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9/11 18:26:29瀏覽4855|回應0|推薦0 | |
達達主義 (Dada)
背景: 關於達達,在1916年2月8日的蘇黎士,這個字眼出現在 “Cabaret Voltaire” 雜誌中,這是出自Hugo Ball (1886-1927) 的筆下,他是這個出版物的總編。 達達隨後發展於紐約、巴黎、柏林、科隆、漢諾威,直到1924年才消失。這段期間有許多團體冠上達達的名號。這個國際性運動反應在所有的文化層面,他們欣賞非洲藝術和兒童畫的本能性。 Tristan Tzara (1896-1963)不顧戰爭的威脅而穿梭接觸一些國家,並參與作品、書籍、雜誌的巡迴交流展出。 關於達達這個字眼是在一個很偶然的機緣下,在字典中發現的,它並沒有要定義一些內容,或表白些什麼。一切都是空,達達參與生活活動,要求藝術家要能獨立自主。衝突反叛可以撕毀世界,達達主義者反抗整個西方文明的根基,他們通過破壞、幽默、激發抗議聲浪,暴力或嬉笑怒罵顛覆的手法加以撻伐。他們控訴藝術的故弄玄虛的權力,要解放道德、形式、物質對創造力的束縛,他們較喜歡非邏輯的,原創性純粹表現。杜象(Marcel Duchamp)的「現成物」,在平常的物體上簽名,使日常的東西擺脫它原來使用的背景功能,而轉換成藝術的領域。 達達以行為方式、思想方式的呈現與他們在造型作品的表現是具同等分量的。它的成員曾召開一些即興的公開夜場,混合了藝術與字母,經由許多的雜誌刊物和發表的宣言(其中有幾篇是出自Tristan Tzara手筆),去玩弄一些詩與語言的把戲。 他們承繼了象徵主義時期藝術家所感受到未來社會的紊亂,是來自於對科學精進(數學、物理)和心理分析的過度依賴。 特色: 1.藝術家擅於運用一些偶然出現的元素,例如木塊、頭髮、砂、鞋帶、畫布的片段、絲織品、照片和報紙。油畫作品皆近乎無法長存的,它們大都是容易變質腐化短暫性的。 2.達達在藝術的一般法則裏(繪畫、雕塑),創造出令人迷惘混亂的類別。 3.靈感來源是既本能性又個別性,因此而造就出特殊的技法和獨特的造型。其中例如 “merz” 一作,拼貼或集錦了一些路邊撿來的廢棄物,如破布、巴士車票、機械零件等。照片蒙太奇方面,他們切割了雜誌內的照片,並給予組拼,「轉輪印刷機浮雕」(roto-relie)一作,乙烯基圓盤(一種老唱片)上面所覆蓋的插圖,當它轉動時,能給人一種像浮雕作品的感覺; “rayogramme” 一作,這是一件短暫展示的作品,它是在照片紙上,作者放置一個或一些東西在上面的作品。在造型方面,一些機械型的人物,搭配機器或人類。 4.藝術家們應用偶然的即興之作:像 Hans Harp 放紙張在卡紙上,他將它們翻轉,然後以這種偶然性將它們固定黏上。 代表藝術家- *畢卡比亞 (Francis Picabia, 1879-1953) 西班牙,與杜象催生1921年的紐約達達 *浩斯曼 (Raoul Haussmann, 1886-1971) 捷克作家、畫家 *史維特斯 (Kurt Schwitters, 1887-1948) 德國人 *杜象 (Marcel Duchamp, 1887-1968) 法裔美籍 *阿普 (Jean或Hans Arp, 1887-1966) 法國詩人、造形藝術家 *里希特 (Hans Richter, 1888-1976) 集合達達人於蘇黎世 *曼瑞 (Man Ray, 1890-1976) 美國 *馬克 安斯特 (Max Ernst, 1891-1976) 德裔法籍 *葛羅斯 (George Grosz, 1893-1959) 德裔美籍 *羅森伯格 (Robert Rauschenberg, 1925-) 新達達主義者 *瓊斯 (Jasper Johns, 1930-) 新達達主義者 * (E.A.T. 創於1966,即藝術與科技之實驗)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