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不戰而屈人之兵——讀〈戰士,乾杯!〉
2020/01/02 20:31:18瀏覽478|回應0|推薦1

年輕時就偏愛黃春明的小說,記得有次上台北專程至重慶南路逛書店,買了許多書,更把他的小說合集四巨冊,全打包扛了回來。

 退休後空閒時間增多,有次逛住家附近圖書館,發覺該館新進一本書,竟是黃春明的散文集《等待一朵花的名字》,原來他也寫散文,趕緊借回來猛啃。

 此書早在2009年出版,我借的新書是2016年初版五刷。集子裡有篇〈戰士,乾杯!〉引起我高度的興趣,在我重讀第二遍時,一陣鼻酸。

 該文原載於1988789日中國時報人間副刊,若干年後選入高中國文課本(翰林版)。內容敘述作者於1973年為了籌拍《芬芳寶島》紀錄片時,來到屏東霧台,意外結識一位山地青年杜熊(魯凱族)。杜先生帶他到他家中作客。

 黃春明在杜先生家的牆上看到三個人像。除了一張耶穌像外,一個是日本兵,他是杜先生母親的前夫,魯凱族人,當了日本兵,後來在菲律賓戰死。一個是他父親,在台灣光復後,最後一批被派去大陸打仗的役男,不料被八路軍抓去,成了共匪的匪兵,倒轉過來打國軍。

 他們閒聊時,杜先生說他的曾祖父,與漢人打過仗。祖父,與日本人打過仗,而大哥(母親與前夫所生的小孩),是國軍,蛙人,一次出任務時死了。二哥(母親與前夫所生的小孩):國軍,在退役之前被選為「莒光連」。

 黃春明看到這個家庭的遭遇,感觸良多,一時悲從中來,不禁流下眼淚。

 我之所以鼻酸,是想起了自己的父母。父親1949年隨軍隊撤退來台,從此與大陸親人分隔兩地,音訊全無,年年思念家鄉親人消息而不可得,其內心之煎熬,實非外人所能理解。遺憾的是,在兩岸開放探親的前五年,父親已到另一個世界去了。而母親出生於台灣日據時期,念小學時幾乎天天躲空襲,念不到甚麼書,由戰爭而產生的瘟疫——霍亂橫行,全家人都罹患此病,母親竟意外逃過一劫。

 人類自古以來,不論中外,或因內戰而朝代更迭,或因外患而遭併吞、亡國,戰士死傷無數,「古來征戰幾人回?」想想實在令人悲嘆。人類似乎潛藏好戰的基因,所幸1895年諾貝爾和平獎成立,其宗旨是表彰「為促進民族國家團結友好、取消或裁減軍備以及為和平會議的組織和宣傳盡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貢獻的人」。不過該獎項也可以授予符合獲獎條件的機構與組織。這個獎項的設立,雖然無法杜絕戰爭,但能使全球的戰事機率下降,仍是功德一樁。

 托爾斯泰在其著作《戰爭與和平》一書中說:「讓死人去埋葬死人吧,我們既然有生命,我們就應當活下去,而且要活得幸福。」

 我已年過六旬,這一生非常幸運,能在太平日子裡度過。童年生活雖然困苦,但也有甜蜜的一面,堪稱幸福。

 戰爭是可怕的,尤其是現代科技進步,各國武器精良,一旦發生戰爭,即便是贏家,最後也會是輸家。期盼全球各國領導人,都能遏止戰事發生,如若戰爭迫在眉睫,亦應發揮「不戰而屈人之兵」的高度智慧,讓世間和平,人間幸福美滿。

 

 

 

20200101日更生日報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ookingblog&aid=131462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