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7/01 11:49:40瀏覽1616|回應6|推薦92 | |
突如其來的疫情,人心惶惶。
端午節前病毒四處流竄,無法感知它的落點,專家說要有病毒就在身旁的警覺與防範,才能降低感染的風險。
此話令人惴惴不安,卻是極真切的警語。無症狀者猝死案例不少,死亡人數不降,活在戒慎恐懼之中,看不到解除危機的轉折點,除了撫心自己安然淡定,無助惶恐又能奈之何?
端午節後,確診和死亡數緩降,似乎出現曙光,些微寬心。 然而施打疫苗者猝死頻傳,「確診者可能隱性缺氧快樂死,打疫苗者有可能安樂死,要把後事交代了再去打…」再度對生命的無常與脆弱驚心。
身後事,平日與家人閒聊時已表述交代清楚。 這次疫情,認真〈自書遺囑〉,書寫完成,有著不帶走一片雲彩的從容無憾。
現實的悲情,坦然誠實的面對它,無懼無怕無悔。 如果這樣走了,心無罣礙,該會無牽無掛,無有恐怖吧! 心情愉悅與正向的能量,也是安然度過逆境的法寶。
※祝福大家~安然走過非常時期
§ § §
療癒心情,一起來賞讀愉悅舒心的書吧。
書名:草枕 作者:夏目漱石 譯者:劉子倩
「草枕」1906年出版,中篇散文體小說。 醇厚美學基礎,隱逸詩境的極致書寫。
故事的主軸是一位畫家,獨自扛著畫具小折疊椅,緩緩愉悅走過春日小徑。 行旅在外,結草為枕,在《非人情》的天地逍遙。
遠離是是非非的現實生活,尋求靜謐的理想世界。 作者化身為一位畫家,這趟旅行,遇見的人.事.物.景…一一視為詩畫戲劇中的人物來觀察描繪,獨白自己的人生觀、美學、詩畫意境。
&非人情,是夏目漱石理想中的藝術觀,超越世俗人情與道德的藝術家境界。 有人物劇情是小說。 幽邃意境的描繪,像極了淋漓盡致唯美心靈的抒情散文,故而歸類為散文體小說。
這本小說的人物個性、遭遇命運、布置場景,禪述了作者對美學及大自然的感知。 讀來,像是觀賞一齣舞台劇。靜態畫面,移動的人物與場景,勾繪出故事的章節與節奏。 人物、景色似詩畫.飄逸唯美。文思的內涵卻又是寫意有故事,綿緜延展,蓄意在缺陷之中經營一個圓滿。
詩境的幽美畫面,是靜的,藉著茶屋.阿婆.馬夫.溫泉館.女人. 廟.和尚…表達了生命力與獨特個性,洞見奧妙的舞動,人人對美的意境不同,感受解讀不一,這就是美的藝術。
猶如達文西告訴弟子:「傾聽那鐘聲!鐘聲隨個人心境,聽來各有不同。」
賞者,自行領會其意趣妙境吧!
我呢,很喜歡這篇故事的劇情和結局像畫中畫般,綺麗的理想境界。 劇情有些神秘撲朔迷離,掀開朦朧面紗的結尾,朗朗然。 心,是有溫度的。
悅讀這本小說,像是在欣賞一齣歌劇片,心情優美蕩漾。 讀完如《溫泉水滑洗凝脂》般潤澤,愉悅舒暢;也如清風明月掠過心弦~漪漪漾漾。
作者簡介: 夏目漱石,本名夏目全之助。1867年出生於東京。 自幼習漢文,東京帝國大學(現東京大學)英文系畢業, 赴英留學3年,專攻18世紀英國文學,回國後開始文學創作。 對東西方文化有很高造詣,在近代文學史上,地位崇高被稱為國民大作家。 1905年發表長篇小說「我是貓」一舉成名。 1916年胃潰瘍去世,享年49歲。
家人將他的腦和胃捐給東京帝大的醫學部,腦至今仍保存於東京大學。 1984年~2004年11月,發行的日圓1000元紙幣上,印有夏目漱石的頭像。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