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8/28 10:30:01瀏覽8479|回應35|推薦356 | |
繼上篇,我們在高松的繁華夜市品嚐了「讃岐烏龍麵」後,隔天仍意猶未盡,一大早又去探訪烏龍麵的故鄉,體驗真正的在地吃法。 「讃岐」是香川縣的古稱,而我們說的「烏龍」麵(香港說烏冬麵),其日文うどん(UDON)的漢字應該是寫成「饂飩」這兩字。「饂飩」與我們常吃的「餛飩」(日音讀"完蛋"),雖然字相似讀音也近,但其實是不同的東西,或許是為避免混淆,所以在日本一致以「うどん」表示烏龍麵。「饂飩」原本是一種古代的「唐菓子」,最初是由平安時代(1200多年前)的弘法大師(空海)自中國唐朝引進日本,經過本土的演進才成為今日的「讃岐うどん」。 【註】相傳「讃岐烏龍麵」的技法,最初由弘法大師(空海)自中國唐朝所引進,其主要的秘訣是在麵粉中混入一杯的鹽,以及「土三寒六常五」杯的水(土三即夏季三杯、寒六是寒冬六杯、常五=平常五杯),然後藉由「足踏法」製造完成。我想台北的「土三寒六」讚岐烏龍麵店名稱應由此而來。 由於古時候日本的麵粉比較缺乏,所以當時烏龍麵算是一種奢侈品。江戶時代初期甚至一度被幕府當作是管制品,而到江戶後期逐漸成為参拜金刀比羅宮的貴重祭品。明治時代,由於高松市內的烏龍麵商行逐漸增加,才確立為香川縣的特色飲食之一。直到二次大戰後(1949年),因為進口麵粉量大、取得也容易,烏龍麵進一步推廣為香川縣一般家庭必備的鄉土料理。 西元1970年在大阪的世博會上,「讃岐烏龍麵」首度以香川縣的名物介紹給世人,從此展開蝴蝶效應,不但在日本的知名度大開,而且穩奪「日本三大烏龍麵」最有人氣的寶座,現在甚至已經成為日本名揚世界的料理之一。 【註】日本三大烏龍麵:讃岐うどん(香川県)、水沢うどん(群馬県)、稲庭うどん(秋田県)。讃岐うどん為粗麵條,稲庭うどん為細麵條,水沢うどん則是寬扁麵條(類似名古屋的きし麵),吃法與風味雖各具特色,但Rinka個人是比較偏愛讃岐うどん的厚實口感。 【延伸閱讀】水沢うどん看日本羅曼蒂克街道、稲庭うどん見十和田湖‧夏の旅。 因此,如今打著「讃岐うどん」名號的店家有如過江之鯽,其實在世界各地也都不難找到水準如上一篇介紹的川福高松本店一般的麵店。 不過,一般麵館是給平常食客吃的,內行人另有一種進階的吃法,這你就非親自到高松才能體驗得到。在「讃岐烏龍麵」的故鄉,直接到「製麵所」吃麵的風氣正在夯。 所謂「製麵所」就是位於郊區、專門製作生麵條的工坊,原本只是供應給市區的麵館或超市使用,後來為了就近服務鄉里,也就兼營現場即食的服務。不過與麵館不同的是,他們最多只提供將麵煮熟、冷洗的服務,也就是說,你唯一可點的菜單是"幾團麵",其他如調味料、配菜等服務都採自助式的。據說有些超人氣的製麵達人,工坊雖然位於偏僻鄉間,但饕客趨之若鶩的程度,幾乎隨時都要大排長龍,更誇張的是有時候連伴麵的蔥花用完了,都還要客人自己到田裡摘蔥呢! 畢竟Rinka也是時間有限的觀光客,所以只找了一家口碑不錯、較靠近市區的松下製麺所。 交通:JR栗林公園駅北口徒歩10分 ↓松下製麺所隱身在巷弄中的公寓,外觀並無一般麵店的裝潢,若非有心是不容易發現。而裡面也只有8個座位,除非像我一樣在營業前就來,否則必定要在門口排隊 在麵店門外,我老婆就先問我:「你要吃幾團?」 Rinka回答:「這種精製麵食...早餐能吃幾碗?頂多就一團,妳當我是豬啊!」 ↓因為天氣冷,所以品嚐前如需要可以再過溫一下,當然也是自己動手,此外調味料、配菜等也都採自助式 香川人連早餐都吃烏龍麵,Rinka因此入境隨俗也不足為奇。除了一團麵,我還夾了魚餅、天婦羅、溫泉蛋當配菜。