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能力分班的好處
2016/05/15 07:10:54瀏覽3418|回應2|推薦0

近日彰化一所國中校長,拒絕一群家長的要求,堅持依法常態編班,獲得教育部長肯定,結果導致一百多位家長將子女轉讀私校。

其實常態編班,教師授課時,為段考趕進度,試卷統一,試題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只能針對前段學生授課,後段學生大多鴨子聽雷,上課如坐針氈,考試一敗塗地,一連串的挫敗,毫無成就感,久而久之,對上課提不起勁,活潑好動者,受家庭和社會的不良影響,變成中輟生。若他是有家長關心的,可能繼續在學校自卑下去,不但浪費時間,也一事無成。

這樣的編班方式才真是真正放棄這些學生。教改不是說要把所有的學生都帶起來嗎?吾人以為不妨將所有學生前百分之十五者,編為A段班;中間百分之七十者,編為B段班;後百分之十五者,編為C段班。而C段班一般人數最好少於十五人。因為教師教C段班是非常辛苦的,必須極有耐心,上班中的突發狀況,常常疲於奔命,且很可能短期甚至長期都不易看出明顯的教學成果。最好國家給這些老師津貼補助,因為他們可能下了班還必須去做家庭訪視,或其他因學生的事件會延誤下班時間。

段考的試卷,也必須各自不同,絕不可統一。B段班的前百分之五,下學期可轉至A段班學習。同理,A段班的後百分之五,下學期可轉至B段班學習,餘類推。這樣可以在避免新生入學時能力測驗的遺珠之憾,也可警示學生若不好好學習,可能會下降一級。 這才是「因材施教」、「適應個別差異」。我知道,真這麼做,擁護常態編班者一定會說這是給學生貼標籤,被分入後段的學生,從此會自暴自棄。其實學校要明白告訴學生,分級是便利教學,對全體的學生都有利,學得好的有機會晉級。難道說一個從沒學過電腦的中老年人,一開始就要和進階班的學員一起上課嗎?當然應從基礎班學起,難道這樣就是給他貼標籤嗎?沒有吧,韓愈說:「聞道有先後」,如此而已,絕不要太敏感了。

而A段班少數極優學生,甚至可跳級,這在美國早已實施多年,美國的能力分班甚至分得更細。 還有,學校不要一直比較本校今年比別他校多考上幾個第一志願。應該多關心C段學生到底進步了多少?那些實在已經盡力仍念不來的,在國二或國三就可以依其性向實施各種技職教育,學得一技之長。學校應多舉辦適合後段班參加的各種競賽和獎勵。使他們覺得自己在學校和前段班的同學一樣被重視,自己雖然書讀得不佳,但也有另一種技能是前段班的同學所無法企及的,從而產生自信,快樂學習。不管是前後段的學生,將來進入社會後,如同整個國家機器中的小螺絲釘一般,一部精良的機器,只要少了一個螺絲釘就無法運轉。


(更生日報100.1.6.)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ookingblog&aid=57136150

 回應文章

陳育賢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2/15 10:35
教育部應委請專家學者儘速於每一縣市進行100至300份的專家學者、家長與師生的意見調查,並根據調查分析結果,調整國中應常態分班的政策。在意見調查表中,分班應分成幾種類型讓受訪者選擇,而不是幾十年前依智力測驗分成兩班而已。

2016•親•師•生的教育許願單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E9%99%B3%E8%82%B2%E8%B3%A2/2016%E8%A6%AA%E5%B8%AB%E7%94%9F%E7%9A%84%E6%95%99%E8%82%B2%E8%A8%B1%E9%A1%98%E5%96%AE/1210419828974408


陳育賢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2/15 10:17
以我的經驗,大約30%是認真且成績好的,40%是願意讀書但成績普通的,30%是不喜歡上課、喜歡講話或睡覺的。所以可以分三種班級教學,但學校規模如果不大,師資有困難,分成兩班也可以:學習意願高和低的,避免把學生貼上天生愚笨的標籤。

建議國中和國小應該分班教學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E9%99%B3%E8%82%B2%E8%B3%A2/%E5%BB%BA%E8%AD%B0%E5%9C%8B%E4%B8%AD%E5%92%8C%E5%9C%8B%E5%B0%8F%E6%87%89%E8%A9%B2%E5%88%86%E7%8F%AD%E6%95%99%E5%AD%B8/1166433630039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