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5/22 10:27:00瀏覽7998|回應26|推薦321 | |
繼《道後溫泉・神隱3000年》 少爺列車 我們在道後溫泉的旅館住了一晚。 第2天一早,按計畫趕搭頭班的「少爺列車(坊っちゃん列車)」回到市中心。沒想到還是沒搶到座位,因為只有一節迷你車廂,座位比公車還要少,幸好只是10來分的車程,站一下倒是無妨。 【坊っちゃん列車】原本是西元1888年伊予鉄道開業初期,在松山市路面行駛的市內電車(非電化),剛開始是使用蒸汽引擎機關車的列車,為日本最初的輕便私鐵。1906年在夏目漱石 發表的小説「坊つちやん」中,軽便鉄道時代的伊予鉄道被以「彷彿火柴盒小汽車」的描述登場,此後便以「坊っちゃん列車」之稱呼而聲名大噪。1954年因蒸汽機關車的老朽化而被柴油電車取代,從此元祖1号機関車被當作古董車存放在梅津寺公園展示。1994年在「道後溫泉本館」的百周年記念時,著眼於振興觀光業而開始推動「坊っちゃん列車」的復活計畫。終於在2001年以「夏目漱石 和 正岡子規 的百周年誕辰紀念」活動重新登場。復活的「少爺列車」 雖復製100年前蒸氣小火車的古董外型,但當年的1号蒸汽機関車已被14号柴油機関車所取代。如今仍行駛於松山駅~ 道後溫泉駅之間,每隔一小時左右一班,票價每回300円,全區間都可使用。 ↓「少爺列車」的確就像夏目漱石在小說中所形容婉如可愛的「火柴盒小汽車」,乘務員的制服、古董車頭和木製車廂都充滿了濃厚的復古情調,而如今卻在現代化的市區中穿梭
我們搭乘「少爺列車」又再回到大街道駅,目的是從大街道商店街往反方向徒步5 分鐘,就可到松山城的登山纜車站。 松山城 (本丸) 松山市是四國最大的都市,愛媛的縣廳所在地。而這個都市是由松山城為中心的城下町所發展而形成的,因此就不能不去拜訪這個都市象徵的名城。 松山城的本丸位於市街的中央位置、標高132M的勝山頂上(通稱勝山城、金亀城),其整個城的範圍廣大,還包含山腹的二之丸(二之丸史跡庭園)、山下的三之丸(堀之内)。因此以結構而言,松山城屬於連郭式平山城,並且與和歌山城、姬路城並稱為「日本三大平山城」。 登城的路徑有4條,其中2條步道、2條纜車線。 Rinka建議以搭纜車上山,然後步行走下山為宜,如此不但輕鬆,而且下山順便可一遊常被忽略的「二之丸史跡庭園」。 ↓登城纜車(松山城山索道)也有分一般纜車和輕便的單人Lift 兩種,所要時間約6分鍾。如果天氣良好時,Rinka建議搭乘 Lift,因為視野會比較開闊 從纜車下車處大約需步行10 鐘才可到天守閣附近。首先經過一段「長者ヶ平」,然後沿著本丸南側的外圍牆走,經過大手門跡後,便看到了「太鼓櫓」。 ↓「太鼓櫓」是進城的第一道關卡,其特色為建在高壯的石垣牆之上。此時見到不尋常的「坂上之雲」 ↓(上圖)戸無門(國家重要文化財) (下圖)太鼓門(國家重要文化財) ↓一連通過戶無門、筒井門、隱門、太鼓門四道門之後,才得以進入到「本丸廣場」 ↓「本丸廣場」是松山市民的休憩場所,在廣場一角可以展望整個松山市景,也是個絕佳的野餐地點 松山城天守的歴史與構造 松山城為德川家康 的手下武將加藤嘉明 於西元1602所起建,原先他只是奉領10万石的松前城主,後來因在「関ヶ原之戰」立下戰功,於是就被調升為20万石奉祿並得以在此開始著手築城。