首先烏龍麵一如往常滑順的吸入口,熟悉的Q彈口感自然也不在話下,但隨之而來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全新滋味直衝腦門,並迅速在腦海裡進行搜尋與比對,「奇怪!如果這是讃岐うどん,那以前吃的算什麼?」心想。 一碗麵三兩口很快的下肚,為了深刻這美味,我又追加了一團麵,但這次只外加一個必要的溫泉蛋。並非配菜不好吃,但因「麵」本身太出色,配菜就變成是多餘的了。 ↓一團麵、一個溫泉蛋,外加蔥花、麵酥、湯汁(柴魚昆布基底)各一勺、少許薑泥,簡單樸素的元素,調和成深澳的極品美味 ↓後來在網站上查到,這碗麵的吃法就稱為「讃岐風・釜玉うどん」 「還吃?你是豬呀!」 有人中止了我欲罷不能的 ....第三碗,「幸好現場沒人懂中文 」
史跡高松城跡(玉藻公園) 高松市貴為昔日讃岐國的首府,照理說應該有個像樣的城郭才對,但為何從沒有聽說過高松城呢? 原來位於JR高松駅附近、與海為臨的玉藻公園,即是當年高松城(玉藻城)的舊跡所在地。 西元1587年,豊臣秀吉冊封讃岐的領地給生駒親正 ,並於數年間建造完成此高松城。 高松城在生駒氏的統治下,歷經 4代 54年後,因發生御家人騒動事件,生駒氏才被貶封下放到出羽(秋田県)的由利郡矢島當1万石之地主。 西元1642年、徳川家康之孫-水戸的松平頼重(徳川頼房之子)被冊封領有東讃12万石之地,並且入主高松城,此後228年間便成為松平家11代藩主的居城。 明治4年(1871年)的廃藩置県後,由於高松城的管轄權幾經換手而疏於管理。西元1884年,原本三重五層的天守閣因城體老朽化而被拆除,1902年在原天守地上建造玉藻廟祭祀松平賴重(水戶黃門的胞弟)。 昭和29年(1954年),高松城的產權才移轉至市府名下,羿年高松城被指定為史跡(高松城跡),並以「玉藻公園」的名稱開放給一般民眾參觀,直到現在。 高松城最盛時期,共有20座櫓的威容,目前園內未受損的古蹟只剩艮櫓、月見櫓、渡櫓和水手御門等,均已被指定為重要文化財。 ↓艮櫓(櫓即望樓)位於園區北東隅的東之丸(現在的県民Hall敷地内)。主結構為三層三階、入母屋造、本瓦葺的建築,完成於1677年頃。其特徴為初層有個大的千鳥破風的造型 高松城的設計非常奇特,其北面臨瀨戶內海,其餘三面則是引進海水當護城河(外堀、中堀、内堀),同時兼具水運的功能,因此被稱為「日本三大水城」之一,而其中更只有高松城是完全被海水包圍的。 【註】日本の三大水城:高松城(香川県高松市)、今治城(愛媛県今治市)、中津城(大分県中津市)。 ↓高松城由此海水導入門引入海水成為護城河,並且有控制潮汐調節水位的功能 ↓天守閣位於城池中央、一個被内堀護城河所包圍的獨立平台。最近在高松市民的殷切期盼下,已經拆除佔據天守閣石垣上的玉藻廟,並且開始著手高松城天守閣的復原工程,或許下次你來就可以看到一座完整的高松城了 ↓高松城天守閣的四面環海,「鞘橋」是唯一對外的連絡橋(一の丸~二の丸) ↓藩政時代就有的「內苑御庭」,在1916年改營造成目前的枯山水庭園 ↓「披雲閣」在江戶時代是松平藩的政廳,目前闢為展示有關松平家物品的陳列館 ↓「披雲閣」同時也當成是松平藩主的起居所 ↓「桜の馬場」是馬的教練場,因為周圍遍植櫻花木,現在已是市民春櫻的花見所 ↓「櫻御門跡」過去曾被指定為國寶,二次大戰時遭空襲而燒失,現在只剩那棵老櫻樹 ↓月見櫓(渡櫓、水手御門)是新曲輪的角望樓,於1676年建造完成,當初是當作監視敵船的功能,其建築結構與前述的艮櫓相似 請繼續閱覽:日本第一大名園》栗林公園 相關連結: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