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人人自危的國難島?
2007/11/06 14:45:00瀏覽1808|回應19|推薦55

口號人人會喊,但民生與治安這種最基礎最卑微的要求,是不能口號地.光喊著要做而不去做,光喊著不碰而偏要碰,置百姓民生福祇於罔顧,視族群和諧平等如糞土.嚷嚷的是口號,口號的背後叫無策.

嚷口號的人嚷說視民如傷,但束手無策.最終是老百姓無奈無言,束手就擒?所以,2007年,是咱台灣國難島的口號年,舉起民粹右手,用力呼喊凍蒜.

工商時報2007.11.06
治安日壞民眾如何安居樂業
【工商社論】

     當總統府、行政院、民進黨上上下下因為入聯公投聯署書逼近三百萬份而雀躍,以及府院黨內天王及綠營支持者爭先恐後走上路頭為入聯聖火而路跑時,本報系中國時報台灣希望專題系列之九─治安惡化的虛與實,卻用具體數據及真實故事,報導了太多的台灣人民,因為竊盜、詐欺、搶奪等危害公共治安案件直線上升,以及因為病窮或家庭失和而被迫走上自殺道路而惴惴不安。我們認為老生常談的「安居樂業」四個字,其實只是一般民眾的最起碼要求,如果執政者連維護一個安居樂業生活環境都沒有辦法做到,恐怕會讓國人失望,也難逃失職之指責。

     依據內政部警政署公布的犯罪數據,從民國八十九年,也就是民進黨開始執政那一年開始,關係一般民眾食衣住行及社會形象的民生刑案發生數逐年上升,而在九十四年達到最高峰;九十五年雖然略有下降,但犯罪人口率卻突破每十萬人有就有一千零四人犯罪的千人大關,明白指出台灣社會犯罪普及率的昇高。具體的八年來主要犯罪案件增減統計為,民國八十九年至九十五年間,普通竊盜由六一、九九○件,增長至一四四、五一三件,強制性交由一、七二九件,增長至二、二六○件,搶奪由四、七二九件,增長至六、三三一件,詐欺由七、七五五件,增長至四一、三五二件,妨害自由由一、七九三件,增長至三、三三五件,唯一呈現減退趨勢的是汽機車竊盜案由二四三、一○七件,減少為一三六、六五八件。上述的統計,當然不包括被第一線辦理民眾報案的檢警當局成功遊說消案,以及對政府欠缺信心或嫌麻煩根本不報案者。

 安居樂業,已是昨日黃花?

     統計數據固然令關心國家、社會發展的人挫折,但如果這些不幸發生在你我身上,令人挫折的統計數據,很可能就是椎心之痛的家庭悲劇。譬如最近十年來最明顯成長,近三年平均數甚至都突破四萬件的詐欺犯罪。多者上千萬,少者幾十萬元的錢財損失,不但使被騙的當事人一生省吃儉用的儲蓄為之泡湯,更可能造成被害人對整個社會的失去信心,對政府的嚴重失望。因為科技發達應運而生的詐欺騙案,雖然行政部門一再透過各種管道宣揚防治及取締,但似乎不見績效,今年前九個月,全台被詐騙損失金額高達四十九億元,創下歷史新高紀錄。但我們認為,如果檢警調部門不能儘快拿出有效對策來,九個月四十九億元的紀錄只會是空前,但不會是絕後。

     再論一般民眾深惡痛絕的竊盜案件,雖然八年間犯罪案件的成長幾乎超過兩倍,但深受其害的民眾透露,經過報案後,案子幾乎石沈大海,也就是破案率太低,民眾對政府的威信早就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即使可以逮捕歸案,但號稱獨立審判的司法機關,往往不知「民間疾苦」,從輕發落。久而久之,很多民眾耳聞報案根本無用,甚至還要一再跑警察局做筆錄,出席法院查對案情,乾脆以後遭遇類似難題就自認倒楣。易言之,一年十四萬四千五百一十三件竊盜案件,其實嚴重低估。而且,根據我們的觀察及經驗,現在稍微富裕的人家,因為大都居住在高樓大廈,居家設施彷彿銅牆鐵壁,而且都有二十四小時的保全看家,竊盜宵小下手的對象只能鎖住一般四、五樓住宅,也就是遭受竊盜折磨的通常是經濟普通的中低收入戶,僅有的錢財損失外,擔心受驚更非當官或富裕人家所能體會。

 無能官僚,就是金剛也怒目!

