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繁簡之爭終於延燒到台面上
2009/06/16 13:30:03瀏覽1948|回應8|推薦12


  其實這個話題延燒已久,網路上不知道吵了多久,文章論述滿地都是,沒想到貴為總統的馬英九,吃飽太閒也來插上一腳,明擺著是找罵挨,看來被罵是理所當然。

  正事不幹的總統,提什麼「識正書簡」,「識正」是現階段台灣的教育政策,相信馬總統應該沒興趣修改,「書簡」則是無法強求,也不能下行政命令,更不能帶頭示範,四個字都是繁體字,加在一起則成了「廢話一句」,因為「書簡」是做得寫得說不得,真是沒事找事做。(不論我們怎麼看待簡體字或俗體字,我不相台灣有哪一個人可以做到「不書簡」的境界,麻煩那些拿書簡做文章的人不要再自欺欺人,全部書繁是很煩人的,包括國文老師在內都會偶爾寫幾個簡體字,減輕書寫的繁雜度。)

  至於繁體字(或稱正體字,大陸的堂兄稱之為「古老字」)與簡體字,究竟誰優誰劣聽那些名嘴一講,差點笑掉大牙,真是麻煩書多讀一點!

  如果我們把文字演化的長河打開,中國文字自甲骨文到現在的繁體字,其實變化很大,這個變化表示文字是活的,是會變動的,不是一成不變,改變的原因很多,不一而足。從古至今,文字的筆劃是先簡(甲骨文)變繁(金文、大小篆),接著又變簡單(行書、草書),再往繁複(楷書)發展。當年學毛筆字時,老師(三石老人)曾告訴我,這是文字的演化流程(學書法前先上理論課),在這之前我一直以為楷書的成書時間應在行草之前,沒想到是在行草之後。

  這是變化的過程,可是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這些文字為什麼會變簡變繁,有人知道為什麼?如果大家都不懂為什麼文字會產生變化,那麼多人是在談什麼,好像只是一種簡單意向式論述。

  文字的演化會因生活方式而做適度的改革,在歷史有明文記載的記憶中只有秦王朝,因為國家政策「書同文車同軌」,小篆可能是最早可以通行的文字(只是可能,因為秦王朝統一中國時間太短),統一書寫模式可能是漢隸,一來筆劃簡單許多,二來許多不同地方的出土文物都有漢隸的蹤跡,接著中國字就一路朝著簡化發展,魏碑、行書、草書,最後出現我們現在常用的楷書,在楷書出現之前我們都可以推論出為了書寫的方便,簡化書寫方式可以節省很多時間,如果今天不是電腦化,使得簡體字的書寫優勢不見了,今天大力暢談繁體字的人,大概就不會那麼大聲,真是時勢造英雄。

  問題是,為什麼在草書之後又回到楷書上呢?原因是什麼?

  我推論,因為宋王朝以後中國人的文明發展狀態,需要一個比較清楚辯識的文字系統,因為草書很多字並不容易辯識,加上印刷術的發展使得比較規則的楷書被大量運用(其實用最多的是被稱為宋體字的字型,也就是大家稱為明體字的字型)。

  中國字就這樣被定型了一千年之久,這時中國字兵分二路發展,一路就是大家常用的繁體字在台灣發展,可是大家知道一件很好笑的事嗎!我常用的繁體字,其實錯字很多,教育部三不五時就要頒佈一些正確的字,原因是我們現在使用的印刷字型是日本人造的,所以是日式的漢字,很多字都是錯的,根本就不是中國人慣用的中國字。(一大堆人談恢復繁體字,結果不知道我們台灣常用的繁體字,很多都是日式漢字,這讓我覺得一堆名嘴都是在胡說八道。)

  再來談談簡體字,面對那麼多的文盲,北京政府尋求一條捷徑,於是強力的在全國推行簡體字,其實這個政策是成功的,很多鄉下的農民因此認得一點字,不能因為我們討厭人家,就專說人家的壞話。十幾年前,我到北京的琉璃廠街買書,二十五史(中華書局出版的)、明營造史(古刊印本),很多古籍都是繁體字,也就是說如果你要研究古文學,可以讀繁體版,但是一般人是使用簡體字,這點很多人都不曉得,或者是忽略不談。

  至於繁體字和簡體字哪一個好看,根本就是口舌之爭,完全沒有標準,也不是討論的重點。大家應從辯識率和使用便利性,以及準確性來看繁簡之爭。不論你贊成使用那一種字型,我要提出一個極為嚴重的問題,如果北京政府突然宣佈從今天起全國改用繁體字,那麼大陸立刻有大約三分之二的人(八億人口)進入半文盲狀態,現階段全世界只有台灣和少數地區使用繁體字,其他的華文地區面臨同樣的狀況,對整個華人世界將會是另一場文字災難,如果只因為我們的自我優越感,其他人要付出多大的代價有人知道嗎?真是一群自我感覺良好的台灣人!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oster&aid=3047805

