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自見己過--生命學習的基本課
2006/10/17 11:40:47瀏覽1361|回應0|推薦4

自見己過--生命學習的基本課

惠能大師說:「吾之所見,常見自心過愆,不見他人是非好惡。

我們一般人剛好相反:「吾之所見,常見他人是非好惡,不見自心過愆。

大覺者耶穌亦說:「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你們用什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什麼量器量給你們。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對你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這假冒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聖經馬太福音第七章1-5節】

我們這一般人從前賢王鳳儀大善人的經歷最能得啟發:看人過錯,別人的過錯絕不會因我們的「見」而得更正看己過錯,自己的過錯會因我們的「見」而得更正

引用資料如後:在王鳳儀言行錄裏第三二、長瘡疾那篇;:

王善人說過:

    因為憤世嫉俗,所以一面做活,一面生氣。更恨耍錢的風俗太壞,人們千辛萬苦地一年忙到頭,好不容易盼到秋天,把糧食收到家裏,又過得什麼年?每逢過年人們就耍錢,把人都玩壞了!我因為常生氣,自從二十四歲那年,在肚皮上就起了一個包,起初只腫著,日久變成了瘡,出頭流膿。頭幾年用寬帶子把腰緊上,壓在瘡口,還能照常做活。長了五、六年,也沒請先生(醫生)調治,到了二十九歲這年秋天,修理犁杖震著了,腹部的瘡腫得像水瓢,疼痛難忍。

    聽說有位譚喇嘛,以往也長過瘡癆,是去北京治好的。譚喇嘛不但把自己的病治好了,還學會了治法,成了有名的外科先生。就雇了一輛小車子,把譚喇嘛請來。他一下車就說:“喂呀!這麼三間小破房,怎請得起佛喇嘛來看病呢?”把他請進屋裏,吃完了飯。他叫我把帶子解開,看了看瘡便說:“你這麼窮,這病你治不起,藥太貴了。你想吃什麼就吃點,等著死吧!”我就大聲說:“你老不給我治,我也死不了。”譚喇嘛問:“為什麼呢?”我說:“我上有兩輩老人,還得我養活!就是我沒福,老人哪能都沒福呢?”他一聽便說:“哎呀!你還是個孝子啊!這麼說有你的命在啊!有你的命在啊!”譚喇嘛臨走時,沒給留藥。我女人白守坤跪著懇求,才給留下三包藥粉說:只能保住命就是了,終究是個殘廢人了。

    我自從用過他的藥,瘡口雖然沒封好,可是能起來行動,照料家裏的事務了。以後還是應著節氣出膿,不能做費力的活。

三九、悔過好病

    我聽善人這樣說過:

    在我三十五歲那年正月,有一天家裏人向我說:“牛又跑了。”我說:“這牛丟不了,它准是又回老白家去了(因為是從白家買來的),吃完晚飯,我再去找它。”

    晚飯後我到老白家,我內弟(白勤字俊卿)說:“牛跑來了,你放心吧。你來得正好,楊善人(名柏字蔭軒)正住在我家,領著先生們每天宣講善書,你也聽聽吧。”我說:“好啊。”

    到了晚上,他們開講了。講的是“宣講拾遺”,由楊善人主講,還有三、四位年輕人宣唱。講的都是“忠孝節義,善惡報應”的故事,勸人學好。我一聽很有趣,心裏很樂。第二天,白勤叫人把牛給我送回家去,我就住在白家聽善書。反正我是個病人,在家裏也不能做重活。

    有一天,他們講“雙受誥封”(三娘教子),講到小東人在學房裏,聽同學說三娘並不是他生身之母,他在放學回家,晚間照例背書時,就故意的不好好背誦。三娘督促他,他就冷言冷語譏刺三娘說“你並不是我的生身之母,若有我的親娘在,我那能受你的冤枉氣呢!”三娘聽了這話,一怒之下,就把織布的機頭割斷。家奴老薛寶,聽他母子吵鬧,出來問明瞭原委,就向小東人說:“三娘為著教養你讀書,日夜在織布,望你長大成人,光宗耀祖。你萬不該惡言相加,趕快頭頂家法,請娘親責罰。”於是小東人便跪在三娘面前,認罪說:“孩兒年幼無知,忤逆娘親,請教訓孩兒,打兒幾下。”三娘說:“兒快起來,是我不會做娘,不該和你一般見識,來動肝火。”

    我聽著,心裏很奇怪,他們娘倆不是在吵嘴麼?怎麼又都各自認不是(認錯)呢?想來想去想明白了,怪不得人家是賢人,賢人爭“不是”,愚人才爭理呀!自覺著刷啦一下子(倏忽之間)心裏亮啦,立刻跑到院子裏,呵乎(斥責)自己:“王樹桐啊,王樹桐!就算人家耍錢不對,你生氣就算對嗎?弟兄耍錢,你可勁(用全力)生氣,氣出病來,他們就不耍錢了嗎?”心想,怪不得我是愚人,愚人才爭理呀!接著哭了起來,哭一陣子往回家走。一面走,一面責備自己:“你專看人毛病,那怎算對?人家不對就生氣,那怎算對?”一直數落到家。夜裏還自己問自己,問來問去,問的自己也笑起來,自己把過悔真了,頓悟從前皆非。

    第二天早晨,覺著肚皮癢,一看原來長了十二年的瘡癆,一夜的工夫,竟結了疤,以後完全好了。

    所以我在最初給人家講病的時候,就告訴人們,若能把自己的過悔真了,就能好病。這種方法,就是從我自身的經驗上得來的。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otus4401&aid=494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