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1/03 17:50:31瀏覽388|回應3|推薦42 | |
含笑看人生 最近樂齡排到老年失智的課程,老師剪輯相關影劇片段讓學員觀賞,雖然只是短短兩節課的時間,卻引發我對這影集大大的興趣,利用一週時間密集將二十幾集盡收眼底,發人深省、感動深深---。 劇情為了增加張力及可看性,安排失智者是一位資深總鋪師,廚藝高超帥氣多情,中年迷戀塵緣,與女員工「櫻花」相知相惜日久生情,拋家棄子離開家鄉共築愛巢,在台北經營一家「居酒屋」。
晚年病發逐漸失智,午夜夢迴思思念念總是宜蘭老家,屢次私自搭火車回去探望而迷失它鄉,清醒時又懊悔自怨對不起妻女,情緒轉折捉摸不定,排斥就醫、服藥,不承認已和失智沾邊,自我安慰應該只是年紀大,記憶力衰退而已。櫻花見他時好時壞,胡言亂語時空錯亂,日夜顛倒頻頻走失,辛苦照料仍無改善跡象,心力交瘁不甚負荷情緒崩潰下,只好厚顏求助於原配家庭。
子女知悉難捨親情,私下瞞著老媽哄騙老爸就醫,試圖營造熟悉環境,助他一齊尋回失落的回憶,盡量延緩症狀。子女偷偷商量如何說服老媽,用盡心機就是要領老爸回家親自照顧,再怎麼糟「他都是我的爸爸啊!」。
原配歇斯底里吶喊,曾經背叛的良人,生病了才想回頭,「物品壞了可回收再利用,人是沒法回收的!」氣憤的將子女收藏的老爸照片狠狠的甩進垃圾桶裡,向天發出不平的吼聲。雖然從未辦理離婚手續,所有財產也都在原配名下,法律上兩人仍是夫妻,但….積壓幾十年的怨氣,面對不公平的對待,為了兒女也為了賭一口氣,辛苦撐持保住『家』的完整,如同回收破爛的結局,讓她情何以堪啊!
女主角「含笑」是失智者的女兒,是整齣戲的關鍵角色,出生時因父母親喜歡含笑花而命名。當時經營農場的父母每年必送出一盆含笑花給有緣人,希望人人在賞花聞花香時也能放寬心胸,不管在人生路上遭逢多困頓的環境都要「含笑看人生」。一家人相處都是應用食物特殊氣味與烹煮法來做連結,如小時候吃薑汁麻油麵線便是一家人共同的甜蜜回憶,和樂融融暖呼呼的場景,「麵線、麵線、嘸散、嘸散」象徵家人情感永遠不崩散。 具傳統美德任勞任怨的原配,牢騷吶喊過之後,靜下心重新整頓心緒,謹慎思考。慢慢釋懷,決定敞開心胸接納失智老公回家照料,「必竟他是孩子的親爹」不記前嫌的胸襟與接納氣度令人敬佩。子女想盡辦法挽回父親記憶,組合出更多的記憶片段,將舊家食堂保留原貌重新開張,喚回父親糢糊的深層記憶。
日益嚴重的失智長者,漸漸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一家人應用食物特殊味道,勾起他記憶深處烹調食物時對味道的聯想,耐心講解訓練喚醒些微能力。像他口中常叨唸的兜人、兜情,乍聽感覺毫無意義,其實是一種蕃薯粉料理,加上肉絲、香菇、大白菜、紅蘿蔔….等配料慢火混炒,再緩緩加入和水的蕃薯粉攪拌均勻,黏稠粉漿將所有配料全緊密兜在一處,更像一家人親情相依不分離,內心深層最懷念那段夫妻共同打拚的刻苦時光。 細細觀賞品聆劇情,對應真實人生,更明白古人常說財、子、壽、名難兼得,卻是人窮其畢生都想追求擁有的目標,圓滿兼得固然皆大歡喜,然,換個角度想,缺角的圓自有一翻風景,更顯得珍貴與珍惜,有得必有失是正常法則。勉勵自己不論遇到何種困境都要含笑以對,唯有樂觀將悲傷轉化為力量,排除艱難昂首繼續前進,等待破繭而出迎向嶄新的坦途「含笑看人生」。此劇對失智者深入頗析,深具悉心照顧長者的教育,不只得到金鐘獎肯定,更值得大家給他按讚喔!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