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農民!文創?
2014/01/16 10:18:57瀏覽378|回應0|推薦0

農民!文創?

2014年1月15日 22:54

話說這一百年裡,台灣的農產產業變遷頻繁,尤其這四十年來台灣農業技術進步神速,農業改良技術幾乎已經獨步華人世界,進入世界農業先進國家之列。但是,在理解這個過程與歷史的同時,卻同樣可以發現一些內在的問題,那是關於一個時間軸上的奇特現象:那就是一百五十年前,當英國商人自大陸福建將大量茶苗引進台灣北部山區種植開始,包種與烏龍茶經歷了數十年的風光,但五十年後日本殖民者為了國際市場,強迫茶農改種阿薩姆品種製作紅茶外銷,也曾風光一時,但同樣在五十年後,紅茶外銷市場敵不過廉價的印度紅茶而趨於沒落,茶農再度將紅茶砍除,改種青心烏龍茶種至今。而這樣的烏龍茶產業,也同樣在國內經歷了一段風光歲月後,因為現代社會的需求轉向咖啡與紅茶,烏龍茶又面臨鄰近國家的廉價競爭,這十年來再次面臨了生存發展的困境。

同樣的情況,同樣發生在台灣北部的苗栗縣境內的山區裡。在一百年前,日本人從印尼引進了香茅草,在苗栗縣大湖庄境內種植成功,蒸餾提煉出的香茅油有高度的經濟價值,於是在短短二十年內,台灣生產的香茅油躍居成為外銷的寵兒,在60年代更成為全世界產量最高的地區,光是苗栗境內的香茅油產量,就占了全世界的56%。這樣的成就帶來大量的外匯與財富,但是,這個產業卻同樣是在日本引進香茅的五十年之後,因為化學香茅油問世而在一夕之間崩潰,從此就消失在人們的記憶裡。這五十年來,苗栗山區的農民,為了生存,再度開發出甜橘與高接梨的水果產業,透過先進的農業技術,讓這裡的農民生產出非常有競爭力的高價位水果,在90年代造就了高峰,種水梨蓋樓房開名車,是當時這裡農民的寫照,但是這種風光同樣不過20年,如今又再度面臨跟進搶種與進口水果的競爭,近年價格一落千丈,又跌落致沒落的狀態。 

這是命運嗎?農民心裡所想的,這是必然的宿命吧!

但,這是事實嗎?還是有著更深層的現實因素,隱藏在這樣的歷史輪迴中?

最近這十年來,台灣興起的『文創』風潮。很多新生代知識階層,都會新貴,年輕學子紛紛投入『文創』產業,這當中很大一部份是與農產品結合,透過設計與行銷,幫助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價值,看起來,似乎是台灣農業的新出路,是將農業提升成為都會市場消費商品的機會,但是,這樣的過程,其實都不是農民自己『主導』,而是接受『輔導』,這當中的運作,農民始終處於配合被動的角色,政府與『文創人』說什麼,農民就做什麼,這樣的相對弱勢,不止是農民的專業問題,更深刻的其實是『文化自信』的問題,那由都市所象徵的『西化』價值,進入農村主導了『傳統價值』的轉型,在西方/都市價值優越凌駕於傳統/鄉村價值的狀態下,農民根本沒有對於自己文化的信心,這同樣讓農民處於被同情的弱者,接受了『幫助』,然後永遠也不會有自己的價值與自信。這樣的文創,終究仍是百年來,台灣農民不斷應付市場需求,不斷被淘汰,不斷轉換適應,不斷接受輔導,永遠無法形成農民自身根深蒂固的『生活』,與『文化』自信。

相對於歐洲農民對於自身文化的自信,讓同一個產業維持兩三百年不墜,相對於日本農民對於傳統習俗的尊重與信仰,將傳統工藝提升到藝術的自信,台灣農民卻始終都是處在於一個『代工』的被動狀態,當別人需要時,有近利可圖,當別人找到更廉價的替代品,立刻被踢開一邊,只是為了別人的『生活』,別人的『文化』,別人的『品牌』而努力的過程,自己的一切,都擺在後面。

如今,只能從這個根源解開這個宿命。

那就是以移民社會多元性為基礎的農民自覺,無論是要全盤接受西方價值,或是堅守傳統價值都不是重點,重點是要自己選擇,從自己的意志出發,擺脫弱勢的自我認知,主動尋求轉型,掌握自己的目標,然後相信自己,成為一種自信,然後面對生活,慢慢形成『文化』。

這個緩慢而且辛苦的過程,就是逐漸自覺的農民的生活與工作。

現在不做,何時做?

 
轉載自GRANGE璞草園的網誌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una1313&aid=10595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