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105.劉基《郁離子‧司馬季主論卜》析譯 葉慶賢編輯
2012/06/26 11:01:30瀏覽18613|回應0|推薦72

劉基《郁離子司馬季主論卜》析譯 2014/9/17

 

劉伯溫畫像

原文:東陵侯既廢,過司馬季主而卜焉。

季主曰:「君侯何卜也?」

東陵侯曰:「久臥者思起,久蟄者思啟,久懣者思嚏。吾聞之:蓄極則洩,閟極則達,熱極則風,壅極則通。一冬一春,靡屈不伸;一起一伏,無往不復。僕竊有疑,願受教焉。」

季主曰:「若是,則君侯已喻之矣,又何卜為?」

東陵侯曰:「僕未究其奧也,願先生卒教之。」

季主乃言曰:「嗚呼!天道何親?惟德之親;鬼神何靈?因人而靈。夫蓍,枯草也;龜,枯骨也;物也。人,靈於物者也,何不自聽而聽於物乎?且君侯何不思昔者也?有昔者必有今日。是故:碎瓦頹垣,昔日之歌樓舞館也;荒榛斷梗,昔日之瓊蕤玉樹也;露蛬(蛩)風蟬,昔日之鳳笙龍笛也;鬼燐螢火,昔日之金釭華燭也;秋荼春薺,昔日之象白駝峰也;丹楓白荻,昔日之紈也。昔日之所無,今日有之不為過;昔日之所有,今日無之不為不足。是故一晝一夜,華開者謝;一秋一春,物故者新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浚谷。君侯亦知之矣,何以卜為?」

主旨:劉基司馬季主之「論卜」,論述古今、榮枯、貴賤、興廢、虛實、有無等相對之高深哲理及屈伸起伏的道理誠意伯一生艱苦,深知富貴浮雲,假此論鑒「人事」,回應天道,以冷化暴君奸佞對名利之狂熱也。

出處:劉基《郁離子》第十一篇「天道」中之第三大段。

析譯:東陵侯(為一悟道之隱士,絕世高人,視功名富貴如雲煙者也)被廢以後失去侯爵,專程去拜訪司馬季主位奇士、賢人,隱居於卜,以導惑教愚為職志。不卜而洞悉天理因果),並請他為其占卜吉凶。(二人生非同時,相距頗遠,更無問「卜」之事。劉基以「卜」事,合二人於一處,正可假託以說明世理,發揮其高深人生哲理)

季主說:「君侯為何事而問卜(要占卜什麼事)啊?」

東陵侯說:「長久臥床寢息的人想要起身而活動(長久臥床寢息者易傷神,人情必思起而活動),長時間蟄伏退隱的人想要出來做事(長時間冬眠的蟲子,想打開閉塞),長久心氣積鬱胸中而心煩苦悶的人想打噴嚏出氣。東陵侯在無意中已自我尋得解答,那就是關鍵性的兩字:「久」──時間的無形力量;「極」:物性之往復反彈定律我聽說:蓄積到極點了就要漏散發洩(容器超量則洩,必然之理),閉塞阻絕到極點了就要通達潰決(如河流、水庫之決堤),炎熱到極點了氣流就會旋動起風(轉而為涼),遏阻堵塞到極點了就要通暢(自然物性)。一冬一春,沒有屈就不能伸(冬寒而萬物縮屈,春暖而萬物張伸);一起一伏,沒有去就沒有回(有高起必有下伏,有出往必有回復)東陵侯在無意中已自我領悟盛衰往復循環,物極必反的真理東陵侯至此,實際已入悟境,然仍冀求司馬季主點破玄機。我心裡對上面這些話還有些疑惑,希望盡可能地承受您的教誨開示(蓄勢以待發,故委婉剖陳心意,這與屈原「卜居」的疑問相同,中心已隱現答案矣。列舉人世事物之極反、往復循環、屈伸起伏,疑其主宰而請教。委婉剖陳心意,實則中心已隱現答案矣)。」

季主說:「如果像您說的這樣,那麼君侯已經明白其中的哲理了,又何必占卜呢?(明無益也,拒之而實尊重之。「卜」之功能,只據外顯之兆象以推飄渺之吉凶,吉凶之內在理路並無以見也。「卜」所以決疑也。東陵侯之靈明,已超越「兆象」而進入「理路」,此即本身已體悟決疑之方,所謂「久」與「極」,及往復循環之理,故斷然肯定不必卜)

東陵侯說:「我沒有深入研究過其中的奧妙(時間之流變,物性之極反,即是天道之奧;「天道」其實只是抽象的理念,真正的涵義,就是具體的「人事」),希望先生徹底地教導我仍疑天地之間,深奧之理有未達,故又再次而請問)。」

季主於是說:「唉!天道親近誰呢?只親近有道德者。鬼神因何而靈驗?因基於人之善性而運作而靈驗(一言以定天道之親,鬼神之靈:自古對「天道」「鬼神」之理念,皆基於人之善性而運作)。占卜用的蓍草(蓍:音ㄕ,菊科蓍屬,多年生草本,古時取其莖以為占卜之用。),只不過是一種枯草;占卜用的龜甲,只不過是一些枯骨,這都是僵化死物啊!而人,比死物聰明而且有靈性多了宇宙萬物,唯人秉賦靈性慧根:卜蓍之兆象,最終仍賴人之靈慧判斷;蓍龜本身絕無能斷事),為什麼不聽信自己的認識反而去聽信死物呢明為反面質疑,實則正面肯定?再說,君侯為什麼不想想過去的事情啊(兩「昔」一「今」之虛起:「昔」指時間。時間無影無蹤!卻為一切存在之依據。「昔」又為追溯存在之據點。有此特點,時間劇變之大能,才有歸宿)!有過去必定有今天(「今」也指時間。但它不能絕對掌握。結為「今日」,也只能相對體現。但「昔者」照應「今日」,本身雖仍是客觀的虛理,卻可有主觀的認知)。所以(今日,以下六排比複句,為省略「今日」之實寫)殘破、毀廢的建築,就是早年唱歌跳舞的樓館;(今日之)衰草殘枝(荒樹斷梗),就是早年名貴的花草樹木(丹華珍木)(今日)寒露秋風中蟋蟀(蛬(蛩),音ㄑㄩˊㄥ蟋蟀)、知了野蟲淒涼鳴聲,就是早年的高貴笙笛美樂(高貴笙笛)(今日之)昏暗微弱的燈光(螢光鬼火),就是早年輝煌通明的金燈華燭;(今日)秋天吃的苦菜和春天吃的薺菜,就是早年的珍饈美味(象駝珍饈)(今日之)雜色粗布(紅楓白荻),就是早年綢)這樣的名貴衣料深察時間之流變,乃宇宙最大之能力:以八「昔」字,一「今」字,強烈顯示時間「變」的大能,人世間沒有任何力量可以抵抗。從前所沒有的,今天有了也不算過分(通過時問的「今」「昔」,體認凡色相必然是相對的。顯滅相對循環:「無」之後即出「有」);從前有過的,今天沒有它也不能說是不足(「無」之前曾經「有」)。因此,一天一夜之間,有的花綻放又凋謝了;一秋一春之間,有的事物死了又新生撫今追昔,說得如許悲涼,富貴驕人之徒讀之,是一服清涼散。在沖激水流之下,一定有深潭(因果必然相稱:由因推果),高山下面必定有深谷(相因相果),君侯已經明白這個道理了(體認世間之色相「有」與「無」、「開」與「謝」 、「故」「新」、「高」「下」,乃其必然),又何必再占卜呢?(卜所以決疑,既不疑,尚復何卜哉!東陵侯深明天理而「問卜」,司馬季主曲盡其意,一語而破其迷)

結構分析:

本文結構與習見論說迥異,完全採用問答式。一問、再問,三問。一答,再答,三答,逐漸引入「卜」,而又超越「卜」,轉入天道,歸結人道。事淺而理深,言近而旨遠。人物雖託古,事實可徵今也。唯三問三答皆不出「問」「答」之字。而「問」「答」之用自在詞義中。

分段大意:

首段:(一問)泛起「問卜」,不出「問」字,而「問」意自明。

()據《史記相國世家第二十三》東陵侯召平乃秦始皇時人;據《史記日者列傳》司馬季主以後與賈誼論卜;二人生非同時,相距頗遠,更無問「卜」之事劉基以「卜」事,合二人於一處,正可假託以說明世理,發揮其高深人生哲理

()東陵侯之說蕭何高祖益封置衛,乃洞明因果禍福之高人,不必就卜者問世俗浮沉事也。此乃假託,非真實也。「既廢」尤無根據矣!

