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9/22 00:14:50瀏覽2693|回應7|推薦97 | |
. . 每回行經省道台一線「新莊生命紀念館」,總不忘向忘年之交、老戰士金鴻奎、笑笑老爺高喊幾聲招呼,希望您老在館內深處真能聽見。 . . 《這岸與那岸》
.
週三,接著週五,本意是慰問,竟也飲酌了幾杯。老者十五歲別了親娘,別了鄉關,心裡惦著是安徽的穎上,穎上之夷吾,夷吾的家鄉。那年他跟著大娘所生的大哥、二哥,兩個掛了國軍中尉階的兄長,輾轉來到了上海;繁華的上海,電影院、京劇院、電車道、大洋輪,沒少瞅瞅,安徽少年短暫沈浸異國般的天堂裡。如此過了一小段時光,終於在某日,兩個兄長帶著他們的三弟踏上一艘叫『海宿』的洋輪,經過幾日海上歷險,險境裡祈求重生,三兄弟終於在福爾摩沙島的基隆港灣靠了岸。
.
老者說,跟著裝甲兵在海島移防,後來雖娶了新竹湖口鄉的客家姑娘,成了家,有了兩子一女,但心裡仍時刻想著親娘,尤其大陸期間的動盪,鎮反、饑荒、文革不斷,國民黨員被整肅百萬以上,國軍滯陸的師級以下軍士官兵命運至慘,老者一顆心懸著的是弟妹與老父母的安危啊。他擔心三個在台灣從軍的兄弟,將給老家帶來如何未知的苦難。
.
所幸,1985年左右聯絡上了老家,家書抵萬金,安徽少年雖已壯年鬢霜,但獲悉老母健在、更獲悉老母每夜懷裡揣著他的個人照片、她的大兒入睡,他的眼角隨即垂開了熱淚,他想著該如何計劃回鄉的路,回穎上夷吾的那條少年鄉關路。
.
1989年經香港、廣州,歷經多日磨難,老人搭上大陸北上的火車,硬臥,苦頭沒少嚐,但比起就能回家,這些又算得甚麼?只惜,只惜,命運多舛,終究未趕上老母在世最後一面,家鄉唯有父母兩座墳塚,他的熱淚又奔流下來,此刻是嚎啕大哭的層級,完全不在意身旁有多少弟妹、多少晚輩,四十年的魂牽夢繫,如今黃土一坏;他想老娘啊,他想著那年老娘將他抱在懷裡說啊 : 『老大, 娘希望你以後能念上大學,當個真正的讀書人。』思及此,老者哽咽聲起。
.
那些年家人呢?家人可有被共黨批鬥 ? 他說爹爹始終噤口否認三個兒子從了軍,但對方連番幾次逼問,爹爹急中生智回稱 : 『三個不孝子都失蹤好多年啊,你們要是有他們消息還請告訴我,我也很想知道啊!』漸漸地,對方不再上門了,家人躲過幾次劫難。他的表情顯然帶有幾分驚懼。
.
而台灣的家也不算平靜,娶了客家籍賢妻,不嫌他小小基層軍官,不嫌他薄薄一點薪俸難以撐持家計,客家女性的堅韌特質,任由勞怨,工廠車衣繡字、家裡批折紙錢貼補家用;尤其折紙錢粉塵傷體,老者幾次阻止妻子再做,但妻為瞞著憂他擔心,總在他返家前將裡外打掃得一塵不染,就怕他又發現。他憶及此事,再度哽咽不已。
.
他又說道,在部隊裡,一句『蔣介石只有士官學校畢業』,被下了記錄,從此升職無望,刁難與監視是尋常事,五年調職十次,也因此妻小跟著搬遷十次,高雄的,台中的,宜蘭的… 數不清的家,但妻子從未口出怨言,反而支持他退伍走入校園重拾學業,雖家中拮据,但妻子的鼓勵讓他轉化為動力,高分考上台師大,再由台師大名列前茅畢業。畢業時,他想起大陸娘親當年對他說出的心願,卻是遺憾不能讓老人家親眼見證他的學業成就;我見他沈沈低了頭,若有所思地。
.