 回應文章

卿雲爛兮
讓我說上兩句
2009/07/18 23:07

我是繁體字支持者, 但有些繁體字也實在是太繁, 有必要簡化些. 但簡化的方式一定照顧到中國的歷史面和文化面. 例如滿清末代皇帝溥儀, 他弟弟叫溥傑, 儀和傑都取人字旁的, 但簡化後就變成了溥仪和溥杰了, 兩個名字關聯性就被切斷了, 類似的例子在歷史上還有很多. 此外, 生活上的感情面和美感也很重要, 桃園街和永康街的牛肉麵是我的最愛, 剛出爐的麵包也是我每日下午必吃的美點. 但到了大陸, 賣牛肉麵的都會在門口寫上大大的一個"面"字, 還以為是牛頭馬臉呢, 未嚐就先叫我倒足了胃口.

還有, 大陸簡體字最令我倒胃口的是脫褲字放屁, 例如一些筆劃本來已很簡單的字, 如東車字等等, 這幾乎在幼稚園就學會的字, 我不明白為何還要簡成东和车, 為簡而簡, 幼稚!還有還有, 言字旁, 糸字旁下面的三點, 鳥馬等字下面的四點, 我們在台灣在香港手寫的時候也常常寫成簡體字的樣子, 但正正式式的印在書報上或顯示在屏幕上, 用一橫取代四點或三點也真夠醜!


斐安緹納(Fred&Tina)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本来不需要争,但如果一定要争的话。。。。。
2009/06/21 22:51

大陆人多认一些繁体字,台湾人多认一些简体字,对自己都是有益的。有点像多学一门外语,只是差异没那么大。所以,繁简之争没多大意义。

但是,从现实和历史来看,世界很多国家的人学英语,因为英国比较强。后来美国比较强,连英语也被叫成美语。

东北人很多懂日语,为什么?台湾很多人懂日语,为什么?

大陆刚刚开放的时候,许多人的名片都印繁体字,因为这样似乎自己是从外国或者港台回来的,而港台比较先进。

如今,连美国的小孩子也开始学中文,而且有的指定要学简体字,也是功利的原因。

所以,一定要争的话,谁的经济、科技够强,谁的语言文字就够强,就会有更多的人学谁的语言、文字。

我这个大陆人,从小没有觉得繁体字难认。难写道是真的,幸好现在都用打字,还可以自动转换。科技可以解决一些问题啊!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我的看法也差不多那樣
2009/06/17 14:21
當然早些年我是比較喜歡繁體的, 不為什麼, 只是因為我覺得從繁體字, 尤其是代表情緒那些字, 都好像真的"有眉有眼"在傳達它們所代表的意思. 不過後來, 我覺得之所以如此, 也許是自己太熟悉這從小就打交道的傢伙, 記憶及情緒代入的移情作用有關.

文字是文化的一部份, 是隨著社會推進而改變, 那些為繁簡吵翻天的, 恐怕從來沒有跳脫自己區區幾十年的一生, 把那"一輩子"跟中國歷史長河乃至人類發展更長的河去作比較吧? 不懂作如是觀者, 就很容易執著在蝸蜨爭榮, 蜉蝣撼樹猶認為自己是在幹什麼彪炳千秋的大業!

至於馬是否傻? 端看從何角度. 我卻是這麼看的, 一方面是在增進兩岸人民的交流方便. 也許老譚當年家書時代, 的確是有許多人不懂繁體. 但根據我在大陸論壇上的經驗, 現在幾乎80%的大陸網民, 都能看懂繁體, 可是我卻不敢肯定是否有助於"同文堂"那類的繁簡互易的軟體? 不過我貼文是全用繁體輸入的, 因為我不會用注音或拼音. 早十年前在大陸論壇用繁體, 或是大陸網友在台灣論壇用簡體, 又或是像我間或用英文的, 都會引來一些叫罵. 但這情況是愈來愈少. 一些年輕80後的網友甚至還叫我不用麻煩轉簡體, 他們也許不能手寫順利, 但看卻沒問題的. 本來就是, 我自己從來沒有刻意學簡體, 對行書草書也認識淺薄, 但當年學著看簡體書文, 上文下理, 半讀半猜的, 我覺得蠻好玩的. 許多字一次不懂, 碰多幾回就懂. 繁轉簡的基本原則不外幾條, 一是用原有的古字, 如从, 众, 二是用行書草書的慣用, 如車, 言等部首, 三是用較簡單的普通話的同音字, 如意, 就是上從"立"下用了"乙". 鑽是從"金"從占. 可惜是有些字的簡化, 大陸卻沒有"統一", 有些地方用了當地常用的寫法. 所以變了一個繁體可能有幾個不同的簡體.