二段:(一答)以反問作答,不必出「答」字也。

「何卜」者,為何事而問卜也,觀此後東陵再問,其意即可知也。

三段:(二問)列舉人世事物之極反、往復循環、屈伸起伏,疑其主宰而請教。

此段的「問」,內容十分平凡,但背後的道理卻是「平凡」得讓人不肯用心靈去省思。而東陵侯在無意中,已自我尋得解答。那就是關鍵性的兩字:

()為「久」:時間的無形力量。

1.久臥者思起:「臥」者伏也。引申為寢息。久臥傷神。人情必思起而活動也。

2.久蟄者思啟;「蟄」為藏也。字從「虫」立義,本專指昆虫之隱伏。引申為人之退隱偃息。久則思出用,人情之常也。

3.久懣者思嚏:「懣」訓為「煩也」。從心立義,即心氣積鬱而苦煩。嚏為悟解氣,引申為歕鼻出氣。「懣」思「嚏」則直謂氣鬱於鼻而欲噴嚏出也。

()為「極」:物性之往復反彈定律。

1.畜極則洩:「畜」謂積蓄,「洩」同「泄」謂漏散。容器超量則洩。必然之理也。

2.閟極則達:悶為「閉門」,引申為凡閉塞阻絕之稱。阻塞至極則決通,物性必然也。

3.熱極則風:熱為溫也。引申為凡暖煗之稱。熱極則氣流旋動而風,轉為涼也。

4.壅極則通:壅為阻塞。引申為凡遏阻之稱。壅之極必潰通,自然物性也。

()加上:盛衰往復循環,物極必反的真理

1.一冬一春,靡屈不伸;冬寒而萬物縮屈,春暖而萬物張伸。

2.一起一伏!無往不復:有高起必有下伏,有出往必有回復。

()委婉剖陳心意:東陵侯至此,實際已入悟境,然仍冀求司馬季主點破玄機。

就本文言,正蓄勢以待發。故委婉剖陳心意:「僕竊有疑,願受教焉!」 這與屈原「卜居」的:「此孰吉孰凶,何去何從?」之疑問相同,中心已隱現答案矣

四段:(二答)斷然肯定東陵侯不必卜;不出答字,而明答不必「卜」矣。

「卜」之功能,只據外顯之兆象以推飄渺之吉凶。吉凶之內在理路並無以見也。「卜」所以決疑也。東陵侯之靈明,已超越「兆象」而進入「理路」,此即本身已體悟決疑之方,所謂「久」與「極」,及往復循環之理,故斷然肯定不必卜。

()「若是」,則君侯已喻之矣:「喻」者,通曉也。

()又何卜「焉」:明無益也;拒之而實尊重之也。

此與鄭詹尹之屈原:「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龜策誠不能知此事」其心意正同也。

五段:(三問)仍疑天地之間,深奧之理有未達,故又再次而請問

()東陵侯自謙不知天道之奧:時間之流變,物性之極反,即是天道之奧;「天道」其實只是抽象的理念,真正的涵義,就是具體的「人事」。

()他「願先生卒教」:而所得到「圓融洞澈」的教示,仍不外人事的「變」與物性的「反」。本文〈司馬季主論卜〉,其實,乃是誠意伯一生艱苦,深知富貴浮雲,假此論鑒「人事」,回應天道,以冷化暴君奸佞名利之狂熱也。

六段:(三答)這是本文精華。「卜」事本身,司馬季主在《史記》中已與宋忠賈誼論之詳矣。此答之「論」,乃超越「卜」之兆象,深入天道變化物極必反、因果循環之高境矣。

()一言以定天道之親,鬼神之靈:自古對天道、鬼神之理念,皆基於人之善性而運作

這一句警語,對世人真是「當頭棒喝」!按:

1.《尚書》:「皇天無親,惟德是輔!」

2.《論語八佾篇》:「王孫賈問曰:與其媚奧,寧媚於灶。 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

3.《論語先進篇》:「子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可見「人情」高於鬼神之道矣。

4.古人云「皇天無親,唯親善人」,又云「禍福無門,唯人自召」。

()肯定蓍龜乃枯死僵化之物,唯人有靈性。

1.宇宙萬物,唯人秉賦靈性慧根:卜蓍之兆象,最終仍賴人之靈慧判斷;蓍龜本身絕無能斷事也!這是「論卜」最有睿知的一句斷語!許慎云:「人,萬物之性最貴者也」。

2.「何不自聽,而聽於物乎!」:明為反面質疑,實則正面肯定也。

()深察時間之流變,乃宇宙最大之能力:以八「昔」字,一「今」字,強烈顯示時間「變」的大能,人世間沒有任何力量可以抵抗。

八「昔」字中,兩虛而六實。一「今」字可抵八字用,亦兩虛而六實。虛實之用,詳簡之配,乃成絕妙修辭。劉伯溫真古文高手也。

1.「且君侯何不思昔者也」:兩「昔」一「今」之虛起。

「昔」指時間。時間無影無蹤!卻為一切存在之依據。「昔」又為追溯存在之據點。有此特點,時間劇變之大能,才有歸宿。

2.「有昔者必有今日」:「今」也指時間。但它不能絕對掌握。結為「今日」,也只能相對體現。「昔者」照應「今日」,本身雖仍是客觀的虛理,卻可有主親的認知。

3.六排比複句,為省略「今日」之實寫:

碎瓦頹垣,昔日之歌樓舞館也:今日殘破、毀廢的建築,就是早年唱歌跳舞的樓館。

荒榛斷梗,昔日之瓊蕤玉樹也:今日叢生的草木殘枝,就是早年名貴的丹華珍木。

露蛬風蟬,昔日之鳳笙龍笛也:今日寒露秋風中蟋蟀、知了野蟲淒涼的鳴聲,就是早年的高貴笙笛美樂。

鬼燐螢火,昔日之金釭華燭也:今日昏暗微弱的燈光,就是早年輝煌通明的銀燈紅燭

秋荼春薺,昔日之象白駝峰也:今日的野菜苦蔬,就是早年佳餚美味的象駝珍饈。

丹楓白荻,昔日之紈也:今日的雜色粗布,就是早年的絹這樣名貴衣料

()體認世間之色相:「有」與「無」、「開」與「謝」、「故」輿「新」、「高」輿「下」乃其必然。

通過時問的「今」「昔」,體認凡色相必然是相對。

1.顯滅相對循環:

「無」之後即出「有」:昔日之所無,今日有之不為過。

「無」之前曾經「有」:昔日之所有,今日無之不為不足。

是故一晝一夜,華開者謝;一秋一春,物故者新

2.因果必然相稱:

由因推果:激湍之下,必有深潭

相因相果:高丘之下,必有浚谷

()一語破「卜」:君候亦知之矣,何以卜為!

張公謹太宗取龜擲地大喜:卜所以決疑,既不疑,尚復何卜哉!東陵侯深明天理而「問卜」,司馬季主曲盡其意,一語而破其迷矣。

前言:世事看似多變難料,但窮通吉凶禍福,無非是因果─物理的因果(宇宙自然機制法則)和人事之因果。因果必然相稱,顯滅相對循環。

《說文解字》「卜」下云:「卜,灼剝龜也。象灸龜之形,一曰象龜兆之縱橫也。」文字之作,源於人類生活實際應用。「卜」字淵源極古。今傳殷商甲骨刻辭,即貞卜契刻,蓋神權時代用「卜」以觀吉凶之記事也,吳夌雲曰:「古者有事問龜,則契其腹背之高處,以火灼之。其聲卜,則有兆以告我矣。其兆或縱或橫,作卜以象其形。其音則如其聲。」據此,則當云:「卜,灼龜占事也。象龜兆之縱橫也。」

太古人類以農耕為生活主體。故占卜以農耕最直接有關之「天候」為中心。之後生活層面擴大於人事,占卜亦隨之於事類吉凶。但殷商之貞卜內容,仍似「天候」、「氣象」為主。

人生吉凶禍福,原難有客觀必然法則。即便是外來的水旱天災,也有太半是決定於主觀的人為因素。所以明理達情的人,不肯去問「卜」,甚至不願祈求上天特殊賜福。雖然一般都相信「福自天降」,但更明白「禍福無門,唯人自召」。《論語》、《孟子》兩書是倫家經典,但始終不出現「卜」字。可見聖人只重內修,對外來之禍福不疑惑也!〈論語述而篇〉:「子疾病,子路請禱。子曰:有諸?子路對日:有之!誄曰:禱爾于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禱,久矣!」

