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隅之得(十四)十二緣起的修行(4) 十二緣起法的前提--隨順無常觀。
2018/01/27 16:32:51瀏覽274|回應0|推薦0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隅之得(十四)十二緣起的修行(4) 十二緣起法的前提--隨順無常觀。住生滅觀.無欲觀.滅觀.捨觀。不生顧念。心不縛著。

 

  對無常的認識。世人一提到無常,總是往生命結束、物品毀壞來想,所以俗語說:「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因此,無常的特徵在於「留不住,帶不走」。以至於對無常認識不真切者,有些時落入空無,而有坐以待斃的糊塗心態。

 

  無常的精義是變遷。這樣的定義不是不對,而是思惟得太粗糙。無常是變遷,變遷中有趨勢、有癥兆、有的規則明顯、有的模糊生命行者面對無常不應坐以待斃,而是順應改變,所以佛說隨順無常觀。生住異滅中就是無常,緣起就是無常:「此有則彼有,此無故彼無;此生故彼生,此滅故彼滅」。所以在生滅有無之間發現無常,發現生命變化的準則。

 

  無常總依著時間來遷移。世間最常用的時間數列分析將變化因素分成四類:長期趨勢、季節變動、循環變動、不規則變動。趨勢是指一時間數列資料長期穩定地延著某一曲線上升(或下降),季節變動是每年(或每週或每天)在某固定時段量測數據都有比其他時段大(或小)的現象。在工商業常聽到所謂的大月、小月就是季節性的表現,循環變動是描述資料如何對趨勢長期的循環移動,每一循環的長度稱為此循環的周期循環周期的計算可由量測數列中一高峰到下一高峰的時間長度,或是由一谷底到下一谷底的長度;隨機變動也稱不規則性,是不可觀測的,也是不可預測的。

 

  無常的兩面。體會無常是一種變遷的事實,因此在當下抓住機會展現生命的豐富是一面,如佛陀在本生經讚歎舍利弗的前世中有一段善於抓住機會的例子;另一面也因著無常是一種變遷,因此要住生滅觀.無欲觀.滅觀.捨觀。不生顧念。心不縛著。

 

波斯匿王對無常的觀察。有一個不生滅的存在。由此修正自己的識。 《楞嚴經卷二》佛告大王。汝身現在。今復問汝。汝此肉身,為同金剛常住不朽,為復變壞。世尊,我今此身,終從變滅。佛言大王。汝未曾滅,云何知滅。世尊,我此無常變壞之身雖未曾滅。我觀現前,念念遷謝,新新不住。如火成灰,漸漸銷殞。殞亡不息,決知此身,當從滅盡。佛言:如是,大王,汝今生齡,已從衰老,顏貌何如童子之時。世尊,我昔孩孺,膚腠潤澤。年至長成,血氣充滿。而今頹齡。迫於衰耄,形色枯悴,精神昏昧,髮白面皺,逮將不久,如何見比充盛之時。佛言大王。汝之形容,應不頓朽。王言世尊。變化密移,我誠不覺。寒暑遷流,漸至於此。何以故。我年二十,雖號年少顏貌已老初十歲時。三十之年,又衰二十。於今六十,又過於二,觀五十時,宛然強壯。世尊,我見密移。雖此殂落。其間流易,且限十年。若復令我微細思惟,其變寧唯一紀二紀,實為年變。豈唯年變。亦兼月化。何直月化。兼又日遷。沈思諦觀,剎那剎那,念念之間,不得停住。故知我身,終從變滅。

 

  佛告大王。汝見變化,遷改不停,悟知汝滅。亦於滅時,汝知身中有不滅耶。波斯匿王。合掌白佛。我實不知。佛言,我今示汝不生滅性。大王,汝年幾時,見恒河水。王言:我生三歲,慈母攜我,謁耆婆天,經過此流,爾時即知是恒河水。佛言大王。如汝所說,二十之時,衰於十歲,乃至六十,日月歲時,念念遷變。則汝三歲見此河時,至年十三,其水。云何。王言:如三歲時,宛然無異。乃至於今,年六十二,亦無有異,佛言:汝今自傷髮白面皺。其面必定皺於童年。則汝今時,觀此恒河,與昔童時,觀河之見,有童耄不。王言:不也,世尊。佛言大王。汝面雖皺,而此見精,性未曾皺。皺者為變。不皺非變。變者受滅。彼不變者,元無生滅。云何於中受汝生死。而猶引彼末伽黎等,都言此身死後全滅。王聞是言。信知身後捨生趣生。與諸大眾,踊躍歡喜,得未曾有。

