角色個性鮮活,角色與角色之間的互動與連結,能拍出理由與趣味,再隨著劇情起承轉合,讓角色發揮出生命力。 很難想像「海角七號」是魏德聖的處女作,他拍商業片的元素與功力,已經有好萊塢架勢,好萊塢商業大片公式計算精準,幾分鐘要觀眾大笑,幾分鐘要觀眾拍手、有反應,全在片廠與導演掌控中,「海角七號」就有這樣的魔力,戲院裡觀眾大笑、情緒高漲、亢奮、或是感傷,完全跟著導演走。 所以,「海角七號」是一部「戲院」電影,一定要進戲院看,而且要呼朋引伴一起看,戲院人愈多,觀影氣氛愈High,光憑這層意義,已經是台灣電影的絕無僅有 (除了去年的「練習曲」) ,台灣電影叫了多少年「觀眾不進戲院」,但有沒有導演認真的想過,要如何讓觀眾進戲院,今年很可喜,不少導演想通了,魏德聖尤其是箇中翹楚。 原住民史詩片「賽德克巴萊」沒拍成,魏德聖還是關注台灣本土文化,「海角七號」屏東恆春的漂亮風景與質樸民情,現代搖滾演唱會對上即將流失的傳統樂音,地方仕紳與升斗小民的捍衛鄉土大作戰,再加上一段日據時代無言愛情的史詩懷舊,「海角七號」題材非常的台灣,本土,但手法與格局卻非常的國際、宏觀。 魏德聖說故事的本事行雲流水,拍電影的功力精準流暢,設計角色尤其突出成功,馬如龍的鄉鎮代表、林宗仁的茂伯 (第一次演戲的台灣國寶北管大師)最搶戲,應該提名金馬獎男配角、新人獎。 「海角七號」群戲水準整齊,可以像美國演員工會提名「整體演出獎」,從范逸臣、民雄、馬念先、張魁、小應、丹耐夫正若、佩甄、林小蓓、沛小嵐、麥子,到日本籍的田中千繪、中孝介,每個角色都立體,每位演員都賣力。 范逸臣初挑大梁拍電影,型與戲都不錯,夠資格提名新人獎;馬念先 (馬拉桑)賣小米酒十分傳神; 機車行老闆娘佩甄、雖是三個孩子的媽、但不小心賣弄的風騷性感,讓人心曠神怡。 中孝介的深情情信唸白,能把觀眾從瘋狂爆笑的情緒、帶回舊時代戀情的低迴感傷,田中千繪雖然發爛渣罵人的戲很多,但以一個日本藝人,能用國語把氣憤的情緒做適度的渲洩詮釋,她在口條與聲線上的努力,足以讓某些台灣年經演員汗顏。 我佩服魏德聖拍商業大片的氣魄,更欣賞他統馭商業大片的才華,他告訴我下部片希望能拍原住民史詩的「賽德克巴萊」,第一次聽魏德聖的名字,就是看到他自籌250萬台幣拍「賽德克巴萊」5分鐘試拍片,希望能覓得資金,我當時就怦然心動,認為台灣終於有新生代導演,願意為電影付出血汗、紮下根基。 「賽德克巴萊」雖然沒拍成,魏德聖還是用5千萬台幣拍出「海角七號」,這樣的氣魄與成績,在年底金馬獎面對「投名狀」、「赤壁」這些華語大片時,台灣導演是拿得出檯面正面迎戰的。(麥若愚)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