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時無王良伯樂死即休 台灣人才危機
2012/08/23 11:48:53瀏覽348|回應0|推薦3

                 

                        

       時無王良伯樂死即休--台灣的人才斷層問題

 

                                                  

 

   面對台灣當前的「人才斷層」或「人才荒」問題,不得不重提韓愈的千古名文:「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其實在韓愈之前,杜甫已有詩云:「如今豈無駺袌與驊騮?時無王良伯樂死即休!」可見「沒有伯樂」所引生的「人才斷層」問題,是一種無分古今的社會弊病與時代危機。

   關於「伯樂」與「千里馬」的關係,我們發現康德(Kant)的美學提出「品味」(taste)與「天才」 (genius) 概念,提供一個理論定位。「品味」是一種審美欣賞的判斷力與鑑賞力,「天才」則是藝術創作的創造力與想像力。「天才」是作品的靈魂,當然重要。但「品味」更為重要,因為「天才」需要「品味」的引導,才得以發揮實現,發光發熱,正如韓愈所言「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

  伯樂」與「千里馬」就是「品味」與「天才」的關係,「品味」比「天才」更重要,因為「品味」並不只是個人的主觀偏好,更關乎整個時代社會之普遍評價機制。一個好的社會就是要形成多元開放,公正客觀之「品味」機制,可以賞識、發掘、培育各類人才,換言之,就是成為一個「伯樂」社會,如孟子所說的:「尊賢使能,俊傑在位。」唯有一個「伯樂」社會可以造就人才薈萃之治世盛世,甚至天才輩出,眾星雲集之黃金時代。反之,則是「天地閉,賢人隱」之衰世亂世。

    所以,台灣當前的人才危機,最根本的問題就是「沒有品味」。台灣社會對於人才之賞識培養已喪失了多元開放,公正客觀之「品味」機制,變得極其狹隘淺陋。可歸為兩大點: 

  (),台灣大學教育長久以來偏重理工經貿,不重視人文。於是整個社會只看重科技人才與企業人才,人文領域早已萎縮式微。

  (),因為不重視人文,台灣的領導人已完全喪失人文理念宏觀思考之高度與格局,只剩下「賺錢營利」、「技術操作」、「行政管理」之工具性思考。而正如孔夫子說的「君子不器」,最高層次之領導人必須超越工具性思考,達到「理念」之高度與格局,正如最高軍事統帥要掌握的不是「戰術」,而是「戰略」層次。而「戰略」就是「理念」,「理念」就是「主義」,就是「文化」。

  中國傳統的士大夫教育,雖常流於封建八股,但因堅持「君子不器」之人文理念,還能產生諸葛亮,范仲淹,王陽明,曾國藩此等文武全才的國之棟樑!置於今日教育體系,反倒變得不可能。

  台灣重科技與經濟,輕人文之偏差發展,造就了不少科技人才與企業人才,乃至於設計與行銷人才,卻喪失真正的文化人才與領導人才。台灣不只在政治上缺乏領導人才,在各領域都缺乏具有「戰略」與「理念」高度的真正王者與雄才大略,所以台灣的產業發展難以擺脫「代工」命運,創立真正屬於自己的「品牌」,因為「品牌」之創立絕不只是「設計」與「行銷」之包裝,亦不只是「技術」升級問題,而是一種「人文理念」之整體打造建構。換言之,台灣重科技與經濟,輕人文的弔詭結果就是,因為喪失人文理念而無法產生真正的領導人才,台灣的科技與經濟成就也正在急速萎縮,凋零不保!

   其實台灣亦無需太難過,人文理念式微,領導人才闕如,舉世皆然,歐美日本的情況也高明不了多少。只是台灣「功利市儈,斯文掃地」的程度特別嚴重,乃成為最佳的反面教材!

  怎麼辦呢?套用現在最時髦的台詞:「回不去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人文理念之教育與領導人才之培養更非一朝一夕可致,面對如此困境,也只能如《論語》中曾子所說的:「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則哀矜而勿喜。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oukwan&aid=675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