按:「禱」,訓義為「告事求福也」。《孟子》全書,連「禱」字亦不見,可知聖人立身之坦蕩也。可惜世人多庸愚。尤其政治人物,無不患得患失!三代以下,禪讓之道已絕。帝王將相,文武百僚,上下征利,勾心鬥角。徬徨得失之際,遂一委「卜」以決其疑矣!《史記日者列傳》,司馬遷已首著其意:「自古受命而王,王者之興,何嘗不以卜筮決於天命哉!其於尤甚,及可見。代王之入,任於卜者。太卜之起,由興而有。」

其實,《大學》章句已明告:「蓋人心之靈,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唯於理有未窮,故其知有不盡也!」所以,立身處世,富貴吉凶的疑難,真正能「決」的,最後的力量是自己的明理!歷史上最精彩的「決疑」是太卜是鄭詹尹

《楚辭卜居》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復見。竭知盡忠,而蔽鄣於讒。心煩慮亂,不知所從。乃往見太卜鄭詹尹曰:「余有所疑,願因先生決之。」詹尹乃端策拂龜曰:「君將何以教之?」

屈原曰:「吾寧悃悃款款,樸以忠乎?將送往勞來,斯無窮乎?寧誅鋤草茅以力耕乎?將游大人以成名乎?寧正言不諱以危身乎?將從俗富貴以偷生乎?寧超然高舉以保真乎?將哫訾栗斯,喔咿儒兒,以事婦人乎?寧廉潔正直以自清乎?將突梯滑稽,如脂如韋,以絮楹乎?寧昂昂若千里之駒乎?將汜汜若水中之鳧,與波上下,偷以全吾軀乎?寧與騏驥亢軛乎?將隨駑馬之跡乎?寧與黃鵠比翼乎?將與雞鶩爭食乎?此孰吉孰凶?何去何從?世溷濁而不清,蟬翼為重,千鈞為輕;黃鐘毀棄,瓦釜雷鳴;讒人高張,賢士無名。吁嗟默默兮,誰知吾之廉貞!?」

詹尹乃釋策而謝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育所不明;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龜策誠不能知此事!」

析譯:屈原已被放逐,三年沒有見到楚懷王。他對國家竭盡了忠誠、智慧,可是被奸佞遮蔽、阻撓。他心煩意亂,不知如何是好。於是他去見太卜鄭詹尹,說道:「我心中有疑惑,想靠您幫我解答。」詹尹就把策擺正,拂去龜殼上的灰塵,問道:「您將用什麼指教我呢?」

    屈原道:「我該勤勤懇懇,樸實忠誠呢;還是無止盡地去應酬逢迎、往來周旋呢?我該去鋤掉茅草,勤勞耕作呢;還是去逢迎達官貴人以博取榮譽呢?我該直言不諱,以至使自己受到危害呢;還是隨波逐流貪圖富貴,苟且偷生呢?我該超越濁世,遠舉高蹈,以保持自己的本性呢;還是去巧言逢承,強作笑顏來事奉一位女人呢?我該廉潔正直,以保持自身的潔白呢;還是圓滑世故、柔弱取媚於人呢?我該像一匹千里馬那樣昂然翹首呢;還是象野鴨浮游,與波起伏,偷生全軀呢?我該與騏驥抗軛並駕呢;還是尾隨劣馬的足跡呢?我該與天鵝一道並翅高飛呢;還是去和雞鴨爭食呢?所有這些,究竟誰好誰壞?何去何從?人世混濁,沒有一塊乾淨之處;人們認為知了的翅膀很重,卻把千斤的物體看得很輕;體龐音亮的大鐘被人們拋棄不用,敲起瓦缽卻讓它發出雷鳴;讒佞者位高權重,十分顯赫;賢仁之士毫無地位,默默無聞。唉!我還說什麼呢,誰又知道我的廉正忠誠?」

    詹尹聽後放下了手中的蓍草,道歉地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事物各有不足之處,人的智慧也有不明的時候;占卜也有不能解答的問題,神靈有時也無法通曉。您就按自己的心意去行事吧。我的龜殼、蓍草實在無濟於事。」

屈原的「疑」,種因於心煩慮亂,靈臺昏暗,看不見人世事理真相。不能明辨人世善惡吉凶及利鈍高下的循環因果。可是當他一步步將疑難的兩極,自我逼吐,就突然發現世事本有順、逆、清、濁,高、下、輕、重,貴、賤、成、敗的兩面!此時的屈原,實際已逐漸恢復天賦的靈明,所以最後二句:「吁嗟默默兮,誰知吾之廉貞!?」並不是祈求鄭詹尹解答,而是感慨人生深深的無奈!所以鄭詹尹立即釋策辭卜,所推闡的論斷,迴盪反復,真是睿智之言,也是人生高深哲理!所以,任何時代,任何環境,唯明智者能達事理以全身,不必求諸卜以決疑也。

歷史上殘殺功臣,最反覆無情的君主是漢高祖明太祖。功臣宿將處身其下,真是人命危淺」,朝不保夕。劉基輔佐朱元璋統一全國,建立朝,但多次遭疑獲譴,瀕臨死境。幸其明理達道,透澈人生,給得安享天年。他著《郁離子》十八篇。就天理人事壽夭吉凶,窮達貧賤哀樂顯晦。假託歷史人物,或虛構故事傳說,以《郁離子》為中心,對人生哲理作各種層面、各個角度的探索分析。文辭既優雅玄奧,內容更兼容並蓄,是寓言式曠代巨著。

題解:司馬季主論卜〉一文,以東陵侯求卜司馬季主季主大談「天道」之高境。頗接近鄭詹尹屈原之警語。結論為:「君侯亦知之矣,何以卜為!」正如鄭詹尹所云:「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龜策誠不能知此事!」真異曲而同工也。

《史記相國世家第二十三》有載關於東陵侯的一小段:「漢十一年,陳豨反,高祖自將,至邯鄲。未罷,淮陰侯謀反關中后用蕭何計,誅淮陰侯,語在淮陰事中。上已聞淮陰侯誅,使使拜丞相為相國,益封五千戶,令卒五百人一都尉為相國衛。君皆賀,召平獨吊。召平者,故秦東陵侯破,為布衣,貧,種瓜於長安城東,瓜美,故世俗謂之「東陵瓜」,從召平以為名也。召平謂相國曰:「禍自此始矣。上暴露於外而君守於中,非被矢石之事而君封置衛者,以今者淮陰侯新反於中,疑君心矣。夫置衛衛君,非以寵君也。願君讓封勿受,悉以傢俬財佐軍,則上心說。」相國從其計,高帝乃大喜。」

語譯:高帝十一年,陳豨反叛朝廷,漢高祖親自率領軍隊到邯鄲作戰。戰事還沒有平定,淮陰侯韓信又企圖在關中反叛朝廷,呂后採用蕭何的計策誅殺淮陰侯。這些話記載在〈淮陰侯列傳〉中。漢高帝聽到淮陰侯被殺的消息以後,派遣使者拜丞相蕭何為相國,加封封地五千戶,供他使用的士兵五百人,有一名都衛負責保衛相國的安全。這時候眾人都向蕭何道賀,唯獨召平哀弔他。召平就是以前朝的東陵侯朝滅亡以後,成為平民,家中貧窮,於是在長安城東種植瓜果,維持生活,因為他種的瓜果很甜美,所以世上的人都說這是東陵瓜,東陵瓜這個美名是因為召平做過東陵侯才取的。召平告訴相國說:「災禍從現在開始了。我們的皇上帶著軍隊,暴露在外,辛苦作戰,你卻安守在城中,不曾參加作戰,没有矢石的危險,而我們的皇上所以增加你的封地,派一都衛保護你,是因為淮陰侯剛剛在關中反叛朝廷,皇上有一點懷疑你的心跡。至於設一都衛保護你,並不是寵愛你,而是萬一發生變故的時候,可以看守著你,監護著你。希望你辭讓封地,不要接受,並且以家財幫助朝的軍隊,能夠這樣的話,皇上必然大大地高興。」相國聽從了召平的計策,漢高帝果然大為喜悅。

又《史記日者列傳第六十七》(這是專記日者的列傳。所謂日者,即古時占候卜筮的人),全篇詳記司馬季主宋忠賈誼「論卜」:「司馬季主者,人也。卜於長安東市。宋忠為中大夫,賈誼博士,同日俱出洗沐,相從論議,誦易先王聖人之道術,究遍人情,相視而歎。賈誼曰:『吾聞古之聖人,不居朝廷,必在卜醫之中。今吾已見三公九卿朝士大夫,皆可見知矣。試之卜數中以觀采。』二人即同輿而之市,游於卜肆中。天新雨,道少人,司馬季主閒坐,弟子三四人侍,方辯天地之道,日月之運,陰陽吉凶之本。二大夫再拜謁,司馬季主視其狀貌,如類有知者,即禮之,使弟子延之坐。坐定,司馬季主複理前語,分別天地之終始,日月星辰之紀,差次仁義之際,列吉凶之符,語數千言,莫不順理。」

