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7/16 00:03:43瀏覽3426|回應8|推薦108 | |
《張拓蕪,1928 ~ 2018.6.29》 學生期即是張拓蕪作品的讀者,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張先生出了『代馬輸卒手記』、『代馬輸卒續記』、『代馬輸卒餘記』、『代馬輸卒補記』、『代馬輸卒外記』等五冊作品,至此奠定其人《老兵文學》地位。我早期雖保有這張氏五記,但幾經遷徙,部份書籍散落,唯剩『續記』一冊相伴左右;因是絕版書類,以後要重溫另外四記,圖書館是較可能的途徑。 .今年七月一日與友人訪新竹新埔水石書店,該店隱身於山坡上的電子零件廠舊址,空間頗大,收集的舊書目不少,我費了一點時間意外尋獲張拓蕪先生的《補記》與《外記》兩冊,喜出望外,如老友久別重逢一般,深感不虛此行。以後兩週,《補記》與《續記》成了隨身書,出門就帶上,一得空就讀個幾篇,往日的記憶隨之湧現。 .今日聞知張公竟於六月二十九日仙逝,得年九十,距離水石購得兩舊冊僅僅是前日而已,驚愕難免;心想多年常思拜訪請益,未及見上一面,遺憾連連,再三輕喟,莫非往後僅能在五記裡尋了?張公散文作品一十二冊,從軍三十年以上,其人寫出了一個老兵江河土地的見聞,寫出了老兵獨自於軍旅與社會求生的血與骨,我有幸於早期即親炙其作品,知曉先生善良、幽默、樂天知命的性情一二,這是讀者最大的收穫。 .張公的文字生動有趣,渾然天成的生花妙筆。也因為自認來自基層、底層,常有類似卓別林黑白片裡苦樂相疊的畫面出現。他的文字有畫面,生命的畫面。 而《代馬輸卒》的由來即是以人力代替馬匹馱運山砲緇重,張氏親歷了,也寫下了,這是後人寶貴的文史紀錄。張氏另記述不少軍旅中的餐食菜色問題,其中伙伕班長暗槓食材與營私自肥的書寫栩栩如生,恍若昨日。那個大時代,生存下來是唯一的目的。 . 其人也曾有段街頭賣獎券的時期,消息一經披露,各界譁然,無論識與不識 ; 甚至有自稱是同袍長官的人跑去向他賠罪,說是當年『未曾幫襯、幫襯』於他,這些都讓張拓蕪感到困擾與無奈吧 ? 拋頭露面,為三餐與生活奔波苦,張雖自稱另有收入餘資,但獨立自強不靠他人的性情時而浮現。當年出版首作『代馬輸卒手記』,三毛曾主動寫了一篇推薦文於報章發表,引發讀者熱議,《手記》連續刷了28版,張的生活獲得一些改善,以後幾年靠著版稅辛苦積攢買了自己的房子 ; 所以張拓蕪常說三毛是他的貴人,未想那個左殘,那個沈甸,那個拓蕪,亦隨三毛與周夢蝶而去。相信此去見了故友之後的他,將不再感到深深的孤單吧 ! . . . . . . . . . . .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