     其他讓民眾喪失信心的破壞治安行徑,譬如毒品氾濫、搶劫綁架、地下錢莊與暴力討債,乃至性侵害事件頻傳,更讓民眾早就不再能夠享受基本人權之一的「免於恐懼的自由」,事實上,中國時報民調結果顯示,國內高達二六%的民眾或家人根本就曾經是上述犯罪行為的受害者,都正在或曾經見證台灣社會日漸沉淪的悲劇。

     提振景氣、加強教育、強化犯罪防範、提高破案效率,是我們想像得到的減少犯罪率途徑,但政府也許會回答,「這些我們都有在做啊」。關鍵是如果犯罪率沒有下降,治安沒有改善,再多的宣傳與動作,在民眾心目中都只是口號。「安居樂業」說來簡單,要求也不高,但這是全體國人的殷切期待,也是政府存在、運作的價值。

 

內文引自: 工商時報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tj0111&aid=1353315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官員是國家養的.人民要自個想辦法.
2007/11/12 14:18
官員 活在不同國度?
答案是是的
人民的生活已達水深火熱
官員是我就已經是官員.
他人的死活跟我無關!

筆記阿本(ltj0111) 於 2007-11-19 23:21 回覆:

好女兒,妳趕快長大就好.

剩下的,讓大人發聲吧.


筆記阿本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形似流氓的元首
2007/11/12 14:17
是總統,還是流氓?

最近,在第十七屆「伊比利—美洲」高峰會議上,委內瑞拉總統查維斯不斷嚴詞抨擊西班牙前總理是「法西斯」,逼得現場的西班牙國王忍不住要他「閉嘴」,事後查維斯表示:「你是國王,但無權叫我閉嘴」。

同樣地,如果讓我有機會碰上陳水扁,我也會不客氣地向他高分貝嗆聲:「對不起,你只不過是人民的公僕,無權叫主人游過去中國」。

堂堂身為國家領導人竟然要民眾「游過去中國」,套句陳水扁的話,這是什麼碗糕總統?簡直是「乞丐趕廟公」,離譜至極!

「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口口聲聲說「愛台灣」的阿扁,不但不能讓百姓安居樂業,當民眾發出「活不下去」的不平之鳴,陳水扁非但不能「視民如傷」,竟然要嗆聲的民眾「游去中國」,試問,這跟耍流氓的無賴有何兩樣?

台灣人向來「惜情重遷」,聽到阿扁要反對者游去中國,筆者心中不但沉重,而且沉痛,但我堅信這樣失格又失德的領導人,其窮途末日將不遠矣!

【2007/11/12 聯合報】


筆記阿本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杯弓蛇影的元首
2007/11/12 14:14
阿扁心中「紅衫軍無所不在」

陳水扁昨天終於有一個不被嗆聲的場子了,那就是在苗栗通霄面對數百名扁友會成員。阿扁不但開心,還開心到痛批馬英九,要「講台灣不好的人,游去中國啊」。

陳水扁對自己人說什麼,那是他的自由,不過,在到處被嗆聲之後,乾脆躲在扁友會的噓寒問暖中,那只顯示一件事:阿扁已經處於杯弓蛇影的心境當中,他不僅不能替謝長廷開拓選票,甚而也不准謝長廷往中間靠攏。

說阿扁心態很「杯弓蛇影」,絕不誇張。看他這幾天的行程,所到之處,除了扁友會成員給予溫暖外,家長帶小孩嗆他,支持樂生療養院的青年學生嗆他,紅衫女郎嗆他,他自嘲「很熱鬧」之後,把這些現象通通歸之為紅衫軍鬧場,是被設計、被利用的。雖然這種反應,是可以預見的「政客反應模式」,不過依然透露出「阿扁很心虛」,使得他面對任何「非我族類」的聲音,都要以「其心必異」的陰謀論、動機論,去「抹藍化」、「抹紅化」。若不這樣,他更沒安全感!