則《郁離子》「天道」篇之〈司馬季主論卜〉事,實淵源於《史記日者列傳》。而與論人物,乃以「東陵侯召平」易「宋忠賈誼」;就內容言,《史記》司馬季主之「論卜」,乃真正就「卜」之真際而「論」;「天道」篇司馬季主之「論卜」,係劉基藉以闡述古今、榮枯、貴賤、興廢、虛實、有無乃相對之高深哲理而已!誠意伯妙澈天道,文辭古雅。《郁離子》乃寓言式劃時代傑作,即「天道」篇此一段蘊含之哲理,亦深造微境足以啟發靈明矣。

但,事實上,東陵侯(故秦東陵侯破,為布衣,貧,種瓜於長安城東,後嘗為相國掾屬)司馬季人,初卜於長安東市。乃以後與賈誼論卜)二人生非同時,相距頗遠,更無問「卜」之事東陵侯召平,為一悟道之隱士,絕世高人,視功名富貴如雲煙者也,智不低於卜者。司馬季主是奇士、賢人,隱居於卜,以導惑教愚為職志。不卜而洞悉天理因果。關於問卜一事,則不見史載。劉基以「卜」事,合二人於一處,正可假託以說明世理,發揮其高深人生哲理。季主人,隱承鄭詹尹之高也!

司馬季主東陵侯之言曰:「蓍,枯草也;龜,枯骨也;人靈於物者也,何不自聽而聽於物乎?」誠能一語破的,使東陵侯不能不悟,固非挾卜筮小技以謀生計者可比擬,故太史公為之立傳,(〈日者龜策列傳〉,有目無書,褚少孫補之)劉伯溫又記而傳之,豈偶然哉!劉伯溫亦精通數理者,在明太祖極端猜疑之下,而能深自韜光養晦,得以保全,亦非常人也。

作者:劉基,字伯溫,號犁眉郁離處州青田(今浙江青田)人,生於武宗至大四年(西元1311),卒於明太祖洪武八年(西元1375),年六十五。敘功封誠意伯,追贈太師,謚文成,贈封永嘉郡公,為永嘉氏之始祖,其故居南田舊屬處州(今麗水青田縣,現屬溫州文成南田鎮人。故劉基生前逝後,分別有過劉青田劉誠意劉文成之稱。

劉基自幼穎悟,長而博通經史,工於詩文,尤擅長天文、兵法、術數。文宗至順年間中進士,曾任高安(江西高安)縣丞、江浙儒學副提舉等職,為官廉直,頗有政聲。後因政治黑暗,棄官歸隱,著《郁離子》十八篇以明志

朱元璋起義,厚幣以聘,陳時務十八策,自此參與機要,協助朱元璋陳友諒,平張世誠,北伐中原,統一天下,官至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誠意伯,成為朝開國功臣之一。代開國制度多為劉基宋濂李善長等所草定,故明太祖比之為張良,嘗譽為「吾之子房」。《史》比為諸葛孔明。基個性剛直,洪武四年(西元1371)告老還鄉,後雖自隱晦,但當時太祖多猜忌,左丞相胡維庸又屢加構陷,遂遭譴奪祿,憂憤而死。

洪武八年正月,劉基生病了,朱元璋胡惟庸探視劉基胡惟庸隨身的醫生給劉基開了藥方,劉基吃了藥後,病情越來越重,過了不久就死了。關於劉基的死因,後來的胡惟庸案發後,醫生供認,是胡惟庸授意他毒死劉基。這也成為了胡惟庸的罪狀之一。但很多人都知道,胡惟庸劉基有仇,朱元璋也知道,卻派他去探望劉基。而劉基這樣有影響的人,胡惟庸是不敢隨便動手的,不然也不會讓劉基在他眼皮底下逍遙五年,他很有可能是得到了朱元璋的默許。無論此事是否是朱元璋指使,但毫無疑問的是,劉基之死朱元璋是負有責任的

劉基一生足智多謀,為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他對形勢判斷準確,思維縝密,能預測事情的發展方向,雖然他本人並非真如民間傳說那樣,有呼風喚雨的本事,但從他的判斷和預測能力來看,料事如神並非過分的評語。他和諸葛亮一樣,已經作為智慧的象徵被老百姓所銘記。

劉基樹開國之勳業「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泊溫」;著傳世之文章誠意伯文集》二十卷,被有識之士列為散文八大家之首;他那真誠為人的一生,「發奸摘伏,不避強禦」的耿直個性,懷王佐之才,抱濟世之志,以天下為己任,對國家、對人民、對事業的虔誠,足以感天動地,足以為世人之楷模、為後人所倣傚,故被尊稱為品學兼優,才通文武,「立德、立功、立言」兼備的「三不朽」偉人。

世傳劉基諸子百家、天文地理、陰陽五行、讖緯術數、軍事韜略、兵法智術、農事醫學、扶鸞占卦無所不精,滿溢著神仙般神秘色彩光環,是能呼風喚雨、未卜先知、透徹天機,有著非凡智慧和謀略的神秘人物,故有「智聖」之美譽,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軍事謀略家、文學家、思想家和哲學家,是南地區第一歷史偉人,更是舉世矚目、飲譽國內外中國歷史名人。另外,皇宮的規劃、《大律》的制定、《大統歷》編纂、軍衛法的倡立以及書法上的造詣,都充分顯示了劉基在法律、建築、曆法、書法上多方面的才華。

著作有:《誠意伯文集》二十卷:包括《郁離子》、《寫情集》、《覆瓿集》、《春秋明經》、《犁眉公集》等。劉基自負一代文宗,被有識之士列為散文八大家之首。劉基博學多識,著作等身,其詩作有1301首,詞有211首,散文有《郁離子》195篇,《春秋明經》40篇,其他序、記、跋、賦等121篇,其詩「允為代之冠」,其散文風格是理明而氣昌、氣昌而奇,自負一代文宗。還擅書畫。

傳世著作還有《百戰奇略》、《重纂諸葛忠武侯兵法心要》、《兵機賦》、《火龍神器陣法》、《劉青田劍法全集》、《國初禮賢錄》、《大明清類天文分野之書》、《白猿風雨圖》、《天文風雨賦註解》、《觀象玩占》、《天文秘略》、《八門禽遁大全》、《先天禽遁大全》、《大六壬銀河棹》、《佐元直指圖解》、《劉伯溫秘授玄徹通旨滴天髓》、《洪武戊申大統歷》、《玉尺經》、《披肝露膽經》、《靈城精義》、《新鋟誠意伯煙波釣叟奇門定局》、《多能鄙事》、《靈棋經解》等等諸集,闡述治國方略、政治軍事、神奇兵法、處世智慧、陰陽卜筮、風水寶鑒、奇門定局、靈棋經解、人世預言以及飲食、菜譜、服飾、器用、方藥、農圃、牧養等雜文化、俗事文化,縱貫古今,涵蓋天地,無不備載,無所不有。

劉基作為明朝開國功臣,他以剛正不阿、不計名位、顧全大局的品德為後人敬仰。劉基後裔宗親現約有六七萬人,主要分布在溫州各縣(市、區)及麗水青田等地。據南田《氏宗譜》記載,約從明萬曆年間始,劉基後人每年會舉行春秋兩祭,春祭為農曆正月初一,秋祭為農曆六月十五即劉基生辰日。

帝師劉基故里温州文成縣 塑像

劉基劉文成公廟就位於他的故里南田華蓋山腳下,為明英宗天順三年奉旨敕建,距今已有500多年歷史,為劉基的六世孫劉啟憲文成縣南田遷居浙江蒼南莒溪後所建。他以剛正不阿、不計名位、顧全大局的品德為後人敬仰。

2010年07月26日文成縣祭祀劉基誕辰700年

2010年07月26日文成縣祭祀劉基誕辰700年, 發展觀光活動

臺視連續劇 神機妙算 劉伯溫 造型

 

時間的無形力量

 

太極圖:物極必反

股價趨勢的物極必反律 

金價趨勢的物極必反律

美元和黃金呈現長期負相關性

補註:

時間的無形力量久臥者思起,久蟄者思啟,久懣者思嚏。

物極必反定律:蓄極則洩,閟極則達,熱極則風,壅極則通。一冬一春,靡屈不伸;一起一伏,無往不復。

太極是中國思想史上一個重要概念,是指宇宙最原始的基因,形成萬物的本源。《太極圖》原叫《無極圖》,跟據史書記載,《太極圖》有不同的闡釋,其中有一種簡捷的畫法:一條曲線將它分為兩半,形成一半白、一半黑;白代表陽,黑代表陰,白中有一個黑點,黑中又有一個白點,表示陽中有陰,陰中有陽。寓意陰陽對立但又互相聯結的統一體,蘊含和諧、對稱、平衡、循環、稳定等原理。

股價走勢:低檔急跌三大陰:股價連番下挫,空方瘋狂肆虐,在低檔連拉三條大陰線,這是股價即將陷入短期谷底的先兆,行情將改由多頭主控,在極端弱勢之中產生反彈。本K線組合一般是股價短期見底的徵兆,由於底部未能盤實,故只能當作反彈對待。具體操作中,仍然要同時認真觀察個股基本面和消息面,以提防某些主力和機構借此形態騙線出貨。

金價走勢:經過統計70%的概率會下跌,在超過24日均線的乖離率數值8時,並且跌幅在10%以上。

從圖形上非常的相似,均經過了連續的拉升過程,並出現多次加速,首日出現乖離率峰值超出11後,次日便形成反轉K線組合,MACD指標均形成歷史上的最高數值。從這幾方面來分析,金價都有可能會出現此前歷史的重演。若歷史重演,其他相關指標支撐的情況下,金價將重新回到此前的調整平台內部,即1470—1570的區間,這也將是這輪調整或將發生的終極目標,然後金價開始步入較長週期的築底震盪的過程。

結合美元價格與金價的走勢進行相關性分析:美元和黃金呈現長期負相關性,在這個長期的基礎下,美元目前的圖形走勢和087月的歷史性底部極其相似,乖離率接近於零軸,市場完全處於蓄勢待發的階段,結合目前的基本面因素,歐洲的債務問題所引發的市場擔心已經逐漸超過了投資者對美國經濟復甦乏力的擔心,一旦新的問題爆發,一連串的歐洲債務問題會引發「多米諾效應「從而使得避險從新回歸美元。

龜甲:『龜甲獸骨文字』,也稱『龜甲文』、『卜辭』、『占卜文字』、『契文』、『契』等。是青銅時代(約西元前1339-1281)殷商刻在龜甲、獸骨、人骨上記載占卜、祭祀等活動的文字,是目前發現最早的成熟文字。十九世紀末,出土於河南安陽小屯,史稱『墟』。

蓍草,多年生直立宿根草本,稀有植物。蓍草,植物名,別稱「蚰蜒草」、「鋸齒草」 蓍草屬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高1左右,一本多莖。夏秋間開白色小花,深秋枯槁,來年逢春又生。全草可供藥用,並含芳香油,可作調香原料,也可供觀賞。莖圓象天,德圓而神,蓍千歲而三百莖,知吉凶。六千多年前,太昊伏羲氏都宛丘,仰觀於天,俯察於地,遠取諸物,近取諸身,中觀萬物,揲蓍畫卦,故此草被頌稱「神蓍」、「靈物」。歷代帝王遣官祭祀,均以其當作回京覆命的信物。

我國古代用它的莖占卜。蓍之為言蓍(耆)也,百年一本,生百莖,此草木之壽(儔)知吉凶者也,聖人以間鬼神焉,是萬物有靈論的表現。首先說明一下「卜筮」的定義——準備五十五根蓍草,實際上用四十九根,先任意分成上下兩部分,代表天、地;再從上面一部分中移出一根到中間,代表人。把上面的蓍草分為四組,代表四季,把剩餘的蓍草放到左邊,代表閏月。對下面的蓍草也進行同樣的處理,剩餘的蓍草放到右邊。這樣就完成了第一次卜筮,得到一個「爻」。這樣重複六次,就得到六十四卦之一,上下各是八卦之一。一般一次要求得兩卦(也就是先得一個卦,然後變化成另一個卦),象徵事物的變化發展;然後再卜得一個「爻辭」即爻在卦像中具體意義的象徵,進一步說明未來可能發生的情況。這樣,一次卜筮就正式完成了。

據《淮陽縣志》記載曰「太昊陵後有蓍草園,牆高九尺,方廣八十步」。相傳,伏羲氏就是用蓍草畫八卦的,稱為「揲蓍畫卦」,因此其身價更加高貴。《博物誌》說:「蓍千歲而三百莖,故知吉凶」。《碑雅》也解釋「蓍」說:「草之多壽者,故字從耆」,「耆」者:六十歲而三百以上的人。迷信的人們用蓍草占卜,預測吉凶。因為年長閱豐而悉事故。

 據傳這是:珍藏 2500年占卜靈草 現身香江 古人視其為神物

 據傳蓍草須長千年,方是靈草

 據傳這是:中國成都金沙遺址出土,用於占筮的龜甲↓

 水白龜

龜甲圖

龜甲上的貞卜文字

 

延伸:〈神機妙算劉伯溫〉連續劇片尾曲──林姍〈力量〉

連結:林姍--KTV

連結:林姍 - 力量

〈力量〉(神機妙算劉伯溫)  作詞:沈建福 作曲:南雅人 編曲:項仲為

嘜擱講嘜擱講,離開真勉強,心愛的請體諒,我心內的苦衷,自己卡堅強。

為將來來設想,離開心愛甲故鄉,將著痛苦藏置心中,百般辜不衷。

天涯茫茫,前途亦茫茫,我欲何去又何從,啊…啊…,啊…啊…,將著痛苦藏心中。

嘜擱講嘜擱講,離開真勉強,心愛的請保重,不通來心悲傷,等我回故鄉。

為前途甲理想,東西南北衝衝衝,將著悲傷化作力量,勇敢向前衝。

人海茫茫情海亦茫茫,我欲何去又何從,啊…啊…,啊…啊…,啊將著悲傷化力量。

不可抗拒的力量:

一、寧靜:「靜以修身」、「非寧靜無以致遠」、「學須靜也」

諸葛亮忠告孩子寧靜才能夠修養身心,靜思反省。不能夠靜下來,則不可以有效的計劃未來,而且學習的首要條件,就是有寧的環境。

二、節儉「儉以養德」。諸葛亮忠告孩子要節儉,以培養自己的德行。

三、計劃: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諸葛亮忠告孩子要計劃人生,不要事事 講求名利,才能夠了解自己的志向,要靜下來,才能夠細心計劃將來。

四、學習:「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

諸葛亮忠告孩子寧靜的環境對學習大有幫助,當然配合專注的平靜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諸葛亮他相信才能是學習的結果。

五、增值:「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葛亮忠告孩子要增值先要立志,不願意努力學習,就不能夠增加自己的才幹。但學習的過程中,決心和毅力非常重要,因為缺乏了意志力,就會半途而廢。

六、速度:「怠慢則不能勵精」。

諸葛亮忠告孩子凡事拖延就不能夠快速的掌握要點。

七、性格:「險躁則不能冶性」。

諸葛亮忠告孩子太過急躁就不能夠陶冶性情。

八、時間:「年與時馳」、「意與歲去」。

諸葛亮忠告孩子時光飛逝,意志力又會隨著時間消磨,「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九、想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諸葛亮忠告孩子時光 飛逝,當自己變得和世界脫節,才悲嘆蹉跎歲月,也 於事無補。

要懂得居安思危,才能夠臨危不亂。想像力比知識更有力量。

十、精簡:

諸葛亮寫給兒子對於為學做人的忠告腳踏實地,規劃是人生。

中國的占卜:概述、源流、與科學的關係、占卜的方法維基百科

原始民族對於事物的發展缺乏足夠的認識,因而藉由自然界的徵兆來指示行動。但自然徵兆並不常見,必須以人為的方式加以考驗,占卜的方法便隨之應運而生。占卜是由外界事物的動向和變化向非人的靈體探詢想要知道的事物。它和預言不同的地方在於,通常會出現模稜兩可的答案,讓占者去找出一種合理的解釋。在古語中「占卜」的「占」是指蓍占,「卜」是指龜卜,蓍占和龜卜都是中國遠古時的占卜方法,其中龜卜的歷史更為久遠,但原法已經失傳,殷墟甲骨文即是龜卜存在的直接考古證據;蓍占因為記錄於《繫辭》,其方法得以保存至今。

中國,自古就有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所以認為人事的興衰可以通過自然的變化表現出來,並在占卜的過程中被捕捉到。一方面,占卜是一種神秘主義,而另一方面,則是各種自然科學經驗的實際應用。雖然占卜本身也可以用於找出已經發生但因條件限制而不能直接獲取的信息,但多數人似乎對用它進行針對未來的探究更感興趣。