1603年加藤嘉明 正式將此地命名為「松山」。 松山城終於在1627年完成,是日本建築史上花最長時間、也是最後一個完成的四國最大城郭。但在城完工前夕,加藤嘉明 就被轉封到會津城。而會津的蒲生忠知 (蒲生氏郷之孫)也被對調到松山城,成為拜領24万石的松山藩主。 1634年蒲生忠知 在前往江戶城出勤途中一命歸西,很不幸蒲生氏就此也絕後了。之後,1635年新城主由徳川家康 異父同母之弟松平定勝 的兒子松平定行 接任。 1642年松平定行 將松山城創建當時的五層天守閣改築為三層,以表示對幕府的恭敬,從此也開啟松平家接連14代松山城的統治。 松山城天守閣在「日本現存12天守」中屬於結構比較複雜者,基本上是一個由大天守與小天守、南隅櫓、北隅櫓組成的四方配置,並以渡櫓(廊下)連結的連立式結構城郭,單以天守閣而言,為日本少數的「三大連立式平山城」之一。 【日本現存12天守】弘前城、松本城、丸岡城、犬山城、彦根城、姫路城、松江城、備中松山城、丸亀城、松山城、宇和島城、高知城。 【三大連立式平山城】 姫路城、松山城、和歌山城。 ↓松山城天守閣有著優美的桃山文化樣式,天守前的本丸廣場是「日本櫻花名所百選」之一 可惜松山城的櫻花期為 3月下旬 ~ 4月上旬,而我們是在 2 月下旬來訪,當然就「松山城春不飛花」了。 ↓松山城下有幾株紅白梅爭先飄香,預告春來了。這是正岡子規 (日本現代詩聖)在「春や昔 十五万石の 城下哉」所要表達的意境嗎? 松山城在1774年遭雷擊焼失、1835年時再建。之後因廢城令後疏於管理再遭放火、戰火而消失,戦後逐一年復元至現在。 松山城天守閣為三重三層附地下一階的建築物,因為是日本最後期所建的天守閣,因此其建築技法與材料都屬超一流的等級,現在Rinka帶大家進去參觀。 ↓現在天守閣的遊客入口在地下一階,昔日則為保存米糧用的穀倉(重要文化財) ↓由「天守曲輪入口」仰望大天守的南面(正面),正面石垣之上的位置是筋鉄門東塀。左邊是小天守,右面是一ノ門南櫓 ↓一ノ門屬於高麗門是松山城本壇入口之門,一ノ門到後面的 二ノ門南櫓稱為虎口 ↓内庭入口的櫓門配置堅固的「筋鉄門」,是天守最後的防線。内庭屬於天守的玄関,這是連立式天守的特徴 進天守閣之前,我們又通過了紫竹門、一之門、筋鐵門三道門。或許大家也注意到了,怎麼整篇松山城都是「門」。 沒錯!「門」是松山城的主要特徵,在整個城堡中具有重要的軍事地位,現在這些「門」也都被列為國家重要文化遺產。 城山(勝山)山頂的標高約132m、天守閣高約30m,所以仰望天守閣給人有居高臨下的壓迫感,但站在大天守的最上階可360度眺望松山平野,卻是全然不同的意境。 ↓由此可一窺連立式城郭的全貌,松山城配置數多「門・櫓」以塀相連接,狭間可施放鉄砲、弓以及落石,加上高壯的石垣均有攻守機能的優勢,是日本最佳的連立式平山城 ↓天守閣頂層眺望,除了松山市景外,天氣良好時還可見瀬戸内海上的浮島、以及日本最細長的半島「佐田岬」 二之丸史跡庭園 出城後,我們往來時路的反方向步行下山,半山腰會經過「二之丸史跡庭園」。 ↓「二之丸史跡庭園」位於勝山的中腹,這是將松山藩主的旧宅修建而成的一個庭園 二之丸是在 2代 藩主蒲生忠知 (1627~1634)期間完成的 1870年(明治3年)、松山城三之丸於火災中焼失。