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4/22 03:00:00瀏覽809|回應0|推薦2 | |
四、實例之檢視 (一)私部門 美國網路影音串流服務公司Netflix[1]的創辦,是源於創辦人對百視達(Blockbuster)逾期還片罰款的不滿,因此推出月租型租片服務,2007年更推出線上影音串流服務,讓顧客透過網路觀賞影片,免去到實體店面找片、租片所花的成本。 經由線上影音服務,Netflix進一步發展出影片推薦系統,經由顧客點擊的相關資料,讓Netflix的影片租賃有70%是來自推薦影片,且80%的租賃集中在2000部影片上。這樣的結果,是大數據分析預測的成果,讓Netflix不僅降低在虛擬店面熱門影片租借的壓力,更使得租借影片的類別相當集中,為公司帶來更有效率及更低成本的租片服務。 後來,MRC公司翻拍《紙牌屋》影集(導演為David Fincher,由Kevin Spacey主演),並尋找分銷管道時,Netflix即透過分析大數據資料發現,喜歡舊版《紙牌屋》的觀眾,與喜歡David Fincher執導的電視劇,或Kevin Spacey主演的戲劇觀眾,有高度的相關性。因此,決議出資一億美元,預定兩季《紙牌屋》,獲得兩年的獨播權。 《紙牌屋》上映時,Netflix亦根據大數據分析趨勢,將一季影集一次全數上架,讓愈來愈多使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觀眾滿足其「暴飲暴食」的觀賞特性,讓該影集創造極佳的收視率。 然,大數據雖為《紙牌屋》帶來空前的成就,但也有預測失靈的時候,例如Netflix在《紙牌屋》成功之後,亦使用分析數據推出自製的《鐵杉樹叢》,結果慘遭滑鐵盧。 總之,對私部門而言,大數據雖為其無窮商機帶來比以前更高的成功機率,但仍無法排除不失敗的機率,應用之餘,仍須持續精進運算分析能力,讓成功機率極大化,失敗機率極小化。 (二)公部門 1.美國紐約市 公部門應用大數據成功的案例,首推美國紐約市警察局。 任職紐約市地鐵警察的Jack Maple是案例的靈魂人物。他從警察生涯中,慢慢得出要分析犯罪案件的想法,並在辦公室使用地圖來標示犯罪的時間、地點,進行相關分析。1994年,朱利安尼(Rudolph W. Giuliani)就任紐約市市長後,任命William Bratton為紐約市警察局局長,Bratton立即找來Maple擔任副局長,隨後,開發出CompStat[2](警務責任制系統),宣示紐約市正式將大數據應用到治安維護上。 透過每天蒐集回報的資料,輸入CompStat,分析相關數據,研判犯罪原因及其模式,提供給各轄區分局警力配置的參考,並由每週開會追蹤的方式,分享績效優異分局的經驗,檢討治安未顯著提升的分局,藉由集思廣益與經驗分享,讓紐約市成為全美治安最好的城市[3]。 除了治安之外,後來的市長彭博(Michael Bloomberg)找來Mike Flowers擔任分析長,籌組五人團隊,打擊紐約市住宅非法改建問題[4]。團隊從十九個不同機關彙整不同格式的資料,應用大數據分析系統,並結合檢查員的直覺、經驗,從紐約市九十萬筆住宅資料,每年大約二萬五千件非法改建的投訴中,將原本檢查員的13%績效,提升到70%。 [1] 參閱黃浩榮,〈美國線上租片Netflix創新影片租借服務 當年租片逾期被罰,現在自擁1700萬訂戶〉,《遠見雜誌》第295期(2011年1月號),取自:http://www.gvm.com.tw/Boardcontent _17215_1.html;Robert Lo,〈由美國影片出租市場的變革看Netflix的創業與經營〉, 2014-02/20/c_133129818.htm;〈坐擁 Big Data,Netflix 拍胸脯保證:只要是我推的影集一定會大賣!〉, to-find-what-user-wants/;顏雅娟,〈解開「紙牌屋」 擊敗HBO影集的成功密碼〉,《今周刊》855期,取自http://mag.udn.com/mag/reading/storypage.jsp?f_ART_ID=454677;〈《紙牌屋》的大數據爭議:革命還是包裝?〉, news.xinhuanet.com/info/2014-02/19/c_133127405.htm,及Ian Ayres著,張美惠譯,2008,《什麼都能算,什麼都不奇怪:超級數據分析的祕密》,台北:時報,頁19-21。 [2] 有關紐約市警察局應用大數據改善治安,請參閱Rudolph W. Giuliani、Ken Kurson著,韓文正譯,2003,《決策時刻》,台北:大塊,頁57-69、91-102;George L. Kelling、Catherine M. Coles著,陳智文譯,2011,《破窗效應:失序世界的關鍵影響力》,台北:商周出版,頁139-194;涂子沛著,2013,《大數據:數據革命如何改變政府、商業與我們的生活》,香港:中和出版,頁95-99;胡世忠著,2013,《雲端時代的殺手級應用:Big Data海量資料分析》,台北:天下,頁104-105,以及Malcolm Gladwell著,齊思賢譯,2000,《引爆趨勢:舉手之勞成大事》,台北:時報,頁150-155。 [3] 紐約市警察局治安推動成效,是否得力於「破窗理論」的應用或CompStat系統的建置,學者有不同意見,例如Steven D. Levitt認為,其源頭是1973年美國最高法院對洛伊V.韋德案判決墮胎合法化的結果。參閱Steven D. Levitt、Stephen J. Dubner著,李明譯,2006,《蘋果橘子經濟學》,台北:大塊,頁165-201。惟本文重點在於大數據的應用,尚不及於治安推動成效爭議之討論。 [4] 參閱本書,頁265-265。 |
|
( 創作|另類創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