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6/20 11:22:14瀏覽721|回應0|推薦1 | |
作者:劉還月(本圖文有著作權,禁止以烤貝的方式轉貼到你的Google+、臉書、部落格或任何網頁,但歡迎以連結的方式,分享到你的世界)
陰曆五月五日 傳統社會中,並不是只有在新舊歲交替之時,才有熱鬧的慶典,對於年中四時,也同樣的重視。 什麼叫「四時」?古人把年均分為四個等份,成了四時,其實就是指四季之意,明朝王圻編纂的《三才圖會》,引孔子《禮運》篇的話說:「播五行於四時,蓋四時者氣也,五行者象也,四時各分九十二日八十分之二十五,為一時之正,而五行則以木配春,以火配夏,以金配秋,以水配冬,而土則分旺於四時。」 古人把春夏秋冬四時,配上了五行,自然有了「四時之行」,《三命通會》說:「四時之行,亦有其序。春以生之,夏以長之,秋以肅之,冬以藏之。春而夏,夏而秋,秋而冬,冬而復春,而相循無窮。」 四時生滅的次序,早在幾千年前,就己經深植在大多數人們的心中,為了讓四時的特色更加彰顯出來,人們在每個季節裡,各選了一個時間舉行慶典,一方面記錄季節的演替,同時也方便人們祈求不同的願望。 古人選定的四時慶典時節,春時為二月初二日,夏時則在五月初五日,入秋之後則選八月十五日,深冬之時為十二月十六日。 「夏時」則選在農曆五月初五日,也就是年中三大節中的端午節。 「端午」是指什麼意思呢? 這兩個字既跟屈原無關,更扯不上粽子,我們不妨逐字來談談這兩個字:「端」為開端,也就是開始之意,「午」則為午時,為一天最熱的時辰,因此「端午」最原始的含意,乃指開始炎熱的季節,台灣俗諺說:「沒呷五月節粽,破裘不敢放。」,指的就是,雖然立夏己經過了好久了,但天候依舊不穩定,一定要等到過了端午節,炎夏才算正式開始,冬衣冬被才能收起來。 另外,我們也不妨透過節令的特色來看「端午」,傳統社會中對於「夏」這個季節,往往看作是「寬假萬物」的象徵,因為春季種植的作物,一直要到進入夏季,莖幹或所結的果實,才開始迅速長大,此外,夏天最典型的特徵,就是氣候炎熱,每年一進入了天氣炎熱的時節,自然容易產生各種問題,因此才會有這個節日,提醒人們炎夏將至,要人們早做提防。至於以五月初五為節,也絕對跟屈原無關,而源自陰陽與大小,傳統的數字觀念中,一為小,九為大,五不只是由小變大的關鍵,更是陽數,可說是最能夠代表陽氣既將極盛的數字,難怪古人也把端午節稱之為端陽節。 端午節也是「四時」中,擁有最多活動的一個,教科書從小就敎我們,端午節的粽子和賽龍舟,都是為了紀念屈原而衍生的活動。 漢人自古於五月初五和十月初十祭水仙尊王,屈原為水仙尊王之一,因此有行渡之所常會祭祀五位水上救難神,畢竟入夏之後常生水患,人們於五月初五祭水仙尊王,主為祈請免除一切水禍、行渡平安,十月初五祀水仙尊王,則是感謝這些水中神仙庇佑過去這一年水域安寧,人人出入平安;只是各地祭祀水仙尊王之俗不同,有的地方同祀五位,有些地方只祀其中一位,屈原因而成為五月初五祭祀之神。 政府編造的神話告訴我們說,屈原投江自盡後,人們怕魚去吃屈原的屍體,於是包粽子丟給河裡的魚吃,這種說法是根本荒謬至極的,魚又沒有手,怎麼可能去吃粽子呢?可見包粽子以祭屈原,根本就是政治鬼話。 粽子的出現,最早可源自於「寒食節」。 春秋戰國時代,晉文公登上王位後,輔佐有功的介子推卻背着老母隱居綿山,晉文公派人上山搜索不得,於是下令放火燒山,希望逼他們出來,沒想到卻把母子兩人都活活燒死,晉文公悔恨之餘,下令全國禁火,以紀念賢臣孝子,後來更定每年三月初三日為寒食節。寒食之日全國禁火,人們不能生火煮飯,就必須在前一日準備好食物,相傳這就是粽子最早的原貎。 寒食節最早只為祭祀介子推而來,後來卻慢慢演變成為,人民祭袓掃墓的日子,粽子也因此而成為,最特殊的祭祖用品,在台灣,不管是在清明節、端午節、七月半、中秋節或過年等節日,只要是祭拜祖先,都能看到粽子出現。 不只是歲時節俗中的祭祖儀式,可以看見棕子的出現,在其他許多的傳統習俗中,更能發現粽子的存在有其特殊功能;如果家裡有人過世,傳統的觀念認為,人死必須全家哀淒,因此死後的一年(有些人僅限三個月,各地風俗不同。),逢年過節都必須避過,以示對亡逝之人的哀倬,不能過節,當然就不能殺雞宰羊,但別人致贈的美食無妨,因此,喪家親朋好友就會代為烹煮食物,送給喪家食用,讓喪家也有過節的感覺,最初,這些食物都是用粽葉取代鍋盤,避免喪家將鍋盤歸還時將穢氣帶來,到了後來,慢慢形成了包粽子給喪家過節的慣例,這就是民俗中的「送節」。 既使到了現代,過年過節要請親友代包粽子,或者是親友好心送來粽子,也都會象徵性的給一點錢,表示這是買來的粽子,不是人家送的,既使是父母給外出的孩子,帶些粽子到上班或求學的地方去吃,也都會將綁粽子的繩子剪開,一粒粒分開而非一整串,表示是食物而非「送粽」,可見民間社會對送粽子的忌諱,實在是相當的多。 有關屈原的第二個政治神話,就是划龍舟,以搶救愛國詩人的龍舟源起說。 在台灣,不管你怎麼找清代的文獻,就是找不到划龍舟跟屈原有關的記載,倒是會發現早期郊商,入夏之後,借着划龍舟兢渡以逐水鬼的歷史,可見台灣地區的龍舟賽,有自己的故事與意義。 除了吃粽子以及划龍舟之外,端午到底還有那些重要的習俗呢? 位處於亞熱帶的台灣,自古就是個風土病容易流傳的地方,而風土病最盛行的季節,莫過於氣候炎熱的夏季,稍稍不小心,就可能會有許多傳染病源伺機擴散,造成人民性命或者財產的損失,因而,等於宣說炎夏既將正式開始的端午節,幾百年來,一直是人們心目中,最重要的環境衛生清潔日。 所以這一天最重要的是除蟲,包括洗水缸,清理水溝,整理環境,灑石灰以驅蛇(雖然不一定有用)…以消除瘟疫之源。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