 

  留不住與帶得走的。善慧行者的願望:創造一個帶得走的種子。讓我們從善慧行者的例子來體會。善慧行者思惟的是:「我父親、祖父,他們積了這麼多的財產,並沒有一文帶到那個世界去。但我非造岀能把這些帶走的種子不可。」於是陳明國王,叫人敲著大鼓巡行城內,向大眾廣行布施,自己就岀家修苦行去了。

《佛種性經》中這樣說:

17.我獨坐了如是思惟,再轉生是苦痛,此身毀壞亦然。

18.我將以此有生、老與病的劣質,去求不老、不死的平穩安樂。

19.我將捨棄這充滿著各種屍體的腐爛之身,成為無求無欲者而逝。

20.這道路是有的、應有的、非有不可的,為了想脫離生存,我將努力去到達此道。

21.恰如有苦必有樂的樣子,有有,亦應有非有可期。

22.恰如有熱必有寒的樣子,有三火(貪、嗔、癡三毒),亦應有涅槃可期。

23.恰如有邪惡必有善良的樣子,在生時,亦應有不生可期。

24.譬如陷在糞裡的人見到湛然的池,若不自邁往,不是池之過。

25.明明有不滅之池可以洗淨煩惱之垢,若不自邁往,過不在不滅之池。

26.譬如人被敵圍困,尚有一條出路,若不自去投奔,不是路之過。

27.明明有安全之路可以解脫煩惱,若不自去投奔,過不在安全之路。

28.譬如人患病,有醫師可為療治,若不自去求治,不是醫師之過。

29.明明有導師可以救治煩惱之病,若不自去尋訪,過不在導師。

30.譬如行人在頭上發現了腐臭的屍肉,必要棄掉了,才安樂自由的前進。

31.我也將這宛如滿了腐屍的腐爛之身捨棄,成為無求無欲之身而逝。

32.譬如男或女入廁排洩了便溲,就無所繫戀的走開。

33.我也將捨棄這充滿腐屍的肉身而逝,像便溲者離開廁所一般。

34.譬如船主棄卻破漏的船,毫不顧惜的走開。

35.我也將捨棄這九孔漏水的肉身,像船主棄卻破漏之船一般。

36.譬如有人攜帶珍寶與賊同行,恐失卻珍寶捨賊他去。

37.我這肉身宛如大賊,為恐失卻幸福,將捨之而逝。

38.我這樣想了,把數億之財施給貧者與富者,獨自入雪山去。

 

  由無常導出無我、無我所。《無我經》因無我、無我所故,因此能順而住生滅觀.無欲觀.滅觀.捨觀。不生顧念。心不縛著。

 

《無我經》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在婆羅奈斯仙人墮處施鹿林中。

爾時世尊。告五苾芻曰。汝等當知。色不是我。若是我者。色不應病及受苦惱。我欲如是色。我不欲如是色。既不如是。隨情所欲。是故當知。色不是我。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復次苾芻。於汝意云何。色為是常為是無常。

  白言大德。色是無常。

  佛言。色既無常。此即是苦。或苦苦。壞苦。行苦。然我聲聞。多聞弟子。執有我不。色即是我。我有諸色。色屬於我。我在色中不。

  不爾世尊。

  應知受想行識。常與無常。亦復如是。凡所有色。若過去未來現在。內外麤細。若勝若劣若遠若近。悉皆無我。

  汝等當知。應以正智而善觀察。如是所有受想行識。過去未來現在。悉應如前正智觀察。若我聲聞聖弟子眾。觀此五取蘊。知無有我及以我所。如是觀已。即知世間。無能取所取。亦非轉變。但由自悟而證涅槃。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說此法時。五苾芻等。於諸煩惱。心得解脫。信受奉行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otus4401&aid=110023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