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18 那比派 或稱 先知派(Nabis)
2007/09/11 18:07:29瀏覽6625|回應0|推薦0
那比派 或稱 先知派(Nabis)
背景:
約在1888年,一群年輕的法國藝術家,在一所學風自由的私立學院,名為Académie Julian,組成那比派這個團體「如此命名是由於其激情狀態促使他們必須回歸到自然的本質」。

這個團體組合的成員差異性頗大,維持了十年。這股法國的浪潮,一方面探討打破裝飾藝術與純藝術之間的區隔及界限,另一方面,他們意識到印象派的情感抒發的根據竟然是如此的表面而太過浮濫,因而試圖再去發掘藝術的純淨根源。他們的具神祕性的手法近似於象徵主義,美學的基礎則圍繞在鑲嵌金屬琺瑯的理論和綜合手法的運用。

在高更的忠實的情誼的建議下,Paul Sérusier 於1888年9月畫下了 “Le Talisman” 這件開啟那比派先河的作品。

藝術家們聚集在名為「先知之廟」Paul Ranson的工作室內。Maurice Denis 是這個運動的理論主導人物。他在「1890-1910理論集」中寫下了值得注意的條例:「真會想起一幅畫作要在成為一匹戰馬、一位裸女或任何的軼事,他的根本是一些有法則運作下的色彩覆蓋在一面表層之上。」
名為「白色雜誌」(Revue Blanche)的刊物上,在1891到1903年間,重新集結了這些具創新性的藝術家,並且反映出他們的心聲及觀念。
特色:
藝術家放棄畫架式思考的傳統觀念,以自由的表現方式發揮在:地毯編織、扇子、馬塞克磚、家具、陶瓷器、海報、插圖、書本,劇場的裝飾和木偶戲的設計上。
那比派根本的主張在於反映當下生活的內在、精神和夢想。他們拒斥現實主義 (réalisme)而欲重回「原始感覺的滋味」。
畫家們以富裝飾性的阿拉伯曲線表現,層層相疊直至變形為止,並且從線條中得到一種情感的力量。
畫面大量的幾何圖形和中間色調的運用,凸顯出以一種明暗變化的裝飾性繪畫所欲展示的企圖。

代表藝術家:
*Paul Sérusier(1863-1927)
*Paul Ranson(1864-1909)
*Pierre Bonnard(1867-1947)
*Henri Gabriel Ibels(1867-1936)
*Ker Xavier Roussel(1867-1944)
*Édouard Vuillard(1868-1940)
*Maurice Denis(1870- 1943)
後來再加入此團體的藝術家:
法國―
*Jósef Rippl-Rónai(1861-1927)
*Aristide Maillol(1861-1944)
*Georges Lacombe(1868-1916)
荷蘭―
*Jan Verkade(1868-1946)
瑞士―
*Félix Édouard Vallotton(1865-1925)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u921&aid=1225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