2年後二之丸也跟著毀於火災。 1992年(平成 4年) 5月 二之丸以庭園的姿態重新開放參觀。 ↓奥御殿跡在園區西南邊,這是根據1854年的古繪圖挖掘調查後,將當年房間內的隔間再重現,並設計成「流水園」的景觀 ↓「大井戸遺構」的規模是東西18m・南北13m・深 9m,據說是提供防火用水的儲備,似乎也沒發揮應有的功能 ↓東側的「林泉庭」是以露岩為主題設計的水池園景 ↓北半部的表御殿跡現在改建成「柑橘・草花園」 在勝山下有幾個著名的建築物,不論是現代或古典,都很值得去拜訪。 ↓愛媛県庁舎是縣議會議事堂等建物的總稱。其中本館建於1929年,2003年的電影「在世界中心 呼喊愛」曾在此取景。縣廳前的柑橘黃了,那是代表愛媛県的特產 我在前兩篇的 芸予諸島中曾提到過司馬遼太郎所著作的 『坂の上の雲 』,小說主要描述在松山出身的三個人: 秋山兄弟(秋山真之、秋山好古) 以及正岡子規 ,身處在日本形成現代化國家的大時代轉捩點,他們如何發揮自己關鍵性的影響力。 書名『坂の上の雲』(坡道上的雲) ,這表象的「坡道上」指的應該就是勝山,但其實另有意含。而在勝山坂下,居然也蓋了一棟博物館,裡面專門展示與這部歷史小說有關的文物資料。老實說,當時我們經過那裏,只是被那建築物的外觀所吸引,對於小說的內容並不是太有興趣或了解,當然也不知道後來竟會拍成NHK的大戲,所以只拍了相片也沒進去參觀。 ↓坂の上の雲ミュージアム(坂上之雲博物館) 於2007年啟用,建築物則是聞名國際的建築家『安藤忠雄』之傑作 之前已經提到過秋山兄弟,弟秋山真之 為日本海軍連合艦隊的参謀長,其兄秋山好古 則是日本的陸軍大将有「日本騎兵の父」之稱。而另一個主角正岡子規 和秋山兄弟也是有親友關係。 正岡子規 是日本著名的俳歌詩人、日本語文学研究家,對於日本的近代文学有很大的影響,是明治時代的文学代表者之一。 正岡子規 出生於1867年10月14日,不但與夏目漱石 同年生,而且與夏目漱石、尾崎紅葉 等文豪都是在「東京大学予備門」的同學,他的俳句創作也就是在那時養成的。 正岡子規 早年患有肺結核,1890年進入帝國大學(現東京大) 哲學系就讀、1892年退學加入日本新聞社,之後以記者的身份投入日清戦争而從軍、1895年在歸國的船上開始喀血(此時夏目漱石 也逃離東京來到松山任教)、1902年因病情惡化、大量喀血而去逝,享年35歲。 ↓愚陀仏庵是1895年夏目漱石 赴任松山中學的英語教師時的住所,正岡子規 也剛由戰場歸國並於此養病,當時子規住 1樓、漱石住 2樓,兩人在此同居了52天。原本就是志同道合的同學,在此期間情誼更加深厚,也為松山文壇擦出不少火花。此處原為上野家的別館,因夏目漱石 的俳號為「愚陀仏」,戰後復原後才以此名重新開放 參觀愚陀仏庵後,在松山的行程也接近尾聲,用過午餐後,我們便要啟程往四國的深處去探祕。雖然四國的強項是烏龍麵,但往後幾天有的是吃烏龍麵的機會,此時 Rinka 突然很想吃拉麵。 ↓或許是地緣關係,松山的拉麵有點像九州的豚骨白湯拉麵。低頭吃拉麵,舉頭見牆角上寫著正岡子規 的名俳句「春や昔 十五万石の 城下哉」 敬請續閱:金刀比羅宮・琴平 相關連結: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