單從陳水扁近來「處處有紅衫軍」的恐懼感,便可探知,去年百萬紅衫軍對他的衝擊。那一波波震耳欲聾,如影隨形的「阿扁下台」聲浪,儘管已不在總統府周邊聚集了,可阿扁心中卻「內在化」了那樣的場面,在他表面的傲慢之下,他內心深處則始終處於無時不在的恐懼,每一種稍稍不順耳的批評或請願,他內心不安的機制,就立即將之轉化成「他們都是紅衫軍」、「他們都是來找碴的」。這心境既像搞文化大革命的毛澤東,也像搞出水門案的尼克森,都是「缺乏安全感」之下,典型的焦慮症候群。

看起來,紅衫軍是成功的。紅衫雖退潮,但紅衫軍對陳水扁「權力者的傲慢」,卻給予了致命打擊,迫使他一方面向深綠靠攏,另方面對黨內不同調者發動攻擊,把全黨搞成緊張兮兮,「內部矛盾」比「敵我矛盾」更肅殺。他不相信自己子弟兵的批評是善意的;他對接班人的不同路線防範甚嚴;他嘴巴上說「視民如傷」,一碰上嗆聲民眾,卻立刻覺得那是「挖他內心瘡疤」,這樣的國家元首早已如「驚弓之鳥」,只能張牙舞爪,掩飾心中空虛了!

【2007/11/11 聯合晚報】@


筆記阿本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失格的元首
2007/11/12 14:12
直言集》回嗆的輕蔑 失格的元首

出身三級貧戶的陳水扁總統,居然以輕蔑態度面對來自底層的憤怒,再加上政府的麻木官僚,如果接連兩場選舉,執政黨選情都不樂觀,那就證明了,問題不在政治或經濟,「笨蛋!問題就在態度。」

相對剝奪感來自於權力的不對等,更是來自於同理心,而這股新嗆扁運動的風潮,竟然不約而同從南到北展開,正是基於長久累積下來的政經資源的不平衡。

而當人民對貧窮、物價、努力掙一口飯等,興起感同身受的心情,正副元首與執政團隊不但沒有視民如傷,反而視民如無物,這股民怨當然就會被挑起,扁呂耍嘴皮子的回應,也就變成了搧風點火的助燃劑。

經濟不好,當然不能全部歸咎於陳總統,但嗆扁背後的結構性因素,絕對不只在於經濟因素,而是在於政治與心理。

全世界沒有不犯錯的政府,只要有人嗆扁、嗆呂,就說是紅衫軍、被利用、被媒體擴大,就算是真的有穿著紅衣的紅衫軍嗆聲,但問題並不在於是誰去嗆聲,問題在於這樣的背後,有沒有代表著市井小民的心聲?有沒有挑起其他旁觀者的憤怒?

面對民怨,執政八年的民進黨學到了國民黨執政五十年的顢頇與官僚,當民進黨嘲笑著國民黨面對兩岸問題的尷尬態度時,不知不覺的,民進黨也陷入父子騎驢的困境,看著扁呂兩人用輕浮的字眼搶佔新聞版面,剉著等的豈止是民進黨參選人謝長廷而已,未來所有的民進黨從政者,都得承受著這種正副元首所種下來的惡果。

【2007/11/12 聯合報】 


春眠。人間如夢,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滿難過的
2007/11/07 21:26

看到這些新聞滿難過的,不知那些在上位者是否願意用心來體會這些新聞 ?

有一個問題很嚴重:支持民進黨的,還有很多不支持者大都 只看自由時報;而自由時報的新聞都被民進黨所佔領;(聽說自由時報常常送人免費看,使得看的人占有更廣的人群<<<<


我以詩度量生活,以色彩豐富我的人生; 帶著夢的羽翼飛天.

TT.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這座危島裡~~
2007/11/07 18:40

越來越頻繁地

上演著令人哭笑不得的政治劇碼....



