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再遊台南
2015/09/28 11:23:49瀏覽72|回應0|推薦4
久聞台南美食的盛名,加上古都,處處古蹟,退休以來,俗事纏身,一直未能成行。兩年前的六月終得抽空前往,果然名不虛傳。留在腦海裡,較深的是安平一家古早口味的蝦捲、碗粿、擔仔麵,和一家用中藥密製的蜜餞,還有幾幢近百年蔭涼有古風的老厝。遺憾的是六月中午在南台灣的豔陽底下行走,滋味並不好受。

本想下次該選秋冬季節前來漫遊,不料還是抽不出時間,旁人都說退休的人就是時間最多,可是紅塵俗事羈絆,又豈能任我行之,這次再來,還是選在夏季--五月下旬,比上次提早了一個月。從國光號的超強冷氣裡鑽出,果然還是一股熱烘烘的太陽味,這是中台灣小時候暑假中午柏油路面都被曬軟的太陽味,好些年台中都聞不到了,不知是否氣候變遷之故?這氣味,使我想到小學暑假時慵懶的午後,吃完涼麵,地板鋪上草席午睡,然後等賣枝仔冰的鈴聲來了,我們衝到巷口報到的情景:只有零用錢五毛,買了冰棒就不能再買冰淇淋,吃了香腸就不能吃蜜餞。那種無憂無慮的童年,是永遠回不去了,僅能放在記憶深處,時不時冒出來回憶一下過過乾癮。除了氣味和小時候相仿之外,街景在烈陽照耀下,亮度絕對超過台中,好像每一處的街角都在探照燈照射下,使所有的人事物無所遁形。

此次前來,是想目睹成立不久的台灣文學館的廬山真面目。來之前,做了一些功課,上網找資料,找地圖,從國光號下車的公園路,要怎麼走才能比較快到達台灣文學館。手邊雖然帶著簡圖,但是下車後東南西北還是搞不清,幸得一位同車陌生乘客的熱心指點,才能方向正確走了十來分鐘即抵目的地,南部人果然和善熱情。其實韓寒來台在台大附近眼鏡店的忠實服務,及計程車司機將手機物歸原主,令這位大陸年輕一代作家對台灣的驚豔及刮目相看,何嘗不能看出這些年來
台灣在品德教育方面的進步!

台灣文學館建築古色古香,我看到了難得一見台灣作家的手稿真跡,有鍾肇政、王昶雄、鍾鐵民、吳晟、洪醒夫、林燿德、孟瑤、林海音、夏烈、席慕容……,其中吳晟的字體最厚重,力透紙背,以後再看,一定認得出來;鍾肇政的字體飄逸又渾然天成。有些作家作品字斟句酌,一個字詞塗掉一改再改,可以看出捻斷三根鬚的艱辛,寫作真是勞心!

二樓有作詞家許丙丁生平的特展。平日我們百聽不厭、膾炙人口的台語老歌:〈漂浪之女〉、〈丟丟銅〉、〈牛犁歌〉……,沒想到填詞人都是許丙丁。戴上展場耳機,我再次溫故知新,勾起了往日美好回憶。許先生的漢學底子深厚,多才多藝。他從小出生於台南,六歲就在廟口聽說書人講〈三國〉、〈水滸〉……而聽得津津有味,天生的文學細胞此時已被啟動。後來參加日本人念的中學,三千餘名台灣考生中,只取了兩名,他是其中之一。日據時期,他當過巡佐,常有藝文作品發表,也擅長漫畫。光復後,50年代活躍於廣播界,開啟台語說書之天河。現場還可聽到當年電台說書的盛況,當時我只有兩三歲吧。後來的廣播說書人如吳樂天等人,我想應該或多或少受到他的啟迪。

回程從中正路轉中山路,可直抵車站。火辣的陽光令人睜不開眼。台南的道路寬敞明亮,行人車輛稀疏,也許是非假日又逢上班時間之故。我和妻繼續在太陽氣味下漫遊,累了就找間店小憩並吃些小吃補充元氣。如一位年輕的同事所說,台南隨便一家小吃,都很好吃。她應該是嫁來台中後的思鄉之情吧,沒想到親自品嚐,才知其所言不虛。

(更生日報101.11.21)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ookingblog&aid=31593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