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40.莊子〈渾沌開竅〉、〈痀僂承蜩〉析譯
2009/11/16 02:52:25瀏覽28880|回應0|推薦31

《莊子內篇‧應帝王7篇之7渾沌開竅》析譯  2009/11/16

原文:南海之帝為,北海之帝為,中央之帝為渾沌時相下遇於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

渾沌之死 VCDhttp://web2.tmu.edu.tw/winkey/chuangtzu/result.htm

 

主旨:天地事物皆有其自然本性,人們須尊重並順從其發展。不能單憑主觀的熱情,否則即使出於一番好意,也會導致相反之結局。(以喻開發與建設,以渾沌比喻大自然)

引言:忽悠的文獻記載:《莊子》中記載了這一充滿「忽悠、唬弄」意味的神話故事:南海的天帝叫,北海的天帝名叫,中央的天帝叫混沌經常到混沌那裏去玩,混沌招待他們很殷勤週到,心裡很過意不去,就想報答混沌見混沌沒有七竅,心想:這不但很難看,心裡一定也不好受,咱們就幫他鑿出七竅吧。於是倏和用斧頭、鑿子等工具每天為混沌鑿出一竅。整整忙了七天七夜,終於幫混沌鑿成了七竅,使他變得好看多了。心裡很高興,以為幫了混沌的大忙,於是就叫混沌睜眼看一下外面的世界,不想混沌剛把鑿成的眼睛睜開,就死去了。

莊子一向主張無為而治,就是一切順其自然,不要太過於干涉,讓一切事物保持它的原貌,當你去破壞了這個東西的原貌,等於是破壞了自然,自然現象一旦遭破壞就無法維持長久了,人之所以有煩惱,也是因為有七竅,能聽能看吃是煩惱的來源吧,如同老子所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外界的種種誘惑,擾亂了人心,也讓人的心變的不單純,似乎知道愈多的事,心思愈不單純,愈不單純即想的愈多,想愈多,苦惱愈多。

「混沌」是「不清楚」的意思,原本混沌不清楚的存在著,過著單純美好的生活,沒想到被」假會」的倏忽開了七竅,」不清楚」變」清楚」,反而早逝,所以故事的結論是:人,不要」假會」喔!;有人的世界,實在是不可能單純,只有愈來愈不單純,當混沌初開,人」陸續被創造出來,這個世界就開始由一池清水被攪成混濁的水了,因此到了現代,文明又進步的社會,我們卻反過來要學習古人的智慧與生活方式,所有事物都在進化中,只有人心在退化,有感於此,才會有愈多人想修行,為了找回混沌。

題解:本文屬散體寓言,亦是中國的創世神話之一戰國時代諸子及策士在宣傳自己的學說、遊說諸侯的過程中,為了增強論辨效果,大量地使用寓言,從而產生了一大批寓言作家。據統計:《韓非子》300—400則,《氏春秋》約300則,《莊子》有寓言約200則,《列子》約100則,《戰國策》約60則。《韓非子》中的《儲說》與《說林》正是中國最早的寓言專集。

神話的背景是在以前,主要是描述人類與大自然的關係、萬物有靈論及上古宗教,神話中的主角是神或半人神,樣貌、能力和功績多異於常人,同時神話敘述是一個超乎想象的時空或事件。中國的創世神話結合了儒家文學、道家文學和民間信仰而成一體,通常它會通過口述、寓言、小說、儀式、舞蹈或戲曲等各種方式在上古社會中流傳。然而不同版本之間的敘述往往會有衝突的情況出現,對於誰是中國神話中的「第一人」,根據時代的先後就出現了上帝、天、女媧、盤古和玉皇大帝等幾種說法。關於上帝的文字記載最早出現在《書經》中;文獻對於上帝「人性」的詮釋相當的少,《莊子》中記載的混沌、倏和忽算是最具備「人」的形象,祂主要的功能是向民間傳達「敬天地」的概念。

語譯:南海的人神名叫,北海的人神名叫,中央的人神名叫渾沌時常在渾沌的地方上往來碰面,渾沌對他們很好。

商量要報答渾沌的恩惠,說:「人都有七個孔竅,用來看、聽、吃和呼吸,偏偏這個人神卻沒有,我們不妨替他來挖鑿。」

這兩個人神每天幫渾沌鑿一個孔,到了第七天,而渾沌也因此死了。

 