筆記阿本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民生紀事3
2007/11/06 15:30
政府釋糧 農民怨:去了了

政府本週將釋出公糧,嘉義縣農民昨天大表不滿,指油價上漲,肥料及農藥全都漲,政府不平抑油價和肥料、農藥價格,卻在農民稻穀有望賣個好價錢時釋出公糧,等於專找農民開刀;農民們說:「一天賺不到一百元,活得很痛苦。」

方姓農民等十多人昨天向立委翁重鈞陳情,指政府釋出公糧照顧廣大消費者,他們沒有意見;但政府要體諒農民,連續颱風造成二期稻作減產至少四成,公糧釋出後,市場供過於求,稻穀價格下滑,農民「全部去了了」。

他們說,原本稻穀每分地可賣到一萬多元,今年因風災歉收,平均每分地收成只有五千多元;但農藥、肥料樣樣都漲,收入不夠成本,等於每天賺不到一百元工資,「叫阮如何活下去?」

農民指出,政府公糧收購價格十多年來沒有調高,計畫收購每公斤廿一元,輔導或餘糧收購價格更差;今年的生產成本已攀升到每公斤約廿六元,繳給政府的公糧是「繳越多,了越多」,只能靠賣給糧商的部分來稍稍彌補損失。

農民們表示,公糧收購價格與數量不符實際需求,希望政府至少調高兩成以反映成本,風災損失的補助也應比照瓜果類或稻作流失標準,每公頃一萬二千元提高到二萬五千元,減少農民因公糧釋出蒙受損失。

翁重鈞指出,農糧署這次釋出八千八百五十五公噸公糧缺乏配套措施,農民怨聲四起,政府維護消費者權益,也應顧及農民生計,將要求政府調高天然災害補助金額,提高公糧收購金額和數量。

【2007/11/06 聯合報】@


筆記阿本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民生紀事2
2007/11/06 15:04
學生午餐剩菜 貧戶老人爭搶
雲林縣斗六市斗六國中側門,每天都有不少民眾前往領學生吃剩的飯菜,既當午餐,也當晚餐。八十一歲的周老先生站都站不穩,綁塑膠袋時,雙手還一直抖個不停。

八十一歲的周老先生,每天中午拎著好幾個塑膠袋,騎著腳踏車到雲林縣斗六國中側門,排隊等著領學生吃剩的飯菜;好不容易綁好飯菜,他才露出笑容說:「我和老伴的午餐及晚餐都有著落了」。

每天中午十二點不到,就有幾十個民眾到斗六國中側門等著,他們不是等兒孫放學,而是等學校剩下的飯菜。最近,景氣更差,物價又貴,排隊的人越來越多了。有時不夠分,火氣大的老人還會大打出手;有人連掉在地上的飯菜也撿回家。

「我有三個兒子念國中小學,我每天來包飯菜回家,給三個兒子當晚餐。」王姓婦人說,生活實在難過,靠學校的剩飯,小孩才吃得飽。

一名五十多歲的男子說:「找工作找了好幾年,就是找不到,還有兩個小孩要養,現在什麼都漲,哪裡買得起,反正學生吃剩的還沒壞。」

另一名王姓婦人說,她七、八年前就來學校領飯菜,「那個時候只有兩、三個人,不用擔心不夠分。四年前開始,人變多了,有十幾個,去年增加到廿個左右,最近更多到卅幾個。」她抱怨:「人愈來愈多,都不夠分。」

不夠分,大夥開始發生摩擦。前幾天,兩名七十多歲的老先生為了插隊問題起爭執,當場大打出手,校內人員好不容易將兩人勸開。民眾說,他們包完飯菜後,有時稍不注意,暫放在地上的飯菜就會被「摸走」。

校方表示,剩下的飯菜有限,只能要求有低收入證明的人先領,沒證明的後領;雖然事先都講好,但每次到了分飯菜時,現場又亂成一團。分飯菜的工友說:「日子不好過,這種事只會愈來愈嚴重。」

【2007/11/06 聯合報】 


筆記阿本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民生紀事
2007/11/06 14:56
官員 活在不同國度?

看了官員對物價上漲的高論,難道,民眾和官員生活在不同的國度嗎?

行政院副院長邱義仁認為目前消費者物價指數還好,還說傳出米漲價,這真的很奇怪。其實,如果米真的漲價,也沒關係,可告訴民眾改煮稀飯,或加入地瓜,一來可讓米吃得久一些,還可以養生呢!

我們只是單純地想法:薪水夠負擔家計毋須為各種物價上漲而傷腦筋。各位大官們,要不要入聯?拚千萬公投?對一般民眾而言,這不是頂重要的事,肚子吃飽了再說吧。

【2007/11/06 聯合報】@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