嚴格來說,占卜預設了某種超自然力量或命運會造成的影響,而科學預測則是仰賴科學法則、無感情的唯物辯證,並且重複操作的機械化方式。因此,從操作的定義上而言,所有採用非科學方法去進行預言的活動,都可以說是占卜。除了奇聞軼事這種簡單的解釋外,也有一些嚴肅的理論在探討占卜是如何運作的。其中一個帶有經驗主義科學基礎的理論,是立基於潛意識之上。根據這個理論,占卜是一種對潛意識中帶有的訊息進行解碼的過程。而相信這些訊息的來源是超自然或神秘力量,則是這個理論和科學解釋之間的差異所在。

在中國,占卜可以有下列方法:

1.相術,指對人的神態,氣質,面目,身體部位等的觀察來預測禍福吉凶和各種事務。

2.占星,占星在中國被稱為七政四餘,主要是可以昭示國家及君主的禍福,治理與否。早期與天文聯繫緊密,後來逐漸分離。

3.卜筮,指用龜甲,筮草等工具預測某些事項,不同的時代使用的方法有不同,歷代也有創新,比如據傳東方朔的《靈棋經》就是用特製的棋子和特殊的口訣來預測。

4.扶乩,指利用一個繫有柳筆的筲箕,由扶乩人透過儀式,所謂「通達神明」,將神明之訊息寫在沙盤上。

5.求籤,在廟宇中向神明稟報自己所遭遇之問題後,索取代表神意的文字、詩詞(俗稱籤詩),以擲筊確認。

6.測字,占卜師利用來問事者報上的漢字,測算問題的吉凶。

7.星命,用生辰八字地理方位等與自然相象進行比擬預測。

8.占夢,依據夢裡的情況,借用自然或其他的人事進行類比,得出一些預測結果。

9.占氣,利用天空等表現出來的色彩等情況,主要用來預測戰爭的情況,在古代的軍事著作中,這樣的章目必不可少。

10.音律,利用聲音等的表現來預測或說明人間事務。

11.符瑞,根據不同尋常的事物來預測吉凶和國家禍福,通常會被人利用,比如陳勝吳廣起義等。

12.童謠,代,童謠被認為可以預測吉凶禍福,所以在《三國演義》中會有不少這樣的預測事例。一般被歸入讖緯中的讖言一類。

千葉蓍 [菊科] [千葉蓍屬] 別名:西洋蓍草

西洋蓍草

蓍草  為古時占卜,燒來作卦,跟龜殼的作用一樣

密密麻麻如繁星,蓍草一粟敬神靈

蓍草  蔡水蓍

據說伏羲利用蓍草占卜,創造了八卦,因此蓍草在中國文化裡被視為神草之一

蕨葉蓍

蕨葉蓍

蕨葉蓍/黃花

蓍草/白花/道路綠化

蕨葉蓍/種苗

西洋蓍草

司馬遷《史記日者列傳第六十七》君石 譯注

正文:自古受命而王,王者之興何嘗不以卜筮決於天命哉!其於周尤甚,及秦可見。代王之入,任於卜者。太卜之起,由興而有。

司馬季主者,人也。卜於長安東市。宋忠為中大夫,賈誼博士,同日俱出洗沐,相從論議,誦易先王聖人之道術,究遍人情,相視而歎。賈誼曰:「吾聞古之聖人,不居朝廷,必在卜醫之中。今吾已見三公九卿朝士大夫,皆可見知矣。試之卜數中以觀采。」二人即同輿而之市,游於卜肆中。天新雨,道少人,司馬季主閒坐,弟子三四人侍,方辯天地之道,日月之運,陰陽吉凶之本。二大夫再拜謁,司馬季主視其狀貌,如類有知者,即禮之,使弟子延之坐。坐定,司馬季主複理前語,分別天地之終始,日月星辰之紀,差次仁義之際,列吉凶之符,語數千言,莫不順理。

宋忠賈誼瞿然而悟,獵纓正襟危坐,曰:「吾望先生之狀,聽先生之辭,小子竊觀於世,未嘗見也。今何居之卑,何行之汙?」

司馬季主捧腹大笑曰:「觀大夫類有道術者,今何言之陋也,何辭之野也!今夫子所賢者何也?所高者誰也?今何以卑汙長者?」

二君曰:「尊官厚祿,世之所高也,賢才處之。今所處非其地,故謂之卑。言不信,行不驗,取不當,故謂之汙。夫卜筮者,世俗之所賤簡也。世皆言曰:『夫卜者多言誇嚴以得人情,虛高人祿命以說人志,擅言禍災以傷人心,矯言鬼神以盡人財,厚求拜謝以私於己。』此吾之所恥,故謂之卑汙也。」

司馬季主曰:「公且安坐。公見夫被髮童子乎?日月照之則行,不照則止,問之日月疵瑕吉凶,則不能理。由是觀之,能知別賢與不肖者寡矣。

「賢之行也,直道以正諫,三諫不聽則退。其譽人也不望其報,惡人也不顧其怨,以便國家利眾為務。故官非其任不處也,祿非其功不受也;見人不正,雖貴不敬也;見人有汙,雖尊不下也;得不為喜,去不為恨;非其罪也,雖累辱而不愧也。

「今公所謂賢者,皆可為羞矣。卑疵而前,孅趨而言;相引以勢,相導以利;比周賓正,以求尊譽,以受公奉;事私利,枉主法,獵農民;以官為威,以法為機,求利逆暴:譬無異於操白刃劫人者也。初試官時,倍力為巧詐,飾虛功執空文以主上,用居上為右;試官不讓賢陳功,見偽增實,以無為有,以少為多,以求便勢尊位;食飲驅馳,從姬歌兒,不顧於親,犯法害民,虛公家:此夫為盜不操矛弧者也,攻而不用弦刃者也,欺父母未有罪而弑君未伐者也。何以為高賢才乎?

「盜賊發不能禁,夷貊不服不能攝,奸邪起不能塞,官秏亂不能治,四時不和不能調,歲穀不孰不能適。才賢不為,是不忠也;才不賢而讬官位,利上奉,妨賢者處,是竊位也;有人者進,有財者禮,是偽也。子獨不見鴟梟之與鳳皇翔乎?蘭芷芎藭棄於廣野,蒿蕭成林,使君子退而不顯眾,公等是也。

「述而不作,君子義也。今夫卜者,必法天地,象四時,順於仁義,分策定卦,旋式正釭,然後言天地之利害,事之成敗。昔先王之定國家,必先龜策日月,而後乃敢代;正時日,乃後入家;產子必先占吉凶,後乃有之。自伏羲作八卦,周文王演三百八十四爻而天下治。句踐文王八卦以破敵國,霸天下。由是言之,卜筮有何負哉!

「且夫卜筮者,埽除設坐,正其冠帶,然後乃言事,此有禮也。言而鬼神或以饗,忠臣以事其上,孝子以養其親,慈父以畜其子,此有德者也。而以義置數十百錢,病者或以愈,且死或以生,患或以免,事或以成,嫁子娶婦或以養生:此之為德,豈直數十百錢哉!此夫老子所謂『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今夫卜筮者利大而謝少,老子之云豈異於是乎?

莊子曰:『君子內無饑寒之患,外無劫奪之憂,居上而敬,居下不為害,君子之道也。』今夫卜筮者之為業也,積之無委聚,藏之不用府庫,徙之不用輜車,負裝之不重,止而用之無盡索之時。持不盡索之物,遊於無窮之世,雖氏之行未能增於是也,子何故而云不可卜哉?天不足西北,星辰西北移;地不足東南,以海為池;日中必移,月滿必虧;先王之道,乍存乍亡。公責卜者言必信,不亦惑乎!

