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2 立體派(Cubisme)
2007/09/11 18:19:42瀏覽7644|回應0|推薦0
立體派(Cubisme) 與畢卡索


背景 :
1907年,畢卡索繪 「亞維儂姑娘」於蒙馬特的畫室,開啟隨後由他和布拉克所領導的立體主義的藝術觀點。

1911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間,立體主義吸納了眾多的畫家和雕刻家而豐富了它的面貌與風格。由多位藝術家組織名為「黃金分割」(Section d'or) 的團體,以知性為意圖而非美學上的宣言,展開了一場關鍵性的運動,他們打破並揚棄自文藝復興以來的視覺幻象系統,激起了西方藝術史上的一場繪畫大革命。

在原始雕刻藝術 (古依比利亞、大西洋及非洲等) 方面,提供了對造型簡約和一種客觀真實 (réalité objective) 之感覺的取得和表現。而立體派便吸收了這種特點,在他們的畫面上,呈現出一些我們所知道的以及一些我們所無法於一個視點能看到的。例如畢卡索發現自非洲民族面具上的幾何分割和造型簡化的手法。

立體派所承襲的19世紀末傳統,一來自後期印象派所強調的平面色塊,另一來自象徵主義者反自然主藝式的迂迴再現手段,使寫實主義 (réalisme) 面臨了從新界定的強力震撼。P.211 “雄獅”

立體派的美學觀點經過三個階段的演變 :
1. 塞尚觀點的立體主義 (1907-909) ─ 構成法,但卻不像塞尚那麼專注於主題意念。― “雄獅” p.212
2. 分析式或帶神秘傾向的立體主義 (1909-1912) ─ 以多視點或幾何分割方式將對象和內容 (如靜物、風景、人物) 和內容分解至與原面貌的不可辨認。這種分割法,產生破碎又剔透的結構,他們運用不同狀態及不同視點所觀察到的對象,凝聚並展開在一張平面上,得到一個總體經驗的效果。這是何以有人將立體派此時期的畫作以「四次元」稱之。 ― “雄獅”p.212
3. 綜合立體主義 (1912-1914) ─ 將紙張的裱貼法帶入作品中,這種拼貼實物的意義在於,畫面不再是成為物像的投射反應之窗,而是發生組合的場所,而這些拼貼物,因其本身即為真實,用它們來組合成的主題意念,也就不是任何事物的模擬品了,而因其皆為日常接觸的日用品,可使藝術更接近生活中的「真實」。對畢卡索而言,藝術是要製造意象與意象、素材與素材、或二者之間的關係 ― “雄獅”p.212
來源 :
1.對塞尚後期繪畫的抽象視覺分析。 (布拉克)
2.畢卡索發現自非洲民族面具上的反自然主義式的表現手法。

關於立體派名稱的由來,是布拉克在 Kahnweiler 畫廊展出時,藝評家 Louis Vauxcelles 所賦予這個派別的。1908年11月14日,他寫於 Gil Blas 雜誌上 :「布拉克並不在乎於形的問題,而將一切均縮減到一些立方體內。」一些重要的畫商大力支持收藏這類作品,除此之外,一些著名詩人,如 G. Apollinaire, P. Reverdy 和 M. Jacob 也都為這個運動跨筆支持。

特色 :
1. 畢卡索與布拉克逐漸拋棄畫筆和繪畫,代之以黏貼、別針串連、裝飾用材質、小工具或回收物類(廢棄物)的組合,這些材質包括 : 壁紙、撲克牌、樂譜、木頭、金屬、繩子等。
2. 在渡過塞尚期的風景、人物後,他們續以吸收自音樂和咖啡等平易的靜物題材,如 : 酒吧的桌子、瓶子、杯子、報紙、煙斗、吉他、鋼琴、小提琴等。
3. 這類作品激發觀者與作品對象進行一種交流,也就是說,經由這些符號(模擬的物體、文字),提出對物體對象的再認識。
4. 立體派的素描則欲朝向造型的根基,對對象與內容的幾何化之精簡呈現出一種似跳動般的節奏。得自塞尚的空間觀念,將對象猶如工程展開圖一般地支解成許多瑣碎的幾何小平面於畫面上。
5. 立體派的畫家們也深體會到一個對象是潛在著許多的角度以切入,形狀並非去接收光源,而是要表達在這些小平面的明暗下獨立的光源變化。
6. 色彩方面,是根據眼睛之主觀元素的感受和主題的光源,而進行簡化至傳統的色調。
7. 在分析式立體派時期,灰色和赭石的色系大量地出現在畫面,而當時市面上常見的商業印刷品(如壁紙、仿木紋紙等),則被應用黏貼於畫面,這是出現在綜合立體派時期。工業印刷圖案及真實物體的呈現,則扮演著避免因使用畫筆而具過度的主觀性。
8. 整體言之,印象派、野獸派的靈感來自田野、郊外,而立體派則是居住於都市的一群 (在畫室完成作品的)。
9. 立體主義抽掉人的社會性,把人當作一般物體來描繪 ─ 源於原始藝術風格和分析科學,探討多面積的物質結構出發。― 「勃拉克」,藝術家出版社 p.8
10. 題材圖形化之外,尚保留原來的形狀,畫面以平坦的色彩分解,各種要素都吸收表現出來。 ― 「勃拉克」,藝術家出版社 P.71
11. 布拉克的手稿曾寫「感覺」變形,精神成形。 「機械化的處理已無法包容全部」,「事物的完全所有」是文藝復興以降,攝影及唯一遠近法的主軸否定顛覆,樣樣由角去擷取事物,並以此持續。阿波里奈爾、梅京捷、莫里斯等作家們認為,立體派的畫作以「四次元」說明。― 「勃拉克」,藝術家出版社 p.76-79
12. 立體解剖自然的形象之過程,其實並非只是破壞,它仍包含著藝術上的一些基本原則,如對稱、平衡、黃金律、節奏、統一中的變化,以及多樣變化中的統一等。
13. 對未來派而言,物體是在畫家面前移動著,對立體派而言,畫家在物體面前移動著。

代表人物 :
*畢卡索 (Pablo Picasso, 1881-1973)
*布拉克 (Georges Braque, 1882-1963)
*蒙德里安 (Piet Mondrian, 1872-1944)
*馬庫希 (Louis Marcoussis, 1878-1941)
*勒澤 (Fernand Léger, 1881-1955)
*佛庫尼耶 (Henri Le Fauconnier, 1881-1946)
*葛雷茲 (Albert Gleizes, 1881-1953)
*梅京傑 (Jean Metzinger, 1883-1957)
*葛理 (Juan Gris, 1887-1927)
*弗芮斯內 (Roger de La Fresnaye, 1885-1925)
*羅特 (André Lhote, 1885-1962)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u921&aid=1225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