不過, 我自己覺得馬這次除了跟對外喊話, 在台灣點了火來"炆黃州好豬肉" 火到自然美足之外, 我感到是有點為將來兩岸走上談判時,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 試想想, 屆時要簽個什麼協議, 備忘錄什麼的, 難道真來搞一個繁體本, 一個簡體本? 一般國際法律文件簽訂, 要是有兩種版本的話, 那一般就是以其中一種為基礎, 要是有異議時作為最後有效文本. 要是一繁一簡, 不又弄出誰先誰後, 什麼主權這些把技術問題無限上綱的紛爭? 要是屆時是有一種"書繁識簡" "書簡識繁"的折衷認同的共通版本, 不但省去雙方謄寫定稿時, 各自又得花人力去"校正無誤"的脫褲放屁, 不得不"小心"的細節, 也減少了兩岸在談判時許多不必要的爭議枝節. 那現在走的這步"糧草先行"的準備馬步, 就顯得有意思了. 反正講啦講啦, 兩邊人也就慢慢習慣了.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嘛. 慢慢走是了. 這是我的感覺.

無諍恆毅居士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马英九神来一笔!
2009/06/16 20:15

面对中国, 除了正体字外, 我们还剩下什么值得倨傲的文化优势? 我们优势的中华文化教育传统正走向破落。学生的素质可见一斑!

反侵袭中国的方式就是鼓动并统战他们 "识正", 又不打草惊蛇、操之过急的教他们继续 书简。此为四两拨千斤,转动中国这座大山!



憑什麼
真是亂扯一通.
2009/06/16 20:14
請問你的八億的數字何來?
海外華人, 不懂繁體字的人口的統計數字何來?
字體需要簡化這一件事, 也還頂扯的一種說法, 用簡化來提高讓字率這樣的說法
更加不知道根據是何來的, 標準的片面之詞.
台灣推繁體很久了, 識字率有比大陸低嗎?


說好的高空彈跳呢?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唉....
2009/06/16 17:32

沒人要台灣與大陸識正書簡, 也沒有要大陸改用繁體字, 更沒有要台灣改用簡體字.....

要打槍先弄清楚事情的原委.



任俠李之瑜(李麗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看得懂,寫起來方便,也行啊
2009/06/16 15:58

我們節目的主講人胡鵬飛先生說

中國正體字是有磁場有基因的

中國字因為發明時是有跡可循的

有想法才造此字的

有堅強的文化背景   且由眾位大家滋養豐厚

我想,小馬希望僑界甚至對岸能看懂正體字

書寫時可以求簡便    而用簡體字

不過,重要文件還是要用正體字才不會有誤會或是混亂   ^___^

老譚(loster) 於 2009-06-16 18:09 回覆:
關於磁場的說法我沒聽過,不過由於書同文的關係,使得中國歷史大多處於統一局面有著極深厚的關係。
文件使用正體字才不會混淆,這不是必然的,因為中文的混淆並非導因於文字結構,而是文法結構鬆散(受到古文過於簡化的關係),中文表達任何事都會有不夠精確的問題,可是文字的朦朧美在全世界可說是一支獨秀。

Shadow Sheu
終於看到一篇理性的討論
2009/06/16 15:15

譚老 請允許我先向您致上敬意
不是我要拍你馬屁 實在是這幾天看到太多天才自以為是的人各抒己見
簡直快被他們打敗了

如果只說"識正書簡"確實會讓很多人誤解 所以老馬先做解釋
明白的告訴大家他的意思是指書籍印刷用正體字 寫字可以用簡體
結果還是一堆人把重點放在"用簡體""兩岸"這幾個字上面
一直在指責老馬意圖統一 自己放棄書寫簡體字
既沒注意到對象是指在國外的僑校教育
內容也說明是"可以用簡體字"不是"改用簡體字"

其實光是能達成"識正"這一項工作就足以讓兩岸負責人留名青史了
手寫簡體 寫繁體 甚至寫注音文 火星文都是民眾的自由
反正標準的文書都是正體(繁體)字 你想不學會都不行
能夠讓大家的文書統一用正體字
如此一來 兩岸人民的歧見自然可以減少許多

至於您所說的北京政府宣佈改用繁體字會讓2/3的人變成半文盲
這點我就不知您的本意何在
因為我也不曉得您所謂的改用繁體字是指印刷改用繁體字還是指寫字改用繁體字?
而且我不知道PRC多數的人民是沒有在用繁體寫字還是根本不認識繁體字
這點還請譚老在說明清楚點比較好

老譚(loster) 於 2009-06-16 17:58 回覆:
五十歲以下幾乎都是受簡體字教育長大的,面對繁體字約有三分之一看不懂,這是我的實際經驗,因為父母健在之時,父母要與老家連繫寫信均是我代筆,堂兄反應我寫的信他都看不太懂,叔叔則是沒問題可以看得懂,早期他回的信全家只有我看的懂,所以簡繁早已是大的鴻溝,只是多數人不曉得而已。
不過新一代年輕人可能因為工作問題,沒這麼嚴重,可是大陸仍有龐大的鄉村人口,認識繁體字對他們而言可能是另一個痛苦,這些人是被忽略的。
簡繁之間已經不可能翻轉,因為社會代價太昂貴,除非毛澤東再世,再用一次極強勢的政治力推動,否則只會演化成鬥嘴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