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1/06 14:45:00瀏覽1874|回應19|推薦55 | |
口號人人會喊,但民生與治安這種最基礎最卑微的要求,是不能口號地.光喊著要做而不去做,光喊著不碰而偏要碰,置百姓民生福祇於罔顧,視族群和諧平等如糞土.嚷嚷的是口號,口號的背後叫無策. 嚷口號的人嚷說視民如傷,但束手無策.最終是老百姓無奈無言,束手就擒?所以,2007年,是咱台灣國難島的口號年,舉起民粹右手,用力呼喊凍蒜. 工商時報2007.11.06 當總統府、行政院、民進黨上上下下因為入聯公投聯署書逼近三百萬份而雀躍,以及府院黨內天王及綠營支持者爭先恐後走上路頭為入聯聖火而路跑時,本報系中國時報台灣希望專題系列之九─治安惡化的虛與實,卻用具體數據及真實故事,報導了太多的台灣人民,因為竊盜、詐欺、搶奪等危害公共治安案件直線上升,以及因為病窮或家庭失和而被迫走上自殺道路而惴惴不安。我們認為老生常談的「安居樂業」四個字,其實只是一般民眾的最起碼要求,如果執政者連維護一個安居樂業生活環境都沒有辦法做到,恐怕會讓國人失望,也難逃失職之指責。 依據內政部警政署公布的犯罪數據,從民國八十九年,也就是民進黨開始執政那一年開始,關係一般民眾食衣住行及社會形象的民生刑案發生數逐年上升,而在九十四年達到最高峰;九十五年雖然略有下降,但犯罪人口率卻突破每十萬人有就有一千零四人犯罪的千人大關,明白指出台灣社會犯罪普及率的昇高。具體的八年來主要犯罪案件增減統計為,民國八十九年至九十五年間,普通竊盜由六一、九九○件,增長至一四四、五一三件,強制性交由一、七二九件,增長至二、二六○件,搶奪由四、七二九件,增長至六、三三一件,詐欺由七、七五五件,增長至四一、三五二件,妨害自由由一、七九三件,增長至三、三三五件,唯一呈現減退趨勢的是汽機車竊盜案由二四三、一○七件,減少為一三六、六五八件。上述的統計,當然不包括被第一線辦理民眾報案的檢警當局成功遊說消案,以及對政府欠缺信心或嫌麻煩根本不報案者。 安居樂業,已是昨日黃花? 統計數據固然令關心國家、社會發展的人挫折,但如果這些不幸發生在你我身上,令人挫折的統計數據,很可能就是椎心之痛的家庭悲劇。譬如最近十年來最明顯成長,近三年平均數甚至都突破四萬件的詐欺犯罪。多者上千萬,少者幾十萬元的錢財損失,不但使被騙的當事人一生省吃儉用的儲蓄為之泡湯,更可能造成被害人對整個社會的失去信心,對政府的嚴重失望。因為科技發達應運而生的詐欺騙案,雖然行政部門一再透過各種管道宣揚防治及取締,但似乎不見績效,今年前九個月,全台被詐騙損失金額高達四十九億元,創下歷史新高紀錄。但我們認為,如果檢警調部門不能儘快拿出有效對策來,九個月四十九億元的紀錄只會是空前,但不會是絕後。 再論一般民眾深惡痛絕的竊盜案件,雖然八年間犯罪案件的成長幾乎超過兩倍,但深受其害的民眾透露,經過報案後,案子幾乎石沈大海,也就是破案率太低,民眾對政府的威信早就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即使可以逮捕歸案,但號稱獨立審判的司法機關,往往不知「民間疾苦」,從輕發落。久而久之,很多民眾耳聞報案根本無用,甚至還要一再跑警察局做筆錄,出席法院查對案情,乾脆以後遭遇類似難題就自認倒楣。易言之,一年十四萬四千五百一十三件竊盜案件,其實嚴重低估。而且,根據我們的觀察及經驗,現在稍微富裕的人家,因為大都居住在高樓大廈,居家設施彷彿銅牆鐵壁,而且都有二十四小時的保全看家,竊盜宵小下手的對象只能鎖住一般四、五樓住宅,也就是遭受竊盜折磨的通常是經濟普通的中低收入戶,僅有的錢財損失外,擔心受驚更非當官或富裕人家所能體會。 無能官僚,就是金剛也怒目! 其他讓民眾喪失信心的破壞治安行徑,譬如毒品氾濫、搶劫綁架、地下錢莊與暴力討債,乃至性侵害事件頻傳,更讓民眾早就不再能夠享受基本人權之一的「免於恐懼的自由」,事實上,中國時報民調結果顯示,國內高達二六%的民眾或家人根本就曾經是上述犯罪行為的受害者,都正在或曾經見證台灣社會日漸沉淪的悲劇。 提振景氣、加強教育、強化犯罪防範、提高破案效率,是我們想像得到的減少犯罪率途徑,但政府也許會回答,「這些我們都有在做啊」。關鍵是如果犯罪率沒有下降,治安沒有改善,再多的宣傳與動作,在民眾心目中都只是口號。「安居樂業」說來簡單,要求也不高,但這是全體國人的殷切期待,也是政府存在、運作的價值。
內文引自: 工商時報
|
|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