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們站在哪一邊?...談賈樟柯的〖天注定〗
2016/03/01 19:37:06瀏覽713|回應0|推薦1

賈樟柯的【天注定】是一部具有批判力的電影。最有意思的是以寫實手法,貫串四則有真實來源的新聞故事,剪影出急速走資下的中國。這部片子在國際影展屢獲大獎。中國境內卻遲遲不准放映,華人市場蒙受強大的政治壓力,此刻台灣僅以影展方式做小場次的輪映。

【天注定】取材自對岸的真人真事,分別是胡文海案、周克華案、鄧玉嬌案以及富士康員工跳樓事件。賈樟柯的作品一向聚焦於被大環境摧折的個人,「或許這是他們的宣言,因為他們的處境沒有辦法講出來」。抗議扭曲的社會現狀,為小人物發聲,屬於賈樟柯創作的基調。

【天注定】延續這個基調,多出的是血淋淋的暴力鏡頭。譬如第一個故事,村民大海眼見貪官與奸商聯手私吞鄉裡的煤礦,先是壓抑、忍無可忍,尊嚴被徹底粉碎,終於在絕望中選擇玉石俱焚。

【天注定】影片中,也瞥見台灣人的身影。

鏡頭裡偶而指涉的台灣人,或是口惠而實不至的工廠管理層,或是東莞酒店小姐曲意伺候的買春客,寥寥幾個取樣,並不是台灣人願意認識的我們自己!然而,在大陸底層民眾心裡,台灣人的嘴臉,會不會就是那樣?

【天注定】中,當迷茫的年輕工人縱身一躍,從工廠宿舍欄杆輕輕飄下;或者,當年輕女性浪跡在沿海城市,滿足客人異色的性幻想.....,後面指涉著台商在大陸的行徑。賈樟柯是善用電影語言的導演,取捨間極其準確。富士康工廠裡幾個鏡頭,單調的拼裝動作,呈現出工人鬱悶的生活實況,而當鏡頭帶到台灣人的管理階層,臉上則是無所感的漠然神態,讓人直覺地懷疑,台商台企除了圈地建廠,除了利用廉價勞動力獲利,對在地人的實際生活能夠理解多深?又願意介入多深?.....那符合中國大陸一般人對台商的集體印象吧。近年來,大陸不再是世界工廠,沿海一帶勞力市場西移,許多台商也轉戰他地,但對深處內陸的大陸人,台灣人的面貌停留在電影裡的刻板印象。

大陸人對台灣的認識本有其侷限,直到陸生來台與開放自由行,這極少數人才開始近距離體驗台灣社會的多元層次。反過來看,我們也應該承認,台灣人對大陸社會的複雜性亦同等陌生。無論藍綠兩黨,凡遇到「中國因素」,要不用僵固的政治語彙去揣想、要不依經濟的規律做預測,忽視的是它恆常在變動,相應的總是當時的社會情境。

對於大陸社會底層嚴重的被剝奪感,包括其中一觸即發的集體情緒,台灣民眾頗為隔閡。偶而發生了零星的事由,媒體總是以「奇觀」、「軼聞」的角度輕鬆處理。台灣民眾對大陸情況不理解,就算出席各種兩岸平台的政商權貴,登陸有警車威風開道,在嚴密保護中享受紅地毯待遇,對大陸社會的真實面貌也一樣疏離!而偏偏這批政商高層,結盟的又多是對岸的既得利益,他們高來高去、靠特權吃香喝辣,看在大陸人眼中,對整體台灣人的印象都是損多益少。

【天注定】電影除了替底層小人物發聲,另一個角度看,所反映的也是中國社會整體的暴力傾向!我們若對大陸可能的動盪有警覺性,尤其不想有一天糊里糊塗.....成為集體情緒的出口,最起碼,眼前應該懷著懍然,認真地理解對岸貧富懸殊的階級壁壘,以及更重要地,大陸一般人的集體印象中,台灣人站在壁壘的哪一邊?  (原刊於 2014年3月 聯合報  名人堂)

( 創作其他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uping&aid=48514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