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文山迎尪公,維繫舊鄉情
2012/02/19 22:55:24瀏覽1603|回應1|推薦0

作者:劉還月(本圖文有著作權,禁止以烤貝的方式轉貼到你的Google+、臉書、部落格或任何網頁,但歡迎以連結的方式,分享到你的世界)

陰曆正月二十九或三十日

祭典釋義

北台灣較常見的尪公信仰,指的是保儀大夫或者保儀尊王,這兩神到底是什麼人呢?自古便有不同的說法,一般是指唐代安史之亂,死守睢陽城殉國的張巡和許遠,最常見的稱法是張巡為「保儀尊王」,許遠為「保儀大夫」,但也有有「尊號互易」的說法,乃因張巡生前僅是縣令,官位較低因而被追封為「保儀大夫」,許遠位高為睢陽太守,應該敬為「保儀尊王」。

民間信仰中也有人合稱張巡、許遠為「武安尊王」,此外又有因張巡勇武,故尊張巡為「武安尊王」;許遠則為「文安尊王」,兩人合稱為「文武尊王」。

張巡和許遠即有文武之分,金身的扮相也有所不同,張巡為「武安尊王」,金身武將扮相,手執寶劍,相貌威武;許遠則為文官打扮,溫文儒雅。

張巡和許遠因死守睢陽城,而成為忠義之神,在中國的華北至江淮都有香火奉祀,但移奉香火入台的以安溪人為主,因此在台灣,尪公也就成了安溪人的鄉土守護神,此外由於張巡死前曾起誓:「雖為鬼,誓與賊為厲」,民間乃將之視為驅鬼辟疫之神;移奉到台灣之後,更進一步被轉為可以驅趕害蟲之神,相傳尪公神輿通過處,附近害蟲將盡死滅,因此,每年春天開始到盛夏,各種害蟲只要可能危害農作物,農人便迎尪公神輿通過田埂、茶園、林道…,請尪公為民除害,因此早期尪公的神輿極小僅以兩人抬扛,才方便隨時出動為民服務。

祭典緣由

清乾隆初年,便隨著高、張、林三姓安溪人移奉來台的保儀尊王,一直是這三姓人氏最重要的鄉土守護神,〈景美集應廟誌〉載:「……乾隆初,高、張、林三姓後裔自閩遷台,開墾北部、時值災害、賴神保佑。三姓乃奉為守護之神,高姓奉之尤虔,嗣三姓分立,高姓於咸豐十年建廟於竹圍內,今之景美國校南側,同治六年遷建於景美現址,光緒二十年,張姓再自建廟於木柵現址,兩廟祭賽仍盛,建築宏美,蔚為名勝云。」

除木柵與景美兩廟外,淡水、北投地區快月自景美集應廟分靈去的保儀尊王廟,這兩地區的信徒,為增加保儀尊王的感靈,乃分別每隔四年,自祖廟奉請金身到分靈坐鎮一年後,再擲筊請示迎回祖廟,日期大都在陰曆一月底左右。

祭典特色

由於迎奉保儀尊王的關係,每次迎鑾駕回祖廟的儀式,都成木柵、景美兩地居民最重要的民俗盛會,迎駕當天一早,上百陣的迎神陣頭便從北投集應廟出發,大約在中午左右到景美,稍事休息吃午飯後,正式開始繞境景美、木柵兩區,直到入夜,所有活動才結束。

景美保養尊王返駕的活動中,雖然大部份的陣頭都只是用小發財車載著方旗或繡旗,但仍有不少大神尪仔或龍獅陣、南北管樂團等,整個隊伍浩大無比,是木柵、景美地區每隔五年最盛大的迎神慶會,吸引了不少好奇、圍觀的人們,把祭典的氣氛哄托得更為高潮。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u580220&aid=6132559

 回應文章

河壩巡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北投這點如何得知?
2013/04/09 23:50

版主稱北投集應廟分靈自景美,不知依據為何?

在下不才,曾對此有些許研究,似乎與版主所稱有些不同

如有資料,請告知,不勝感激