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時喜歡看打打殺殺的西部片、武俠片或日本時代劇,日片在1972中日斷交後被禁沒得看。對日本歷史一直是片段而模糊的,前些天借了一本簡明的《一本就懂日本史》洪維揚 ,看完後的簡單摘錄;
1. 武士階層深為影響日本的歷史演變
十二世紀武士崛起後,最直接的影響就是開啟武家政權(幕府)。此後從鐮倉時代開始不是宮廷內鬥就是外部叛亂、征戰,一路打打殺殺直到二戰結束,武士都是要角。
江戶時代幕府制定諸多武家法規,武士集團受到嚴格節制,社會相對安定,但武士道卻發展為極端的忠君思想,生命之價值只在盡忠於主君,隨時準備為主君奉獻生命。1701年發生的元祿赤穗事件,四十七個武士為主君報仇殉死,即後來被改編為戲劇電影的《忠臣藏》。
江戶幕府結束大政奉還後除了大型的衝突,還發生一連串的政治暗殺事件:
*1867坂本龍馬、維新三傑之一,被刺殺。
*1869大村益次郎、兵部大輔主持軍制改革,被刺傷不治。
*1878大久保利通、內務卿,維新三傑之二,被刺殺。
*1889大隈重信、外相,被炸傷右腳。
*1921原敬、首相,火車站被刺殺。
*1930濱口雄幸、首相,遇刺受傷,次年感染死。
*1932井上準之助、藏相及團琢磨、三井財團理事長,遭<血盟團>刺殺。
*1932犬養毅、首相,五一五事件,遭海軍少壯派刺殺。
*1934齋藤實 、高橋是清,二名前首相身亡,二二六事件,皇道派軍人攻擊內閣重臣。
隨之,日本走向軍國主義,幾致亡國。
2. 文化淺薄,卻能主動大力吸收外來文化,「遣唐使」大力吸收中國文化,「蘭學」大力吸收西洋文化,知不足而好學,佩服!
書道、茶道、花道學自中國,竟然青出於藍。建孔廟,拜孔子,近代天皇年號,明治、大正、昭和、平成出自中國典籍《易經》及《尚書》。(自卑,還是自信 ? )
附記: 自古社會長期動盪,二戰結束前底層百姓生活都很困苦,參見電影《望鄉》(點擊)。

孔廟,十一代将军德川家齐仿照明制,沿袭了涂上黑漆、在屋顶上涂上铜瓦的庄重样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