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8/03/25 22:52:17瀏覽598|回應2|推薦50 | |
目前台灣生育率是全世界最低的國家,排行老三的孩子,成為同學崇拜的偶像。 因為近兩年來,每當學期初,學校老師就會發給所謂的「老三」五百元。寥寥無幾的「老三」,高興的昂頭闊步接受「頒獎」;不知所以然的小朋友心焉嚮往,回家吵著爸媽也要當神氣的「老三」。 這五百元是現今政府,獎勵生育的教育補助金,要有第三個孩子的才可領到。 反觀七0年代,「老三」則是最不受歡迎的的孩子。 當時政府積極推行節育,大街小巷,處處貼著「兩個孩子恰恰好,一個不嫌少」的標語。衛生人員更是隨時隨地設點,極力宣導。 在這樣的節骨眼裡,我勇敢的懷了老三。走在路上,左右手各牽一個孩子,常引來別人異樣的眼光,這樣的尷尬對我來說,已不算是尷尬了。 因為第一次去做產檢時,我遇到比這更難堪的事。那時我像是明知故犯的惡民,護士像極了逼供的警察。 「嗄!第三胎!妳沒避孕嗎?」「有。」 「用保險套嗎?」「先生不喜歡。」 「用子宮避孕器嗎?」「體質不合。」 「怎麼不吃避孕藥?」「我常忘了。」 「那就等於沒避孕嘛!」「我都算安全期。」 「妳MC很準嗎?」「是有些亂。」 我被問的面紅耳赤,好不容易才被「釋放」。 輪到我看診時,醫生仔細看完「筆錄」,像審判長宣判:「產後就順便結紮,避免『春風吹又生』」。 我的臉從進醫院到出來,一直沒冷卻過。其實懷老三並非我意,完全是為了圓婆婆的心。她認為一個兒子太少,一定要再多一個。她常反問我:「一根筷子可以夾菜嗎?」為此,婆婆每天對著我和外子說教。 「即使再生,也不一定是男的呀!」我想出推遲的理由。婆婆拍胸打包票,「沒問題啦!你們命中有二子,我早就請教過高人了。」 其實是男或女,對我們夫妻來說,倒不是那麼重要,擔心的是生了老三後,開銷會倍增。 因為外子是公教人員,機關單位為配合節育政策,已修改補助條款,孩子的口糧及教育補助費只限兩個。老三是「除權」人口,養育費要全額自付。 老三出生了,是個女孩。雖非婆婆期盼的男丁,卻集全家之寵於一身。 有天,我送么女上幼稚園後,順路到北醫探視住院的朋友。離開時,在醫院走道,遇見一位孕婦,氣喘噓噓的追著步伐不穩又愛亂闖的孩子。孩子剛好向我迎面而來,我蹲身把他抱住。 「謝謝!」孕婦嘴角微微一揚,接過孩子。 「不客氣,他好可愛。」 我們揮揮手道別,孕婦一轉身,走的竟和我同方向,我們一前一後的走往醫院門口。 「真巧,你也要回家。」我快步追上。 「不,我還要趕去臺大醫院。」 「從台北醫學院趕去臺大醫院!」我好奇的停下腳,孕婦也止了步。 「我是來北醫做產檢的,因為家就在附近。」她把孩子從右臂轉換成左臂。 「來,阿姨抱抱。」我拍拍手,敞開雙臂,孩子不怕生的撲了過來。 「我的大兒子得了白血症,住在台大。」 「我還以為你懷的是老二。」 「當時生老二,是期盼他能捐骨隨給哥哥。因為同血緣的兄弟姊妹,配對成功的比例有四分之一,而外人捐贈的只有千分之一或萬分之一的希望。」 她不捨的摸摸孩子的頭,接著說:「可惜失敗了,因此我決定生老三。」 孕婦長嘆,慚恧又無奈,我聽得心酸又心疼。心疼她的遭遇,也 心疼為救哥哥而將出生的小生命。 二十餘年過去了,只要看到儲存臍帶血的廣告,我就會想到他們。現在研發的臍帶血移植,對白血症患者是一大福音。不需同血緣,不需六個位點完全符合,就有百分之八十的配對成功率。 當年若有今日的醫療科技,那位孕婦就不用懷著愧疚去生每個孩子。 今是昨非?昨是今非?時代不同,際遇不同的「老三」,他們是社會轉型的「身分證」。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