【轉載】臺灣寓言──〈渾沌開竅〉

請參閱網頁:http://mypaper.pchome.com.tw/susan1023/post/4011880

台灣之子渾沌,天真爛漫,人見人愛。東海之帝榮村西海之帝遠哲南海之帝水扁北海之帝巽綠共商育才大計,決定為渾沌開竅,盼其早日成大器、立大業。

西海之帝遠哲說:人才培育首重基本功。於是雙手貼在渾沌背後,運氣凝神,大喝一聲:「十年教改!」一股真氣,源源不絕,灌入渾沌體內:但見渾沌全身一顛,目光茫茫然,不知所措。西帝笑曰:「沒事,沒事,很快就會開竅!」北帝巽綠接著說:「內功固然重要,外功也不可或缺,我助他內外功兼備。」於是雙手貼在渾沌頭頂,也是運氣凝神,大喝一聲:「鄉土語言,英語教學!」渾沌身體震動更劇,口中卻開始ㄅㄆㄇ,忽而ABC,又不時二者混雜,發出一些變調的怪聲,面露不適狀。東帝榮村見狀,輕聲說:不用擔心,很快就開竅了。又提議:內功既成,三竅已通,不如諸帝一起發功,為渾沌一次完成開竅大計。諸帝連連稱是。於是東帝大喝一聲:「九年一貫!」說時遲,那時快,北、南二帝同時大喝:「獨尊本土!」「改造歷史!」幾股真氣衝入渾沌體內,互相衝撞,渾沌全身抽搐不已。不久,七竅流血,奄奄一息矣!

此時,有一騎青牛之老人路過,嘆曰:「聖人不死,大盜不止。」又曰:「無為勝有為。少則得,多則惑。其言甚易知,甚易行;可是天下卻莫能知,莫能行。奈何!奈何!」騎牛老人緩緩消失於暮色中。

2003/09/28聯合報/民意論壇──朝陽大學應用外語系副教授吳慶學

 

《莊子外篇達生篇15篇之12痀僂承蜩》析譯

 

原文:仲尼,出於林中,見痀僂者承蜩,猶掇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

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墜,則失者錙銖;累三而不墜,則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墜,猶掇之也。吾處身也,若厥株拘;吾執臂也,若槁木之枝;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側,不以萬物易蜩之翼,何為而不得!」

孔子顧謂弟子曰:「用志不分,乃疑於神,其痀僂丈人之謂乎!

Video天才輪滑少女輝走紅,被譽最牛"蛋蛋"

Video空中精英:路易斯維爾美國軍特技表演

Video關注2012珠海航展 俄羅斯勇士特技表演隊

Video汽車特技表演 引來姚明捧場

Video中國特技划水隊帶來水上視覺盛宴

 

主旨:說明無知無欲方能達至虛靜、大明的境界任何技巧的培養,都要「心志專一、精神集中」地苦練,才能有所成

引言:無論從事任何事,若能集中精神和意志,非但可提升其精確度、安全性,更能避免無謂的能源、材料之耗損,增進效益。駝背老人能克服生理的缺陷,從竿子放二丸不掉到放五丸不掉,使身體、手臂能絲毫不動,這過人之處是要刻苦的鍛鍊,專一心志,別無他求,才能達到。「虛靜」是為了「物化」,其利害之處是使主體與客體完美地合一,不知我是物還是物是我,物我不分時,方能創造出藝術珍品。然而,以藝術的創作角度而言,單靠「虛靜」是不足夠的,而是要經過具體的認識與實踐的經驗積累,方能掌握其客觀規律,達至爐火純青的境界

 

析譯:仲尼到楚國去,經過一片森林,見一駝背老人用長竿黏蟬,像拾取東西那樣容易。

仲尼於是上前問:「你的技巧太神奇了!有什麼奧妙方法嗎?」

老人說:「我是有方法的。經過五、六月的練習,在竿頭疊放兩顆彈丸而不掉落下來,那捕蟬失手的機會便很少;疊放三顆彈丸而不掉落下來,那失手的機會只有十分一;到疊五丸而不掉落時,那就像撿拾東西一樣容易。(能做到這樣,是因在捕蟬的時候)我身體站立,就像直立的枯樹幹;拿竿的手臂,像伸出的枯枝不動我舉起手臂,就像枯樹枝。即使天地如此之大,萬物如此之多,我心中只有蟬翼而已(心神只專注在蟬翼上面)我用心專一,心無雜念,不因任何事物而影響我對蟬翼的專注,又怎會黏不到呢?

孔子聽了,回頭對弟子說:「心志專一,精神就能集中,指的就是駝背老人這種情況啊!」(借孔子之口,點出「用志不分,乃凝於神」之理。)

解析:駝背老人能克服生理的缺陷,從竿子放二丸不掉到放五丸不掉,使身體、手臂能絲毫不動,這過人之處是要刻苦的鍛鍊,專心一致,別無他求,才能達到。要使技藝創造出神入化,與造化物吻合,最關鍵的是要使創造者具備虛靜的精神狀態,達到大明的境界莊子認為只有虛靜,才能排除一切主觀和客觀雜念對自己的干擾,才能智照日月,洞鑒萬物,深入領會創造對象的外在形態特點和內在規律,集中精力進行複雜的創造活動虛靜為了物化,其利害之處是使主體與客體完美地合一,不知我是物還是物是我,物我不分時,方能創造出藝術珍品。然而,以藝術的創作角度而言,單靠虛靜是不足夠的,而是要經過具體的認識與實踐的經驗積,方能掌握其客觀規律,達至爐火純青的境界。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100227459&aid=3500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