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9/11 18:23:14瀏覽3135|回應0|推薦0 | |
抽象藝術(Art abstrait)
抽象藝術的誕生與三位藝術家的作品有關,他們彼此並不認識,但幾乎是在同一時期共同創作出抽象作品:他們是1910年,俄國的康丁斯基(W. Kandinsky),1914年荷蘭的蒙德里安(P. Mondrian),以及1913年於莫斯科的馬勒維奇(K. Malévitch)。抽象藝術所呈現的形體不再是對象的外在世界。 對於這三位的畫家,他們演變出抽象藝術的過程,或因個人的哲學觀,或因個人的反思,或應個人的情感等原因,養分的來源因政治氛圍的背景,或是旅遊的因素而不同。與他們同處一樣時代的那比派(Nabis)、野獸派、表現主義以及立體主義(第一階段),他們原有許多相似之處的元素,只是因為它們有時是貼近抽象因而加入了他們的經驗內。這個一直持續存在於藝術的發展中,然而關於外在世界的抽象問題則是出現了中斷:所謂真實性不變的倚靠造型已不再是如此。因此,抽象藝術是與過去中斷的。 抽象藝術誕生於20世紀之始,藝術的現象並非僅僅是他的派別之一而已,它橫跨整個20世紀無論是在歐洲或美國,它出現在1910至1920年間,1920至1930年間主要發展於繪畫和雕塑,接著在1930至1945年間擴延整個歐洲,1945年之後,法國藝術家將抽象的創作給予再新。 抽象藝術幾個階段的強調: 1910-1920,他的創造動能來自對藝術的「拆解」(décomposition),抒情抽象的康丁斯基,新造形主義的蒙德里安,絕對主義的馬勒維奇,奧費主義的德勞內等,標示出自1908年來第一位美學家所形容的這個第一階段的抽象藝術之特色。幾年之後,阿波里內(Apollinaire)也極感興趣於他所謂的「新精神」。 1920-1930,新的抽象形式出現在歐洲:渦旋主義(Vorticisme)、未來主義、輻射主義(Rayonnisme)。在30年代,許多藝術家認同抽象藝術,並加入許多團體,像是「圓與方」(Cercle et carré)、具體藝術,以及抽象創作協會等。這些趨勢現象可從意圖要樹立一套探討抽象藝術先鋒(康丁斯基、蒙德里安、馬勒維奇)的繪畫系統的藝術家們,可見之端倪。這些抽象藝術的先鋒們的文稿,透露出創造的想像力是具有合理性的,另外也似乎提供一些可靠的過程而能轉化成抽象藝術作品。 1945年大戰之後,這項藝術成為一種世界現象,起承之而開始一些新的運動:歐普藝術(視覺藝術),潑灑畫派(tachisme)、行動畫派(Action Painting)、書塗藝術(L’art calligraphique)、不定形藝術(L’art informel)、極限藝術。然而,在70年代末,抽象藝術出現危機。今日,所謂的抽象也不再根本反對先前的形象問題,由於抽象形體,或形體的抽象已存在了。僅僅在1945年後,有一項較明顯的區別表現:「幾何抽象」與「抒情抽象」後者是被使用與定義在巴黎畫派和畫家馬丟(Georges Mathieu)。所謂的「幾何抽象」,習慣上將幾種派別、團體統稱之:新造形主義、絕對主義、輻射線主義、動力藝術、歐普藝術、以及極限藝術。而所謂的「抒情抽象」一般將之定義與康丁斯基的藝術以及有時候指不定形藝術。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