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俄難與美國成鼎立之勢
2012/06/08 09:06:37瀏覽177|回應0|推薦0

中俄難與美國成鼎立之勢

摘要:中俄兩國對美國的共同不信任感基本建立在對美國和西方軟實力的不安上。其二是,中俄主導的上海合作組織因組織成員國大多都不是現代意義上的民主政體,所以在制衡美國主導的西方攻勢方面也面對著成員國本身內部各種政治穩定的挑戰;另一個重要因素在於,中俄之間還沒有建立起真正的互信,且各自都與美國有廣泛且深刻的實際利益,這些交往的實際利益恐怕要影響到兩國間牢固保持合作的這些有限的共同利益……

全文如下:俄羅斯總統普京訪問中國,再度引發外界對美中俄三國博弈的關注。中俄在本次普京訪華時一共簽署了12項協定,包括聯合設立40億美元的投資基金。雙方也決定加深經貿關係,設定在2020年雙邊貿易增加到2000億美元的目標。普京更表示,將加強與中國的軍事合作,包括舉行更多的聯合演習。在美國剛宣佈要把六成的軍艦調派到太平洋之際,這個宣示無疑具有強烈的針對性。

  在訪華前夕,普京更在中共機關報《人民日報》撰文稱:在缺少俄國和中國的參與,在不考慮俄羅斯和中國兩國利益的情況下,任何的國際問題議題都無法討論和落實,幾近明顯地表明要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分庭抗禮的意圖。當下最能體現這段話意義的國際課題,當屬國際社會對待敘利亞內亂的爭論。和西方世界積極介入的主張相反,俄國成功說服中國同意採取反對國際介入的立場。

  敘利亞傳統上傾向俄國,至今境內仍設有蘇聯時代以來便一直活躍的塔爾圖斯軍港,供在地中海巡弋的俄國黑海艦隊補給使用。此外,俄國也是敘利亞最大的武器供應國,提供大馬士革約50%的軍火。有報導稱,單在2011年,俄國售賣給敘利亞的軍備就高達10億美元。在反對阿薩德政權的武裝動亂爆發後,俄國還加大了對敘利亞的軍火出口。因此,普京力挺阿薩德政權,背後有非常具體的利益計算。

  與此相比,中國在敘利亞問題上支持俄國,就顯得耐人尋味。一來北京與大馬士革並沒有傳統上的關係;二來敘利亞也不處於中國勢力範圍內;三來兩國並沒有巨大的經貿利益。因此,中國的立場或許更多建立在對美國及西方世界意識形態上的抗衡。這也包括北京對西方提倡人權高於主權的新思維,和以此干預主權國家內政所抱持的疑慮。北京懷疑,人權課題是西方能夠用來阻礙中國崛起的有效手段之一。

  中俄兩國雖然在經貿、外交、軍事上存在相當程度的交流,可是雙方至今的合作,對美國的共同不信任感,恐怕是更大的驅動力。這種不信任感,基本建立在對美國和西方軟實力的不安。中國最近因異議人士陳光誠與美國公開交手;俄國國會日前則修法,加重對公開示威者的刑罰。自普京重選總統後,俄國民間反對派便持續示威抗議。去年底俄國國會選舉傳出舞弊嫌疑,再度引發萬人示威。美國不時祭出民主自由的大旗,對中俄國內民眾的影響力,難免要讓兩國倍感威脅。

  就算是中俄主導的上海合作組織,固然在地緣政治上能發揮抗衡美國的作用,卻因組織成員國都不是現代意義上的民主政體,所以也面對本身內部政治穩定的挑戰。這種本質上的脆弱性,以及中俄之間基於共同威脅所形成的友誼,都意味著雙方難以真正做到普京《人民日報》文章所說的眾志成城

  普京《人民日報》文章倒是指出一個事實:目前,任何國際課題都不能不考慮中俄兩國的利益。在敘利亞內亂的問題上,中俄有辦法阻礙美國和西方世界的行動。關鍵在於,中俄相對於美國,都缺乏軟實力的事實,導致兩國在國際輿論上,都得面對道義上的質疑與壓力;因而在短期內對美國國際利益的掣肘能力,未必能保持長期的有效性。

  另一個重要因素在於,中俄之間還沒有建立起真正的互信,且各自與美國交往的實際利益,恐怕要大於兩國間的共同利益。中國雖然在國際政治上不時要同美國博弈,但中美在經貿上的緊密聯繫,註定雙方都需要維持鬥而不破的默契。美俄則在打擊極端伊斯蘭恐怖主義、防止核擴散等安全議題上存在一致的利益。綜合來看,中俄兩強因此在短期內恐怕還無法形成與美國鼎足而三的戰略格局。

(來源,《聯合早報網》)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