「公見夫談士辯人乎?慮事定計,必是人也,然不能以一言說人主意,故言必稱先王,語必道上古;慮事定計,飾先王之成功,語其敗害,以恐喜人主之志,以求其欲。多言誇嚴,莫大於此矣。然欲彊國成功,盡忠於上,非此不立。今夫卜者,導惑教愚也。夫愚惑之人,豈能以一言而知之哉!言不厭多。

「故騏驥不能與罷驢為駟,而鳳皇不與燕雀為群,而賢者亦不與不肖者同列。故君子處卑隱以辟眾,自匿以辟倫,微見德順以除群害,以明天性,助上養下,多其功利,不求尊譽。公之等喁喁者也,何知長者之道乎!」

宋忠賈誼忽而自失,芒乎無色,悵然噤口不能言。於是攝衣而起,再拜而辭。行洋洋也,出門僅能自上車,伏軾低頭,卒不能出氣。

居三日,宋忠賈誼於殿門外,乃相引屏語相謂自歎曰:「道高益安,勢高益危。居赫赫之勢,失身且有日矣。夫卜而有不審,不見奪糈;為人主計而不審,身無所處。此相去遠矣,猶天冠地屨也。此老子之所謂『無名者萬物之始』也。天地曠曠,物之熙熙,或安或危,莫知居之。我與若,何足預彼哉!彼久而愈安,雖氏之義未有以異也。」

久之,宋忠使匈奴,不至而還,抵罪。而賈誼梁懷王傅,王墮馬薨,不食,毒恨而死。此務華絕根者也。

太史公曰:古者卜人所以不載者,多不見於篇。及至司馬季主,餘志而著之。

先生曰:臣為郎時,游觀安中,見卜筮之賢大夫,觀其起居行步,坐起自動,誓正其衣冠而當鄉人也,有君子之風。見性好解婦來卜,對之顏色嚴振,未嘗見齒而笑也。從古以來,賢者避世,有居止舞澤者,有居民間閉口不言,有隱居卜筮間以全身者。夫司馬季主者,賢大夫,遊學長安,通《易經》,術黃帝老子,博聞遠見。觀其對二大夫貴人之談言,稱引古明王聖人道,固非淺聞小數之能。及卜筮立名聲千里者,各往往而在。傳曰:「富為上,貴次之;既貴各各學一伎能立其身。」黃直,大夫也;君夫,婦人也:以相馬立名天下。齊張仲曲成侯以善擊刺學用劍,立名天下。留長孺以相彘立名。滎陽褚氏以相牛立名。能以伎能立名者甚多,皆有高世絕人之風,何可勝言。故曰:「非其地,樹之不生;非其意,教之不成。」夫家之教子孫,當視其所以好,好含苟生活之道,因而成之。故曰:「制宅命子,足以觀士;子有處所,可謂賢人。」

臣為郎時,與太卜待詔為郎者同署,言曰:「孝武帝時,聚會占家問之,某日可取婦乎?五行家曰可,堪輿家曰不可,建除家曰不吉,叢辰家曰大凶,曆家曰小凶,天人家曰小吉,太一家曰大吉。辯訟不決,以狀聞。制曰:『避諸死忌,以五行為主。』」人取於五行者也。

日者之名,有自來矣。吉凶占候,著於墨子。齊楚異法,書亡罕紀。後人斯繼,季主獨美。取免暴,此焉終否。

主旨:是借日者之論,譏諷尊官厚祿,斥其「事私利,枉主法,獵農民;以官為威,以法為機,求利逆暴,譬無異於操白刃劫人者」的醜惡面目,露其「盜賊發不能禁,夷貊不服不能懾,奸邪起不能塞,官秏亂不能治,四時不和不能調,歲穀不熟不能適」,不忠不才,妨賢竊位的腐朽本質。同時頌揚了日者隱居卜筮,導惑教愚,「微見德順以除群害,以明天性,助上養下,多其功利」,有禮有德,不求寵榮的可貴精神。

解題:這是專記日者的列傳。所謂日者,即古時占候卜筮的人。《墨子·貴義》說:「子墨子北之,遇日者。日者曰:『帝以今日殺黑龍於北方,而先生之色黑,不可以北。』墨子不聽,遂北,至淄水墨子不遂而反焉。日者曰:『我謂先生不可以北。』」司馬貞《史記索隱》按:「名卜筮曰『日者』以,所以卜筮占候時日通名『日者』故也。」

太史公自序》曰:「齊楚秦趙為日者,各有俗所用。欲循觀其大旨,作《日者列傳》」。然總覽全文,篇中只敘司馬季主之事,未及齊秦趙諸國為日者事,與自序所言相異。對此,司馬貞指出:「《書》曰:『十篇缺,有錄無書』。張晏曰:『沒之後,亡《景紀》、《武紀》、《禮書》、《樂書》、《兵書》、《將相表》、《三王世家》、《日者》、《龜策傳》、《傅靳》等列傳也』」。(《史記索隱》)日本瀧川資言進一步考證說:「此篇有氏補傳,則本傳之成,必在少孫前,而非史公手筆。」(《史記會注考證》)此二人之言極是。

解析:全傳側重寫司馬季主宋忠賈誼的對話,語言描寫突出。篇中反覆推論,說理透闢,辭鋒犀利,極富個性。並善於運用生動確切的比喻,增加語言的形象性和說服力,深刻地刻畫了日者豐富的精神境界和鮮明的性格特徵,勾勒了世之貪位慕祿者卑污、可憎的嘴臉。

手法運用嫻熟,獨具匠心,是本篇的另一特色。日者與竊位者,在作者筆下:一為鳳凰,一為鴟梟;一為蘭芷,一為蒿蕭;一為騏驥,一為罷驢。賢者與不肖者,相互映襯,一褒一貶,愛憎分明。

語譯:自古以來承受天命的人方能成為國君,而君王的興起又何嘗不是用卜筮來取決於天命呢!這種情形在朝尤為盛行,到了代還可以看到。王入朝繼承王位,也是聽任於占卜者。至於卜官的出現,早在興以來就已經有了。

司馬季主國人。他在長安東市卜卦。宋忠此時任中大夫,賈誼博士,一天二人一同外出洗沐,邊走邊談,討論講習先王聖人的治道方法,廣泛地探究世道人情,相視慨歎。賈誼說:「我聽說古代的聖人,如不在朝做官,就必在卜者、醫師行列之中。現在,我已見識過三公九卿及朝中士大夫,他們的才學人品都可說瞭解了。我們試著去看看卜者的風采吧。」二人即同車到市區去,在卜筮的館子裡遊覽。天剛下過雨,路上行人很少,司馬季主正閒坐館中,三四個弟子陪侍著他,正在講解天地間的道理,日月運轉的情形,陰陽吉凶的本源。兩位大夫向司馬季主拜了兩拜。司馬季主打量他們的狀貌,好像是有知識的人,就還禮作答,叫弟子引他們就坐。坐定之後,司馬季主重新疏解前面講的內容,分析天地的起源與終止,日月星辰的運行法則,區分仁義的差別關係,列舉吉凶禍福的朕兆,講了數千言,無不順理成章。

宋忠賈誼十分驚異而有所領悟,整理冠帶,端正衣襟,恭敬地坐著,說:「我看先生的容貌,聽先生的談吐,晚輩私下觀看當今之世,還未曾見到過。現在,您為什麼地位如此低微,為什麼職業如此污濁?

司馬季主捧腹大笑說:「看兩位大夫好像是有道術的人,現在怎麼會說出這種淺薄的話,措辭這樣粗野呢?你們所認為的賢者是什麼樣的人呢?所認為高尚的人是誰呢?憑什麼將長者視為卑下污濁呢?」

兩位大夫說:「高官厚祿,是世人所認為高尚的,賢能的人佔據那種地位。如今先生所處的不是那種地位,所以說是低微的。所言不真實,所行不靈驗,所取不恰當,所以說是污濁的。卜筮者,是世俗所鄙視的。世人都說:『卜者多用誇大怪誕之辭,來迎合人們的心意;虛假抬高人們的祿命,來取悅人心;編造災禍,以使人悲傷;假借鬼神,以騙盡錢財;貪求酬謝,以利於自身。』這都是我們認為可恥的行徑,所以說是低微污濁的。」

司馬季主說:「二位暫且安坐。你們見過那披髮童子吧?日月照著,他們就走路;不照,他們就不走。問他們日月之食和人事吉凶,就不能解釋說明。由此看來,能識別賢與不肖的人太少了。

「大凡賢者居官做事,都遵循正直之道以正言規勸君王,多次勸諫不被採納就引退下來;他們稱譽別人並不圖其回報,憎惡別人也不顧其怨恨,只以對國家和百姓有利為己任。所以,官職不是自己所能勝任的就不擔任,俸祿不是自己功勞所應得到的就不接受;看到心術不正的人,雖位居顯位也不恭敬他;看到染有污點的人,雖高居尊位也不屈就他;得到榮華富貴也不以為喜,失去富貴榮華也不以為恨;如果不是他的過錯,雖牽累受辱也不感到羞愧。

「現在你們所說的賢者,都是些足以為他們感到羞愧的人。他們低聲下氣地趨奉,過分謙恭地講話;憑權勢相勾引,以利益相誘導;植黨營私,排斥正人君子,以騙取尊寵美譽,以享受公家俸祿;謀求個人的利益,歪君主的法令,掠奪農民的財產;依仗官位逞威風,利用法律做工具,追逐私利,逆行橫暴:好像與手持利刃威脅別人沒有什麼不同。剛做官時,竭力耍弄巧詐伎倆,粉飾虛假的功勞,拿著華而不實的文書去欺騙君王,以便爬上高位;被委任官職後,不肯讓賢者陳述功勞,卻自誇其功,把假的說成實的,把沒有的變成有的,把少的改為多的,以求得權勢尊位;大吃大喝,到處遊樂,犬馬聲色,無所不有,不顧父母親人死活,專做犯法害民勾當,肆意揮霍,虛耗公家:這其實是做強盜而不拿弓矛,攻擊他人而不用刀箭,虐待父母而未曾定罪,殺害君而未被討伐的一夥人。憑什麼認為他們是高明賢能者呢?

