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7/28 20:13:58瀏覽213|回應0|推薦0 | |
峰嵐穿鶴影 足濺草叢露 經海無窮盡 弱水一瓢飲 日日見金身 佛顏添紋否 院中老銀杏 黃金鋪滿地
此偈甚深,本偈傳達的是「指授即無,唯論見性,不論禪定解脫。」六祖從山中出至廣州法性寺。時有風吹幡動。一僧云:風動。一僧云:幡動。議論不已。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一眾駭然。印宗延至上席,徵詰奧義。見能言簡理當,不由文字。 宗云:行者定非常人。久聞黃梅衣法南來,莫是行者否。 能曰:不敢。 宗於是執弟子禮,告請傳來衣缽出示大眾。 宗復問曰:黃梅付囑如何指授。 能曰:指授即無,唯論見性,不論禪定解脫。 宗曰:何不論禪定解脫。 謂曰: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 宗又問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 能曰:法師講涅槃經,經明見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如涅槃經高貴德王菩薩白佛言: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闡提等當斷善根佛性否?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無常。佛性非常非無常,是故不斷,名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蘊之與界,凡夫見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佛性。 印宗聞說,歡喜合掌言:某甲講經,猶如瓦礫。仁者論義,猶如真金。
峰嵐穿鶴影,足濺草叢露。這是隱喻,菩薩行者如仙鶴般,乘風(願)而來,落足於草叢露水間。何謂草叢露水?亦即「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所以整句是如《八大人覺經》說:「菩薩大人,之所覺悟,精進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復還生死,度脫眾生。」
經海無窮盡,弱水一瓢飲。經典是覺悟者說法的紀錄,三藏十二部浩瀚如海。弱水者,仙界之河長三千里,三千里表水之大。浩瀚經海、長遠弱水,皆是三世諸大覺悟者所見之宇宙生命理念,無盡的智慧長遠且深闊,菩薩亦不可盡知。因此菩薩也僅能取一瓢飲。面對三藏經海怎麼讀?面對弱水三千吾等如何飲?若飲一瓢,水量有限,若讀完三藏亦是如此,因為釋迦牟尼說:「我所說法如爪上塵,所未說法如大地土。」若將自己限於文字,限於一瓢,非大覺悟者的本意。那麼該當如何?答案卻在後四句。
日日見金身,佛顏添紋否。若佛顏有相,難免生住異滅、不離生老病死,則佛顏添紋;若或佛顏無相,則不添紋。在《無量義經》德行品,大莊嚴菩薩摩訶薩說偈讚佛,其中很關鍵的六句:「如是等相三十二,八十種好似可見。而實無相非相色,一切有相眼對絕。無相之相有相身,眾生身相相亦然。」好一句「無相之相有相身」,你我肉眼看的是有相之身,慧眼與法眼應注視的是「無相之相」的金身,而這正是法身佛。法身佛如何成就?六祖慧能大師說得好:「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又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院中老銀杏,黃金鋪滿地。這句連續著上兩句就解開了,老銀杏隱喻這教席已是久遠,這是所學校。銀杏葉當金片,這是「黃葉止兒啼」,因為小兒煩躁啼哭,大人以黃葉哄小孩,說這是金片。意指以權宜善巧的方法,誘導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些權宜善巧的方法從何而得,從自性般若生。對八萬四千凡夫,生八萬四千法門,猶如在長遠弱水不同處,皆以一瓢取水,供飲供洗。瓢本自有,但需動用。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