那句近乎玩笑的『蔣介石只有士官學校畢業』,發生在民國48年的軍官班受訓期,一個四川人向上頭打了小報告,不容解釋,隨即退學,他很快被轉至桃園內壢一處通訊單位閒置數月,像是冷凍,像是監視,但老者究竟十四、五歲年紀便跟著部隊來到寶島,他能有什麼問題?他能有什麼為『匪』宣傳的思想條件?
.
營區裡竟日無事,後來又調到台北供應司令部,與陸總部同一個營區,即如今中正紀念堂原址,官階被降為少尉。以後又待過高雄鳳山吊桿營(通訊兵種)、苓雅地區的高雄司令部運輸官,中尉佔缺漫長9年,原因是一位中校副組長批示『思想問題』,他的軍旅之路迢迢,坎坷異常,屢見歧視。
.
他憂心告訴他的未婚妻,若是嫁給了他,今後恐升職無望,前途未可期,要她好好考慮;但未婚妻未因此退縮,仍願與他相約白首,52年9月3日,他們終於在軍辦的集團婚禮成了婚,有了自己的家。以後又連續在台北木柵,高雄鳳山,宜蘭金六結等地不斷調職,精神之折磨達於頂點。
.
往前再回憶,民國43年掛階上士,於鳳山五塊厝受情報訓,班主任林文奎上校,壯碩帥氣,印象深刻。尤其受訓期間曾遇孫立人將軍蒞臨巡視,孫將軍一個個點名,一個個檢視,要求嚴格,氣氛肅穆,不容懈怠地 ; 但孫將軍愛兵如子,用餐時間與官兵一起圍坐草地吃飯,一起裝飯,毫無上將軍架子。學員上山演習,孫將軍也一塊參加,並親自示範各式裝備操作,知兵愛兵一上將。他幾次見到孫的形象,常常是親臨現場,腳蹬馬靴,手拿一付望遠鏡,隨時觀察學員的學習進展。
.
有一回在陸總部營區遇查顯琳中將(作家公孫嬿),他是查的讀者,但遇查並未行禮,查中將事後調查其人,最終不予追究,讓他躲過一劫。查顯琳還有個姑姑,乃知名作家蘇雪林教授。我問老者因何不敬禮 ? 他說自己至今仍搞不清楚,我啞然一笑。
.
退伍重拾書本,師大期間曾擔任恩師曾忠華教授助理,跟著教授環島旅行、南下觀摩學習,知遇之恩,受益良多。以後離開教職,轉職圖書買賣,曾教授用一疊名片蓋了私章,交予他當作個人介紹用,這給了他的生意幫助不少,敲開了轉職信心。曾教授是福建人,諳閩語,初來台期間遇228事件,全島動盪,外省人時有傷亡,幸賴本地一理髮院老闆藏於家中保護才躲過一劫。曾教授於2007年過世。
.
再有另一恩師楊昌年教授寫介紹信轉介石門國中,而自己也同時錄取基隆海事教職,終因圖書生意步入正軌,頗有進展,而選擇離開教育界。老者說他在圖書界如魚得水、經歷豐富,各種場合都曾體驗,如人飲水,這也讓他養成老莊笑笑看待塵世、看待人生的態度,買賣大利,股票失利,過眼雲煙,如夢一場,世事洞明皆學問。廣廈千間,夜眠僅需六尺;家財萬貫,日食不過三餐。
.
老者在我的筆記本寫下『心囚』二字,其言,『謝謝太太生了三個孝順的兒女,手機裡會永遠放著太太的相片,陪著他至生命的終點,方能全然釋放。』來如春夢不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當年返鄉,他怕外人見他掉淚,特別選在飯店房間裡抱著弟妹們痛哭一場;老妻過世,他私底下自己又痛哭了好幾場,現在眼淚都乾了,笑笑地等待下一場的『全然釋放』。
.
.
後記 :
老先生少年從軍,內戰如火如荼,以後隨國軍轉戰山之巔、海之湄,閱歷豐富。下圖這張翻拍的老照片地點在浙江舟山群島,團體合照上頭掛著的布條依稀可辨『舟山區第一屆陸軍官兵代表大會』幾個大字,而最左邊的站立者,即十來歲的戰士金鴻奎。可想像那時的舟山群島情勢緊張,隨時都有惡戰的可能性,但細看此些戰士神態堅毅、未顯懼色,自信的氛圍強烈,足見全島官兵已有共存亡的心理準備。
.
.
. . . . . .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