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榮師天偈19光怪陸離萬花筒
2018/07/21 13:20:35瀏覽282|回應0|推薦0

光怪陸離萬花筒

宇宙祥和轉法輪

筒輪互換乾坤倒

莫入執迷心不換

 

  這首偈甚深而難懂,是有為與無為相對。慧能大師大悟的故事最能說明此偈。《六祖壇經》祖以杖擊碓三下而去。能即會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為說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能言下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遂啟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祖知悟本性,謂惠能曰: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

 

  光怪陸離萬花筒。生命好比是萬花筒,每轉一下,看下去總是種種不同、千變萬化;這是指外相生住異滅、成住壞空、生老病死,一切都在「無常」的變化中;這些外相都是四大所構成的基本元素在不斷的重組,好比萬花筒內那些不變的色紙,但一轉動就形成無盡的畫面。

  如《金剛經》四句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然而凡夫肉眼,看這些外相皆是真實,透過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與變化多端的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相連而生受。這一面是有為法,有生滅、有大小、有增減、有垢淨,凡夫窮其一生追逐這些,以為可以永遠擁有。

 

  宇宙祥和轉法輪。這句是無為法,說的是所有一切外顯生住異滅萬花筒之外相的源頭,指的是「未有天地之先」的狀態,自有天地宇宙外相成住壞空,但「能」不增不減。宇宙自有準則,依準則而運轉,一切祥和。而這「能」即如慧能大師所言:「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筒輪互換乾坤倒。在無為與有為並存中,凡夫或初學者常以四大五蘊為己,處處住色聲香味觸法而生心,心染外境。將無常當常、將苦當樂、將非我當我、將空幻當真實。執著於外相而不知無相實相,只見萬花筒而不見有宇宙法輪,實為顛倒。故偈曰:筒輪互換乾坤倒。

 

  莫入執迷心不換。覺悟者體會凡夫住於外相的如是困境,勸請眾生莫要執迷於色聲香味觸法等外相,盼望眾生快快覺醒而能換心。心如何換?認知先改也。《無量義經》【說法品第二】「佛言。善男子。是一法門名為無量義。菩薩欲得修學無量義者。應當觀察一切諸法。自本來今性相空寂。無大無小無生無滅。非住非動不進不退。猶如虛空無有二法。而諸眾生虛妄橫計。是此是彼是得是失。起不善念造眾惡業。輪迴六趣備諸苦毒。無量億劫不能自出。」又云:「無量義者。從一法生。其一法者。即無相也。如是無相。無相不相。不相無相。名為實相。菩薩摩訶薩安住如是真實相已。所發慈悲明諦不虛。於眾生所真能拔苦。苦既拔已復為說法。令諸眾生受於快樂。」以下各段落是本段之註解。

 

  一切諸法猶如虛空無有二法。二法是對立分別分割之意,虛空是無法分割的,例如世界各國劃分自己的領空,劃分之後似乎有界限,那是虛擬的,事實上虛空是整體,一切諸法亦然,生命從不單獨存在。

 

  一切法的本質是無相。在未有天地之前,宇宙未有之時,以現今天文學的知識所認知,誠如經文所說:「自本來今性相空寂。無大無小無生無滅。非住非動不進不退。猶如虛空無有二法。」但有天地之後,亦誠如經文所說:「又復深入一切諸法。法相如是生如是法。法相如是住如是法。法相如是異如是法。法相如是滅如是法。法相如是能生惡法。法相如是能生善法。住異滅者亦復如是。菩薩如是觀察四相始末。悉遍知已。次復諦觀一切諸法。念念不住新新生滅。復觀即時生住異滅。如是觀已。而入眾生諸根性欲。性欲無量故。說法無量。說法無量。義亦無量。」

 

  一切法的外相是緣起性空。雖說一切法的本質是無相,但進入生命的進程,就必緣起而分別,故有生住異滅、惡法、善法。但回到生命整體的高度思惟,卻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不變的土堆與小孩的遊戲。世尊在《雜阿含122》以不變的土堆與小孩的遊戲來說明外相的生住異滅:「譬如聚落中諸小男小女嬉戲。聚土作城郭宅舍。心愛樂著。愛未盡.欲未盡.念未盡.渴未盡。心常愛樂.守護。言。我城郭。我舍宅。若於彼土聚愛盡.欲盡.念盡.渴盡。則以手撥足蹴。令其消散。」

 

  萬花筒裡頭的千變萬化。生命好比是萬花筒,每轉一下,看下去總是種種不同、千變萬化、生住異滅;然而萬花筒裡面的元素沒有增減、沒有垢淨、沒有生滅。眾生的思惟高度不在生命整體,而落在外相上的生住異滅。故經云:「而諸眾生虛妄橫計。是此是彼是得是失。起不善念造眾惡業。輪迴六趣備諸苦毒。無量億劫不能自出。」那麼,回顧自己,我們的思惟高度在哪?

 

  覺悟者住於真實相。回到當下,眾生在滾滾紅塵中,抓住五蘊(心色二法)為我,一切諸法是念念不住新新生滅。所以佛為菩薩開示:「如是無相。無相不相。不相無相。名為實相。」簡而言之:眾生在世間,穿著載道器(色身)有種種的受想行識。我們的思惟高度是在生命整體,然對自身外相是不取、不捨、亦不染著;這樣的態度即是無相不相、不相無相,住於實相。住於實相者,見「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而漢傳佛法《六祖壇經》敘述大覺悟者同樣的領會:「善知識,自性能含萬法,是大。萬法在諸人性中。 若見一切人惡之與善,盡皆不取不捨,亦不染著,心如虛空,名之為大。故曰摩訶。」

 

註:《六祖壇經》【般若品】何名摩訶,摩訶是大。心量廣大,猶如虛空,無有邊畔,亦無方圓大小,亦非青黃赤白,亦無上下長短,亦無嗔無喜,無是無非,無善無惡,無有頭尾。諸佛剎土,盡同虛空。世人妙性本空,無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復如是。【這段說的是「無相」】

善知識,莫聞吾說空便即著空。第一莫著空。若空心靜坐,即著無記空。

善知識,世界虛空,能含萬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澗,草木叢林,惡人善人,惡法善法,天堂地獄,一切大海須彌諸山,總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復如是。【這段說的是「不相」】

善知識,自性能含萬法,是大。萬法在諸人性中。 若見一切人惡之與善,盡皆不取不捨,亦不染著,心如虛空,名之為大。故曰摩訶。【這段是無相不相、不相無相,名為實相】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otus4401&aid=113469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