「盜賊發生而不能禁止,蠻夷不從而不能懾服,奸邪興起而不能遏止,公家損耗而不能整治,四時不和而不能調節,年景不好而不能調濟。有才學而不去做,這是不忠;沒有才學而寄居官位,享受皇上的俸祿,妨礙賢能者的地位,這是竊居官位。有關係的就進用做官,有錢財的就禮遇尊敬,這叫做虛偽。你們難道沒有見過鴟梟也同鳳凰一起飛翔嗎?蘭芷芎被遺棄在曠野裡,而蒿蕭卻長得茂密成林,使正人君子隱退而不能揚名顯眾,即是在位諸公所致。

「述而不作,是君子的本意。如今卜者占卜,一定傚法天地,取象四時的變化,順應仁義的原則,分辨筮策,判定卦象,旋轉栻盤,占卜作卦,然後解說天地間的厲害,人事的吉凶成敗。以前先王安定國家,必先用龜策占卜日月,然後才敢代天治理百姓;選準吉日,隨後才能進入國都;家中生子必先占卜吉凶,然後才敢養育。從伏羲氏創製八卦,周文王演化成三百八十四爻而後天下得以大治。勾踐仿照文王八卦行事而大破敵國,稱霸天下。由此說來,卜筮有什麼值得憂慮的呢?

「再說卜筮者,掃除潔淨然後設座,端正冠帶然後談論吉凶之事,這是合禮儀的表現。他們的言論,使鬼神或許因而享用祭品,忠臣因而奉事他的君,孝子因而供養他的雙親,慈父因而撫育他的孩子,這是有道德的表現。而問卜者出於道義花費幾十、上百個錢,生病的人或許因而痊癒,將死的人或許因而得生,禍患或許因而免除,事情或許因而成功,嫁女娶婦或許因而得以養生:這種功德,難道只值幾十、上百個錢嗎!這就是老子所說的『具有大德者並不以有德自居,所以他才有德』。今天的卜筮者待人好處多而受人之謝少,老子所說的難道同卜筮者的所作所為有什麼不同嗎?

莊子說:『君子內無饑寒的憂患,外無被劫奪的顧慮,居上位慎重嚴謹,處下位不妒忌他人,這就是君子之道。』如今,卜筮者所從事的職業,積蓄無須成堆,儲藏不用府庫,遷徙不用輜車,裝備簡單輕便,停留下來就能使用,並且沒有用完之時。拿著使用不盡的東西,游於沒有盡頭的世上,即使莊子的行為也不能比這更好。你們為什麼卻說不可以卜筮呢?天不足西北,星辰移向西北;地不足東南,就用海為池;太陽到了中午必定向西移動,月亮到了滿圓後必定出現虧缺;先王的聖道,忽存忽亡。而二位大夫要求卜筮者說話必定信實,不也足令人疑惑不解嗎?」

「你們見過說客辯士吧?思考問題,決策謀劃,必須靠這種人。然而他們不能用隻言片語使人主喜悅,所以講話必托稱先王,論說必引述上古;考慮問題,決策謀劃,或誇飾先王事業的成功,或述說其失利敗壞的情形,使人主的心意或有所喜,或有所懼,以實現他們的慾望。多講虛誇之詞,沒有比這更厲害的了。可是要想使國家富強,事業成功,能夠效忠君王,不這樣做又不行。現在的卜筮者,是解答人們的疑問,教化百姓的愚昧。那些愚昧迷惑的人,怎麼能用一句話就使他們聰明起來!因此,說話不厭其多。」

「所以騏驥不能和疲驢同駕一車,鳳凰不同燕子麻雀為群,而賢者也不跟不肖者同伍。所以君子常處於卑下不顯眼的地位,以避開大眾,自己隱匿起來以避開人倫的束縛,暗中察明世間道德順應之情狀,以消除種種禍害,以表明上天的本性,幫助上天養育生靈,希求更多的功利,而不求什麼尊位與榮譽。你們二位不過是些隨便發發議論的人,怎麼會知道長者的道理呢!」

宋忠賈誼聽得精神恍惚而若有所失,茫然失色,神情惆悵,閉口不能說話。於是整衣起身,拜了又拜,辭別司馬季主。二人走起路來,不辨東西南北,出門只能自己上車,趴在車欄上,不敢抬頭,始終像是透不過氣來。

過了三天,宋忠在殿門外見到賈誼,便湊到一起避開旁人談論此事,慨歎地說:「道德越高越安穩,權勢越高越危險。處在顯赫的地位,喪身將指日可待。卜筮即便不周密,也不會被奪去應得的精米;替君王出謀劃策如果不周密,就沒有立身之地。這二者相差太遠了,就像天冠地覆不可同日而語一樣。這正如老子所說的『無名是產生天地萬物的本源』呵!天地空闊無邊,萬物興盛和樂,有的安穩,有的危險,不知所處。我和你,哪裡值得干預他們卜者之事呢!他們日子愈久就越安穩,即使莊子的主張也沒有什麼與此不同之處。」

過了很久,宋忠出使匈奴,沒有到達那裡就返回來了,因而被判了罪行。賈誼梁懷王的太傅,梁懷王不慎墜馬而死,賈誼引咎絕食,痛恨而死。這都是追求華貴而斷絕性命的事例啊。

太史公說:古時候的卜者,所以不被記載的原因,是因為他們的事跡多不見於文獻。待到司馬季主,我便將其言行記述成篇。

先生說:我做郎官時,曾在長安城中遊覽,見過從事卜筮職業的賢士大夫,觀察他們的起居行走、行動都由自己,常常謹慎地整理好衣服帽子來接待鄉野之民,有君子的風範。遇到性情喜愛解疑、樂於卜筮的婦人來問卜,對待她們態度嚴肅,不曾露齒而笑。自古以來,賢者逃避世俗社會,有的棲息於荒蕪的窪地,有的生活在民間而閉口不言,有的隱居在卜筮者中間以保全自己。司馬季主國的賢大夫,在長安遊學,通曉《易經》,能夠陳述黃帝老子之道,知識廣博,遠見卓識。看他對答二位大夫貴人的話語,引述古代明王聖人的道理,原本不是見識淺薄能力低下之輩。至於以卜筮為業名揚千里之外的,往往到處都有。傳記上說:「富為上,貴次之;已經顯貴了,各自還須學會一技之長以立身於社會之中。」黃直是位大夫,君夫是個婦女,以擅長相馬而立名天下。張仲曲成侯以擅長用劍擊刺而揚名天下。留長孺因善於相豬而出名。滎陽褚氏因善於相牛而成名。能夠因技能立名的人很多,都有高於世俗和超過常人的風範,怎麼能說得盡呢?所以說:「不是適當之地,種什麼也不生長;不合他的意向,教什麼也難以成就。」大凡家庭教育子女,應當看看他們喜好什麼,愛好如果包容生活之道,就順其愛好因勢利導而造就他。所以說:「建造什麼住宅,為子取用何名,足以看出士大夫的志趣所在;兒子有了安身之處,可以稱得上是賢人了。

我做郎官的時候,與太卜待詔為郎官的同事在同一衙門辦公,他們說:「孝武帝時,曾召集從事占卜的各類專家來詢問,某日可以娶兒媳嗎?五行家說可以,堪輿家說不可以,建除家說不吉利,叢辰家說是大凶,歷家說是小凶,天人家說是小吉,太一家說是大吉。各家爭議辯論,不能做出決定,只能將有關情況奏明皇上。皇上下令說:『避開死凶忌諱,應以五行家的意見為依據。』」這就是人們採用五行家的意見的原因。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100227459&aid=6575337
 引用者清單(1)  
2014/09/29 11:17 【udn】 我還找到這個!聲道 白色 寧靜 擴大比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